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烟草青枯病发生及防治措施
2012-04-13
烟草青枯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凉山州烟区危害严重,个别年份常常暴发流行,造成毁灭性损失。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和危害范围有向北方烟区扩展的趋势,在山东、河南、陕西及辽宁等省都有发生,局部地区危害较重。目前该病造成的损失已居烟草各类病害的第四位,必须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
一、烟草青枯病危害症状及病原特征
1.危害症状 烟草青枯病典型症状是叶片枯萎。初发病时,病株多向一侧枯萎,拔出后可见发病的一侧支根变黑腐烂,末显症的一例根系大部分正常。有的先在叶片支脉间局部叶肉产生病变,茎上出现长形黑色条斑,有的条斑扩展到病株顶部或枯萎的叶柄上。发病中期全部叶片萎蔫,条斑表皮变黑腐烂,根部也变黑腐烂,横剖病茎用力挤压切口,从导管溢出黄白色菌脓,病株茎和叶脉导管变黑。后病菌侵入髓部,茎髓部呈蜂窝状或全部腐烂形成空腔,仅留木质部。
2.病原特征 烟草青枯病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杆状,两端钝圆,有1~3根鞭毛,多单极生,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病菌生长温限18~37℃,30~35℃最适。52℃经10分钟致死。最适pH 6.6。该菌已鉴别出5个小种及5个生物型,侵染烟草的菌株为小种1和生物型Ⅰ、Ⅲ、Ⅳ,自然条件下,生物型也常变化。
二、烟草青枯病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在土壤中、遗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及生长着的寄主体内及根际越冬。种子一般不带菌。主要初侵染来源是土壤、病残组织和肥料中的病原菌。病原菌借排灌水、流水、带菌肥料、病苗或附在幼苗上的病土,以及人畜和生产工具带菌传播。病田流水是病害再侵染和传播的最重要方式。烟草青枯病是高温高湿型病害。低温高湿或高温干旱都不能使病害发生和流行。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30~35℃。湿度是影响该病发病流行的另一重要因素。雨量多湿度大,病害发展快,危害重,相反雨量少,湿度低,病害发展受抑制,危害相对较轻。暴风雨或久旱后遇暴风雨或时雨时晴的闷热天气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往往易于造成烟草青枯病的大发生。
三、烟草青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目前仍无十分有效的措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着重进行农业栽培措施防病,结合选择正确的药剂预防,推迟青枯病发病高峰至采收后期,尽量减少损失。
1.农业防治
(1)种植抗病性品种 目前生产上种植优质品种大多数不抗烟草青枯病,抗病品种较少。k346、rg11、rg17、coker176等品种中等程度抗性,重病区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种植。
(2)推行轮作 轮作是诸多农业防治措施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针对该病菌为好气性细菌,而且不为害禾本科植物的特点,可较大面积实行“稻-稻-烟”的轮作制。旱地烟的轮作间隔年限至少要在3年以上,轮作作物最好选用禾本科作物等,勿与马铃薯、番茄、辣椒、花生、芝麻及姜类等作物轮作。因为流水是本病菌最重要的传媒,所以无论是何种轮作方式都必须实行较大面积的连片种植,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或徒劳无效。
(3)改良土壤 用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pH为5.5以上为宜。
(4)合理选地 合理布局田间排水系统。雨季,病菌随地表流水传播是土传病害蔓延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选择沙壤土且排灌方便的田块栽烟。在地势较低湿度大的田块要起高垅,以利于排水。完善排灌设施,做到排灌分家,防止串灌漫灌,可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2.化学防治 由于目前还没有防效很好的药剂,施用药剂应本着以推迟青枯病发病高峰期,减轻发病程度为目的。可在移栽后30天或发病初期选用中生菌素200 g/亩,碱式硫酸铜100 g/亩,荧光假单胞菌粉剂60 g/亩,每10天1次,施药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