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
2012-04-13李丽红李红郭建新赵雪梅杨艳波
李丽红,李红,郭建新,赵雪梅,杨艳波
(1.红河州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蒙自 661100;2.开远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开远 661600)
食品安全,尤其是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给予高度重视,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并正在逐步加以完善。但是,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由于动物源性食品涉及“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监管环节多,涉及多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最近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可见,要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就必须认真分析各环节在“关键点”上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建立相应的追溯管理制度,从而实现真正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保证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加强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建设,是规范畜禽养殖生产行为,落实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需要;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的需要,是提高动物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我国,从2007年至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要求。早日建成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已成为动物防检管理工作进入现代化的标志。从2005年起,全国大部分省市也都在加大试点和推广力度,个别省和地市己全面推开。红河州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在州畜牧兽医局领导下,该项工作从2007年至今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开展了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和全面推行工作,启用了识读设备,取得了一些经验。笔者作为组织、管理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该项工作,对动物从出生到屠宰过程的标识及追溯工作有深入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取得了经验,现列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以供参考。
一、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概念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指对动物个体和群体进行标识,以动物标识编号为数据核心,将牲畜从出生到屠宰历经的防疫、检疫、监督工作贯穿起来,利用现代化手段把生产管理和防疫监督数据汇总到数据中心,实现牲畜从出生到屠宰全过程数据网上记录。
二、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我国的相关规定与要求
1.在OIE动物卫生法典(1998版)规定了疯牛病等无疫区建设均要求“动物离开他们最初的饲养场地时,必须带有标明原产场的永久标识,以确保有效溯源”等内容。
2.动物标识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必然趋势,全世界70%多的国家都在致力于可追溯体系的建设,近年来,农业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探索建立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手段。根据《畜牧法》(2006年施行),农业部颁布实施了《畜禽标识与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对推行动物标识溯源工作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建设,将逐步在全国建立现代化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网络有效集成畜牧兽医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业务管理、执法监督、诊断检测等业务,实现标准统一、传递迅速、追溯快捷的管理目标。
3.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建设是一项全新的长期工作,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不断加强科研攻关,加大投入,加强宣传。这项工作同时也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老百姓餐桌安全,事关“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
4.进一步加强对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加快机构改革,建立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积极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水平。
三、红河州总体工作开展情况
从2007年至今,总体上工作得到了迅猛进展,共计投入资金258.9万元,申领耳标在13个县市投入使用717.58万个,其中:猪645.37万个;牛34.45万个;羊37.75万个。移动智能识读器等设备投入共137万元,其中中央投入资金127.9万元,地方投入9.2万元,按年份分2007年4.65万元投两个试点县,2008年47.4万元投入11个县市,2009年70.9万元投入13个县市;2010年14.79万元投入13个县市,共计招标移动智能识读器380台,为福建新大陆生产票据打印机132台,智能IC卡785张,中国移动SIM卡309张,其中有部分已停机,移动智能识读器共注册307台,注册率为81%,其余73台备用。主要在免疫、检疫环节使用,目前已上传信息265万多次。
四、主要工作经验
(一)组织领导 由畜牧兽医局主管,州动物卫生监督所具体实施。
(二)建立全州基础信息及养殖基础数据 按照农业部的安排及几次会议精神,于2007年4月就开始收集全州养殖基础数据。州、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通过动物耳标门户网站建立完善州、县、乡、村的机构、人员等基础信息数据。目前全州已有1个州级、13个县(市)级(包括县级卫生监督分设单位及合设机构)、134个乡录入了机构、人员等基础信息。年出栏1 000头的15个规模养猪场,也在县级建立了备案信息,并按月将数据信息上报中央数据库。
