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俄语翻译教学的思考
2012-04-13陈晶
陈 晶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外语系,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以市场为导向,针对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也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俄语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外事、外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翻译工作者、导游、业务员、文员等。这些岗位对毕业生俄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其中翻译能力是最能反映学生基本技能综合应用的体现,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翻译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然而,就黑龙江省内高职院校俄语专业来说,绝大多数泛属应用类,面对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俄语翻译教学的成果难以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并没有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因此,我们有必要为高职俄语翻译教学做一下定位,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对策,对翻译教学做一次有益的改革尝试。
1 高职俄语翻译教学的定位
翻译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翻译的技能意识和实际翻译能力,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高职教育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翻译课作为高职应用俄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长久以来沿用着本科翻译教学理论,教材几乎没有适用于高职学生的,缺乏职业针对性和高职教育特色。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都是一些报价、协议、商务旅游接待、商务信函等应用文本的翻译,而每种文本的转换几乎都有规可循,这与本科翻译教学的成果是不对路的。笔者十分赞同学者曾昭涛对高职翻译教学的定位,他认为:“高职翻译是初级‘翻译教学’”。这将高职翻译教学定位于检查和巩固学生对所学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而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翻译实践中,以培养翻译的实际应用人才。我们也将高职俄语翻译教学定位于此,并将课程改革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培养符合实际的专业人才。
2 高职俄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翻译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巩固学生语言的基本功,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而,在大学(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外语教学中,翻译教学长期以来不那么受重视,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授课时数都倾向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现在多数教师从事翻译教学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讲授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说,在高职俄语翻译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下面列举几个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俄语功底差,基础不扎实,语法不系统
就本校学生来讲,由于本校联合办学应用俄语专业绝大多数学生是零起点学习俄语,在短短一年后开设翻译课程,并要求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具备较好地运用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能力,这是一个挑战。学生在此阶段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语音、语法、词汇知识,词汇量不够多,基础知识不扎实,根基不牢固,整个知识体系不健全。又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语法课程进行系统学习语法知识,因此在遇到复杂句式或文本时,即使将词汇都用词典查出来,也不知道如何翻译。学生不能准确分析句子成分,不能正确解释一些语法现象,本来胸有成竹,最后搞得一头雾水,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Официальные лица и бизнесмены Китая и России, участвовавшие в 19-й Китайской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ярмарке в Харбине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ый центр пров. Хэйлунцзян/ считают, что Харбинс-кая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ярмарка, история которой насчитывает около 20 лет, уже стала важной платформо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между различными районами, в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сопре-дельными районами Китая и России.(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官方代表及商人认为,有着近20年历史的哈洽会已经成为不同地区,特别是中俄两国边境地区发展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学生们看到这个句子感觉无从下手,不仅有很多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也不知如何处理,致使有些学生干脆就放弃了。
2.2 汉语功底薄,文字能力不强,写作水平不高
学生将不认识的词查词典,分析句子成分后,需要用汉语表达出来,却发现多是字对字翻译,有时会词不达意,有时翻译的句子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言语习惯,落在笔头上的文字能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但比较难达到自然通顺,不够书面化。如:В поступке этого старика-старожа я вижу большую человечность.(从这个看守老头的行为中我看见了闪光的人性)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看,在这个句子中,有40%的生词量,有些学生在将不认识的单词查字典后,翻译成“在这个看守老头的行为里我遇见了大的人性”。对照双语,可以说这是字对字翻译,但是不够通顺,有的表达不符合汉语的言语习惯。在俄语句子中,前置词в的原意是“在……里面”,但不一定非得翻译为“在……里面”,在此句中可以处理为“从……中”;动词видеть的意思是“看见,遇见”,在这里应选择“看见”之意;большoй的原意是“大的”,但在不同情境下可以翻译成不同的含义,比如说“большие друзья”就可以翻译成“好朋友”,那么和“人性”搭配译为“闪光的”更为恰当。
2.3 对源语和译语文化知之甚少,常识性知识积累不多
受学生知识水平限制,对俄罗斯国情文化不甚了解,虽然母语是汉语,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不是很精通,更缺乏常识性的知识积累。例如,在做翻译实践时,俄语翻译文本是有关“哈洽会”的一些介绍,作为东北人,特别是黑龙江人应该非常了解,但是学生只知道“哈洽会”,却不知道它的全称是“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又如,短语“собаку съесть”字面翻译为“吃狗”,而在俄语成语里是“精通”的意思。
此外,学生缺乏一定的翻译理论常识,不能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也是制约学生翻译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根据学生的翻译水平现状,当务之急是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翻译理论、最实用的翻译技巧,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以应对国外日常学习和生活,为将来升学和就业奠定基础。
3 高职俄语翻译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对翻译研究的扩大和对翻译本质认识的深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不再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两种语言间符号转换,而把翻译看做是在一定社会情境中的交际行为,并涉及到对这一行为过程中的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的考察。高职翻译教学应摒弃传统的语言内教学,而应该转换为语言外教学,应有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语用语境的翻译,以下是笔者在高职翻译教学中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尝试。
3.1 任务教学法
这种教学模式把社会实践带入课堂,以真实情景下的具有明确交际目的的翻译任务作为素材,教学目的性、针对性强,缩小了课堂教学和实际翻译操作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笔者将翻译课与旅游实务相结合,尝试在旅游情境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不仅优化了翻译教学的内容,还大大增强了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了解旅游行业用语和实务操作,锻炼了学生俄语听说技能;另一方面也锻炼了翻译能力,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实实在在的翻译任务,还能增强学生的口译能力。
3.2 过程教学法
此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强调对译文的反复评价和修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反思翻译的过程,使学生“在翻译实践的同时,体会自己运用的知识、采取的方法技巧、发挥的创造力,即综合翻译能力”。这里仍以上面列举有关“哈洽会”的俄文句式作为示例。这个长句比较复杂,除了一定的生词外,还涉及到说明从句、定语从句和主动形动词的用法及意义,给二年级的学生做翻译材料是有难度的。学生们面对如此复杂的句式不知所措,甚至有放弃的想法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和鼓励。在解决了生词问题后,教师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语法项目,划分句子成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整合句式,最终形成文字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加了一定的词汇量,掌握了新的语法项目,而且在翻译过程中锻炼了思维,圆满完成翻译任务,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增强对翻译实践的自信心。
3.3 案例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翻译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和思考,加深对相关翻译理念和技巧的认识,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在做应用类文本翻译实践时,将每一个应用文体看成是一个案例,根据大多数应用文体有固定格式的特点,教授学生翻译技巧,这样学生即可举一反三,游刃有余地完成该类型文本的翻译任务。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法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不可避免的弊端。教师在实际翻译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授课内容、学生总体水平、学生的精神状态等因素,合理选择,综合运用,同时还要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切实促进学生实际转换能力的提高,这也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
4 高职俄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方向
随着对高职翻译教学认识和定位趋向的合理化,高职翻译教学逐渐摆脱了其作为语言教学的附庸地位,而日益趋向独立性、专业化,并从单纯的翻译能力培养走向职业能力教育。也就是说,高职俄语翻译教学不仅要弱化俄语语言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要通过选择翻译内容和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来弥补学习者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的不足,使学习者能快速有效地传递工作中的信息,提高业务能力。这种职业化的趋势要求翻译教材的内容必须与毕业生日后所从事的就业岗位衔接,这也是我们日后教学与研究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胡信华.试论高职学生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8):108.
[2]曾昭涛.论高职翻译教学的性质和定位[J].高职教育研究,2008,(12):236.
[3]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