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养猪须防好哪些传染病
2012-04-13刘孝平王泽明
刘孝平,王泽明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畜牧兽医站,重庆石柱 409199)
冬春季气温忽冷忽热,多雨潮湿,细菌、病毒容易孳生繁殖。而此时的畜禽往往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气候温差变化大、更换饲料等各种应激导致体弱,抗病力下降,动物更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冬春季生猪易发的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猪瘟
猪瘟又叫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夏多雨潮湿季节为多。病死猪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融,经消化道、鼻腔黏膜和破裂的皮肤感染,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传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该病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特征是:急性,成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体温41℃以上,食欲减退或消失,眼结膜炎并有脓性分泌物,鼻腔常流出脓性粘液,间或呕吐,排泄物带血,甚至便血。初期耳根、腹部、股内侧的皮肤常有许多点状出血或较大红块,病程1~2周,最后绝大多数死亡;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病猪极度消瘦,粘睑苍白,皮肤出现紫斑,眼脸有出血点。剖检常见肾皮质和膀胱黏膜中有小点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性肠炎,大肠黏膜中的钮扣状溃疡。仔猪多数死亡,成年猪有的可以耐过;非典型病猪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见于育肥的中大猪。
预防:(1)预防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猪瘟疫苗。在该病的常发地区或受威胁地区,按疫苗标注说明,每头份用灭菌生理盐水1 ml稀释后皮下或肌肉注射一头份,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免疫一次;仔猪于20~25日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在非疫区,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免疫一次;种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仔猪断奶后免疫一次。另外,可以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2)开展免疫监测。(3)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4)及时淘汰隐性感染者带毒种猪。(5)做好场舍的消毒杀虫和卫生工作,减少猪瘟病毒的侵入。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又称幼猪的胃肠炎。该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TGE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猪对TGE病毒最为易感,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狗、猫、狐狸、苍蝇能带毒、排毒,机械的传播本病,但不致病。该病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致2周龄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病势依日龄而异,日龄越小,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2周龄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90%~100%。康复仔猪发育不良,生长迟缓。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急性肠炎,从胃到直肠可见程度不同的卡他性炎症。胃肠充满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小肠充满气体。肠壁弹性下降,管壁变薄,呈透明或半透明状;肠内容物呈泡沫状、黄色、透明;肠系膜淋巴结肿胀,淋巴管没有乳糜。心、肺、肾未见明显的肉眼病理病变。
防治:(1)防止该病的传入,应不从有病的地区购进猪只,冬春该病高发季节要特别注意。(2)注意猪舍及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防寒保暖,保持空气新鲜。(3)免疫方法:对规模养猪场和老疫区,要用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免疫。妊娠母畜于产前20~30 d注射2 ml,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初生幼畜注0.5 ml,10~50 kg体重注射1 ml,50 kg体重以上注射2 ml;免疫期均为6个月。另在疫病流行期间可用鸡新城疫I系苗作紧急防治,按50~100倍稀释,后海穴或肌肉注射1~2次。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病毒的繁殖。(4)肌肉或皮下注射抗传染性胃肠炎免疫血清,1 ml/kg体重。(5)大量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补充体液。(6)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治继发感染,减轻症状。
三、猪流行性感冒
该病是由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猪只呼吸系统传染病。猪流感病毒是一种可在猪群引起地方性流行性感冒的正黏病毒。发病猪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多发生于春季和寒冷的冬季。往往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激烈喘气、咳嗽,腹式呼吸,犬坐姿式。眼结膜充血,鼻流出粘液。触摸肌肉僵硬,疼痛。迅速传播整个猪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4%~10%),不及时治疗,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死亡率。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原,患病痊愈后猪带毒6~8周。
防治:(1)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效疗法。预防本病,应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暖、无贼风袭击。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减少应激。(2)患病猪只隔离治疗。清开灵注射液+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阿莫西林,按体重0.2~0.5 ml/kg,混合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 d。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强力霉素,荆防败毒散,全群饲喂3~5 d。
