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2012-04-13严月萍
严 月 萍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的渠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1](P23-25)。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意义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要求,浙江省在中高职自考衔接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8年首创了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项目,并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展开试点,成功的经验已经推广到全省范围。几年来,在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的过程中,试点学校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谋求多方合作共赢,试点成果日益扩大。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即学生在中职学校读中专,同时学习大专层次的知识。开办此试点项目意义深远。
1.有利于形成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的开展,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改变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单一办学的模式,形成中职教育衔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立交桥”,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试点项目形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模式,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深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欢迎。项目的开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搭建了平台[2](P123-125)。
2.有利于培养地方实用型人才 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具有“区域性、服务性、实用性”的特点。教育培养目标完全接轨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无论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专业设置方面主要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区域人才规格需求和技术发展实际确立设置的,中高职自考衔接培养人才直接为当地市场与企业服务。学生通过高职层次的学习,专业知识更丰富,动手能力明显得到增强,成为社会急需的实用性人才。
3.有利于职业教育拓展内涵 衔接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学历层次不断高移、专业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改变人们普遍认为的中等职业教育是终结性教育的观点。试点衔接有利于突出实践型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是社会期望,也是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然。中高职自考衔接有利于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也是拉动中等职业教育,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需求。在中职教育中渗透高职教育,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扩大内涵的重要标志[3](P72-77)。
二、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尚属摸索实践阶段,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衔接试点问题较多。笔者认为,目前在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工作中,主要存在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缺乏依存性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同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缺乏依存性。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没能建立其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课程体系的不同,影响学生对知识消化吸收 对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基础课程的开设,中职和高职课程设置并无矛盾,可以直接采用自考的教材,但问题是在于中职的专业课程设置如何与自学考试专业课程相衔接,两者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教材的难易度上,更有可能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不同。专科自考课程教材属于高等教育范围,中职生刚进入中职阶段学习,没有很扎实的中职教育基础知识,学起来自然就感到很累、太难,从而影响知识吸收消化与巩固。
3.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影响教学质量 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方式上都与高等院校有较大不同,这不仅给这一阶段教育带来困难,而且也不利于发挥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的资源优势。可以说,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授课老师专业素质达不到高校教学水平的要求,加之对高等教育教材的陌生,在对中高职自考生授课时,难以将专科层次的知识进行很好的梳理与融会贯通,自然影响了教学质量。那么,如果让高校教师去适应中职教学,而让中职教师闲置,则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由于高校教师与中职教师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虽然通过教师备课会、课程研讨会等教研活动,在教学上有沟通,但毕竞次数偏少,远水仍难解近渴。因此,由于师资问题,中高职自考衔接难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4.中职生学习能力欠缺,导致流生现象 笔者发现,尽管各中职学校对所招收的新生在品德、学业成绩上有所把关,并且对试点班级也加强管理,且配备了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尽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但经过阶段的学习,各学校普遍出现了流生现象,其中根本原因莫过于学习上的困难。原因:一是中职学生刚从初中进入中职学习阶段,有些学生高分低能,学习能力偏弱。二是进入中职的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普遍不够理想,这部分学生中很多人存在着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目标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再让其进行专科层次自考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吃力也属正常现象。三是初中毕业生直接接受高职课程本身是有一定难度,难免学生有畏难情绪产生。
三、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的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模式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领导的认识与理念的更新;其次是教学人员的工作思路创新与潜心研究。3年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对中高职自考试点工作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从2009年秋季至2011年秋,共注册学生1900名。通过实践,深切体会到除了学校的优惠政策与配套的经费以外,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试点项目的工作。
1.建章立制,实现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化 为了能顺利开展试点项目,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原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湖州当地的实际,重新制订了各专业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同时,为了强化教学管理,制定了《“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衔接新模式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衔接新模式试点”责任教师工作细则》、《“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衔接新模式试点”课程教师工作职责》、《“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衔接新模式试点”网上教学评价指标》、《“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衔接新模式试点”教师课时津贴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在满足远景新增110 MW负荷需求及单台机组或柔直单极的备用容量情况下,从投资费用F最低的角度出发,建立考虑1回80 MW容量的柔直和天然气供电方案的整数规划模型如下:
