红苕高产栽培技术
2012-04-13蒋大贵
□蒋大贵
一、推广良种
据调查,2 0 1 0年清溪街道办事处栽插的南薯8 8占良种播种面积的4 3.3%,徐薯1 8为3 3.9%,宿宇一号为7.3 8%,南薯9 5为0.2 2%,单产均高过千斤棒。因此南薯 8 8、南薯 9 5、徐薯 1 8、宿宇一号为当地红苕主要栽培品种,各村社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农民串换调剂,淘汰千斤棒等老品种,同时要扩大南薯9 5系列示范推广面积。南薯9 5具有薯块产量和藤叶产量高的特点,薯块淀粉含量1 5%,含粗蛋白3.8 3%,叶片大而肥厚,蔓较粗、含浆汁多、较脆、干藤叶粗蛋白含量高达1 8.7%,属优质畜饲料,并具有大田缓苗快,生长势强,抗黑斑病、根腐病,耐旱,耐瘠薄,不耐肥,耐贮藏等特性,其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南薯8 8。各地要积极引种繁殖推广,力争用2~3年时间使之成为当地当家红苕品种。
二、地膜育苗育壮藤
由于春季寒潮频繁,露地殡种常遇低温烂种,且出苗迟、出苗少、不整齐,采用地膜保温育苗,能做到早出苗、多出苗、出苗齐、苗健壮,是实现壮藤早栽的基础。据调查,地膜育苗平均亩产3 2 0 k g,而露地育苗平均亩产仅1 9 0 k g,地膜育苗应抓好以下环节。
1.选地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菜地作苕母地。
2.殡种 红苕殡种要在3月1 0日前结束,应选择晴天进行。育苗地以1.5 m左右开厢,0.2 7~0.3 m左右见方开窝,施足清粪水,收汗后每窝殡苕种2~3根,按栽苕面积每亩育足1 0 0 k g。
3.盖膜 殡种后用细土盖种,使厢面略呈瓦背形,将地膜平铺厢面,四周开一小沟,用细沙土将膜边缘压实封严,切忌用石块、泥巴压膜,以免影响地膜的透光度。
4.管理 当出苗达到5 0%~6 0%时,采取晴天揭、雨天盖,白天揭、晚上盖的办法,调温炼苗。也可采用破膜引苗出膜,再用细泥土压严破口,起到保温、保水、保肥作用,以培育壮苗。待苕苗出齐后,要重施1次清淡粪水,起到提苗的作用。当苗高1 0~2 0 c m时,用喷施宝作叶面肥,实行根外喷施,加速藤蔓生长,实现壮藤早栽。
三、抓早栽保密度
适时早栽是红苕抗灾增产的措施,切实做到边收小麦,边刨苕厢,抢时早栽。力争在6月2 0号前栽完红苕。红苕作厢方式与栽插密度同产量关系十分密切。作厢方式有独仑大厢、马槽厢、大小仑厢、梯形厢等。据调查,大小仑厢产量最高,要大力推广采用。刨厢要做到深沟高厢,全松土。我地红苕栽插密度普遍不够,据调查,2 0 1 0年我地红苕平均密度为24 1 9窝/亩,最低的只有17 1 4窝/亩,严重影响了产量。一般要求亩植3 5 0 0~4 0 0 0窝/亩。
四、配方施肥,提高单产
据调查,当地红苕生产普遍施肥偏少,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在红苕栽培上应抓好以下4次施肥:
1.深施包厢肥 以有机肥为主,如堆渣肥、油枯、麦壳、油菜壳等,在小麦收后按亩用20 0 0~30 0 0 k g结合刨厢施入厢内。
2.适时穿林追肥 在玉米收获前3 0~3 5天施用为宜,一般亩用水肥3 0~4 0担,对碳铵1 5 k g,使红苕在玉米收后就能封厢盖土,增强其抗旱能力。
3.看苗追施裂口肥 对二、三类地在玉米收获后结合培土垒厢,亩用过磷酸钙 1 5~2 0 k g,碳铵 1 0~1 5 k g,加水肥3 0~4 0担追施1次“薯块膨大肥”。
4.后期喷施叶面肥 一般在红苕收获前4 0天左右为宜,用0.5%~1%浓度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1~2次,能有效地防止茎叶早衰,加速薯块膨大,提高红苕产量。
五、充分利用空闲耕地,大力开发秋苕
据调查,当地秋苕生产,在秋季雨水多或秋季干旱等特殊气候情况下,平均亩产鲜苕可达6 0 0 k g。在栽培技术上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选用早熟良种 秋苕栽培要选用早熟品种,我地以选用南薯8 8、宿芋一号为宜。
2.抢时早栽 秋红苕生育期短,早栽是增产的关键。据试验,秋红苕在8月底以前栽完,均可获得高产。因此,各村社要早作规划,可选择土壤较沙的两季田,在水稻散籽勾头后即开沟排水晾田,待水稻收获后即以小厢深沟,边翻耕、边刨厢、边栽苕;旱地秋苕在玉米、蔬菜作物收获后即抢时早栽。
3.确保栽插密度 秋苕栽插时间晚,平均单株薯重仅0.2 k g左右,要求保证亩植5 0 0 0~6 0 0 0株。
4.及时追肥 秋苕栽后用清粪水浇窝,以保苗全、苗齐,栽后 2~3天就可以发根,在5~7天长出新芽后,要施足提苗肥,亩用猪粪水3 0担,对尿素5 k g,每窝施一把草木灰,在藤叶封厢前,可施1次磷钾肥,促进苕块膨大。
六、防治病虫害
红苕生育时期内主要有金花虫和红苕病毒病,各地要根据植保情报,切实搞好红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红苕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