四、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体温41℃以上,拒食,胸前、腹下等处皮肤出现淤血紫斑,耳尖干性坏疽,后期下痢、呼吸困难、咳嗽、跛行。发病率低于10%,病死率可达20%~40%。慢行者为坏死性肠炎(似慢性肠型猪瘟)。体温升高41℃左右,畏寒、结膜炎,粘性、脓性分泌物,顽固性下痢,粪便水样,色为黄绿、暗绿、暗棕等色。粪便中常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恶臭。反复发作,最后消瘦、脱水而死。剖检可见盲肠、结肠和回肠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肠壁增厚,黏膜潮红,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和腐乳状坏死物质,剥离后见基底潮红,边缘留下不规则堤状溃疡,肠臌气,出血坏死。脾、肠系膜淋巴结可见针尖大小、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或结节。该病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1个月以下和6个月以上的猪很少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寒冷的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防治:(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清洁卫生,坚持自繁自养。防止传染源的侵入。(2)接种弱毒菌苗。在非疫区,于断奶前后一次喂服或肌肉注射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1头份;疫区要对20~30日龄的仔猪用副伤寒甲醛苗首免,间隔5~8 d再免疫一次。(3)及时隔离治疗、抗菌消炎、止痢补液。磺胺类药(磺胺对甲嘧啶钠、磺胺间甲嘧啶钠)、喹诺酮类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氟苯尼考等。(4)粪便及时清除,堆积发酵;病死猪只深埋。
五、仔猪大肠杆菌病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猪的肠道传染病。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
1.仔猪黄痢是出生几小时至7日龄内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以及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剖检最显著的的病变是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壁变薄。松弛。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
2.仔猪白痢是10~30日龄仔猪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以排灰白色粥样糊状粪便为特征。粪便有特异的腥臭味,发病率高而致死率低,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3.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以断奶仔猪眼脸或其他部位水肿、神经症状、叫声嘶哑、四肢游泳状滑动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剖检多见胃大弯和贲门部胃壁黏膜水肿,呈胶冻状。大肠系膜水肿呈胶冻状。
4.预防与治疗。
(1)免疫接种。选择与自己猪场血清型相一致的疫苗,产前免疫母猪。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多的疫苗有K88/K99/987p/f41/f42/f7等。方法是:母猪产前30~40 d,15~25 d按使用说明各注射一次。效果极佳。
(2)做好母猪的产前补硒和仔猪的产后补铁与补硒。母猪产前一周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10~15 ml,仔猪于3日龄注射含硒的铁制剂1 ml。
(3)做好母猪进产房时猪体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以及空产床的消毒工作。
(4)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保持猪舍的干燥。
(5)抗菌消炎,止痢补液,防止脱水。
(6)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母仔同防、同治。
(7)对新生仔猪吃初乳前喂服微生态制剂,调节仔猪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抑制有害大肠杆菌的繁殖,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六、猪喘气病
猪喘气病又称猪霉形体肺炎,是由肺炎霉形体(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发生。病猪表现为咳嗽、气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主要影响猪的生长速度。肺是主要的病变器官。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慢性病例常见肺部“虾肉”样实变。发病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增加饲养成本。
防治:(1)坚持自繁自养,严格预防本病病原体侵入。(2)接种疫苗:国产“猪喘气病弱毒冻干苗”可用于20~25日龄健康猪只(胸腔注射)。(3)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料质量,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4)药物预防和净化,防治继发感染。阿莫西林、支原净、喹诺酮类药、强力霉素、盐酸林可霉素、大观霉素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七、猪肺疫
猪肺疫俗称“锁喉风”。 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但以仔猪和架子猪发病率较高。(1)急性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肿胀坚硬,呼吸高度困难。呈犬坐姿势,伸长头颈,口吐白沫,皮肤上有淤血和出血斑,很快死亡。死亡率达100%。切开颈部皮肤,有大量胶冻样淡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流出。肺水肿,气肿,坏死,纤维素性肺炎。淋巴结肿胀、出血。(2)慢性型主要表现为肺炎和慢性胃肠炎。咳嗽、呼吸困难、脓性鼻液、关节肿大、食欲不振、腹泻、营养不良、消瘦等。
防治:(1)每年春秋两季定期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菌苗”或“猪肺疫口服弱毒菌苗”进行两次免疫接种。(2)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料质量,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换气,降低密度,减少应激。(3)发病期间,隔离、封锁、严格消毒。(4)药物治疗。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阿莫西林、喹诺酮类等药物均有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