2.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衔接教学新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过程的衔接,校责任部门定期组织召开招生、教学、教务工作等专题研讨工作会,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如聘请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来担任,负责辅导各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师,并进行专题培训。需召开的会议有:①招生宣传会。组织各中职学校主管招生工作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宣传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项目,发放宣传资料,传达有关文件精神。②专题研讨会。试点工作教学教务工作专题研讨会,研讨教学与教务管理的新方法并征集相关建议。③对接交流会。召开责任教师与课程教师开学初对接交流会,会议地点设到教学点,让高校责任教师以最直接的方式指导中职学校课程教师,扩大了辅导面。四是期末考试培训会。召开期末复习和考试工作会,针对本学期的期末复习和考试工作进行部署。五是全国统考课程专题会。召开全国统考课程专题研究会。
3.规范教学管理,做到服务精细化 树立“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任何借口、责任胜于能力” 不断学习与创新的理念,学校责任部门认真处理好“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衔接新模式”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中高职自考衔接的办学质量,主考院校实施全程督导,对合作中职学校进行期初、期中和期末的教学工作检查与监督,及时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如教学计划的实施、课程教师与责任教师间的沟通与联系等工作;在期中模拟考试和期末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等。研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差距,分析原因,改进提高。为规范管理,及时对各类文件、试卷与资料的归类与存档;核对责任教师命题的考试卷及清点印制工作等。主要的服务工作有:对责任教师的服务;对课程教师的服务;对各个教学点的服务;对各试点专业学生咨询服务;设立“高职自考在线”平台,方便教学管理工作。
4.加强教学质量监管,实现多方共赢 为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监控,试点工作中采取“三方监管”,即中职学校监管、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监管、湖州市教育考试中心监管。每次理论课的正考与补考,都实行由湖州市教育考试中心负责。包括领导巡考、考务,监考教师等都由湖州市教育考试中心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派出并完成。考务的各项工作均按国家对自考工作程序的要求完成。试点项目中教学及考务的监控管理是自考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密切与各教学点取得的联系,实现主考院校与教学点共同参与管理,实现双赢局面。
四、加强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管理的对策
为了使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项目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创新工作思路,规范各项管理,针对目前开展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实现培养目标和专业的衔接 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许多共性,如两者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培养目标主要从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去确定,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对中高职自考学生,要按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来具体安排实施,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中、高职自考专业的衔接宜以专业群的形式宽口径衔接,这样,在接口上就有了更强的相容性、衔接性,在专业目标定位与内涵建设上就有了更大的互补递进空间。
2.探索中高职自考课程体系的贯通性 制定中高职自考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关键。因为这两个职业教育阶段的专业教育面对的产业结构和培养方向是一致的。但中高职自考的教学内容又不能重复,要符合知识与技能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也就必然要求中高职自考应有贯通的课程体系,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应以知识的逻辑关系构建,而是应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而构建。因此,要系统分析区域产业链的特点,按照行业中初级技术岗位和高技能岗位的标准,按照实践教育规律设计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科学地解决哪些知识在中职教育阶段完成,哪些技能应该在高职教育阶段中解决,最终使中高职专业教育构成整体,且又相对独立,最终实现产业所需初中级和高级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目标[1](P23-25)。
3.加强中高自考课程内容的衔接 在专业课程的衔接上首先要避免的误区就是在中职教学中生硬的全盘造搬自考的课程,造成学生知识上的脱节,缺乏学习信心。因此,在课程内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有机融合[4](P52-55)。
(1)提高中职教师学历层次。教师的学历水平是胜任工作、履行职责的基础。因此,要鼓励年轻的教师攻读研究生层次的学历。通过国际合作培养、培训中职师资。
(2)鼓励中职教师参与科研探讨。要注重对一些有较好专业理论基础的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要让每一位教师都参加科研课题,提升“产、教、研”三方面的能力,不断探索试点衔接新思路。
(3)组建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纳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担任兼职教师,以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
(4)加强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培训。要从长远着眼,为中职学校的师资培养培训建立较为稳定的继续教育渠道,通过对中职教师的定期培训,达到有效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教研能力。
(5)选派高校优秀教师到中职学校授课。高校应选派优秀的课程教师去中职学校,对自考专科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一方面提高中职教师的授课水平,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高校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水准。
5.提升中职学生对自考价值的认识 参加自学考试,不仅是学历上的提高,更应该是自我的重新认识。一是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心理辅导,要让学生认识到中考失误,只是生活的小插曲,条条大路通罗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考就是改变命运的新起点。通过自考得到人生的历炼,培养毅力,锻炼意志。二是能力培养。通过自考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自学的能力,自我梳理知识、掌握课程目标,获得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另外,随着专业选择的优化,更多讲求动手能力的课程,也可以改变目前单一的试卷考试评价方法,由盲目的识记转向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就业增加竞争力。三是提高自信。学校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考虽然比较难,但只要掌握技巧与方法,再通知自身的努力,还是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好成绩的。中职学校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四是体验学习。中职学校带学生进入高校校园参观或进行亲身体验高校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学生生活氛围,增强自豪感,提升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春明.中高职衔接贯通的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2] 叶小小.中高职教育“3+2”衔接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5).
[3] 柳燕君.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4] 倪 清.围绕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