(三)加强培训 州级从2009年开始到今开展了多次培训,对13个县市级领导、业务人员的溯源业务及识读设备使用每年进行1~2次培训,共计人132次。
(四)在免疫、检疫、监督的同时录入信息 通过对县、乡、村人员层层培训,让他们熟悉、掌握了挂标及通过识读器信息录入的方法。从2007年起州、县、乡每年投入官方兽医787人,村协检人员1 230人参与挂标、基础信息录入和免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信息录入工作,到目前,共录入养殖户的基础信息5.8万条,戴标579 483条、免疫2 060 858条、产地检疫9 467条、出县境检疫53 576条的信息录入,上传中央数据库。为信息查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五)开展各环节的监督检查 按国家农业部的要求,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猪、牛、羊配戴有二维码耳标,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才能进入市场、屠宰场,准许流通。对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一律按《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动物处罚。保证了标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开展专项整治
1.由州局兽医科和州动物卫生监督所抽调执法人员组成专项整治小组,各县市畜牧兽医局对辖区内的产地检疫申报点、生猪规模养殖场、散养户、牲畜交易市场、生猪定点屠宰厂进行监督检查。
2010年7月3日,《国家杂志》发表《中国的海洋红线》一文。该文披露:当年6月初,半年一次的斯德哥尔摩中国论坛上,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学者对“南海是中国核心利益部分”颇为吃惊。他们认为,中国一直声称的核心利益是有关中国主权核心的台湾与西藏,此前并没有将南海纳入。[2]同一天,日本共同社发表有关“南海核心利益”的文章。[3]这些文章直接刺激了菲律宾、越南等国敏感的神经,他们随即明确表示,他们所占据的部分南海岛礁也是本国核心利益所在。由此,“南海核心利益说”开始广为传播。
2.各县市畜牧兽医局清查2007年开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以来的资金投入、耳标管理、溯源数据上报情况自查,专项整治小组在各县市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督查。
3.在专项整治检查组督查过程中,养殖、运输、销售、屠宰等环节未发现出栏牲畜不佩戴耳标,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不查验耳标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也未发现倒卖、伪造、变造耳标的行为。对在产地检疫环节发现未佩戴耳标的牲畜,经补免、补检、补戴耳标后,才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未发现调运无耳标的生猪和经纪人花钱买耳标的事件,也未发现监督执法人员和其它有关责任人在牲畜耳标监管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行为。
六、取得的作用和效果
从2007年全省开展溯源工作以来,目前全州溯源工作进展正常,对免疫工作的数据管理、流通监督工作有一个可追溯的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数据分析。在挂了二维码耳标的猪、牛、羊等动物,能通过识读器在出栏后的市场、运输、仓储等环节能准确的识读出动物的产地、免疫时间、疫苗种类、检疫记录等各种信息。在发生疫病时能及追溯到这个动物的来源,做到“早、快、严、小”控制疫情。对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七、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州开展过程中主要遇到人员素质低、经费投入不足、SIM卡停机等问题。
1.人员素质低。基层队伍中,特别是村防疫员大多为临时雇佣人员,年龄偏大,不能独立完成移动智能识读器的信息录入和上传工作,严重影响畜禽标识数据库建设工作的落实。
2.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紧缺、溯源设备数量不足。全州共有13个县市,132个乡镇1 203个行政村,要全面开展动物疫病可追溯业务,下拨的工作经费少之又少,现有的溯源设备仅有智能识读器380台、IC卡785、便携式打印机132台,远不能满足业务需要,影响了工作开展面。
3.识读器SIM卡,存在欠费停机现象。识读器上传数据工作不正常,时常欠费停机、有时1~2个月不使用也会停机,全州现有的SIM卡中已经有54张停机,停机期间已佩戴的新耳标及所打过的牲畜免疫疫苗无法再及时补录,最终导致溯源信息量少;时常出现GPS信号不通的情况,导致溯源数据不能正常、有效传送。打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虽经多次反映,也未能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全州数据的上传。
5.溯源设备操作过于费时、繁琐。在强光下进行操作时看不清屏幕内容,等待时间较长,导致乡镇工作人员急于完成工作任务,操作完成上传数据时会发生信息丢失现象。
八、解决办法及建议
1.要进一步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完善机构设置。做一项工作要有机构抓,才能做得好。针对全州尚有个县未建立专门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状况,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尽快建立起全州各级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同时建议农业部在国务院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文件精神和农业部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工作职责及业务范围,以免工作职责不清、交叉后产生矛盾,最后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达不到改革的预期效果。
2.加大对全州的项目及标识工作经费投入。红河州属财政困难的边疆州,在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的建设中。一是要将新建的监督所办公用房等基本建设列入项目投资,特别是州级现仍为空白,县级条件也很差。积极争取中央及省财政增加州、县动物卫生监督项目投资。二是争取省级安排一定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专项经费。三是全州标识经费需每年投入100万元。
3.加大培训力度。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是顺应国际形势和国内兽医工作发展的需要,是兽医职能从传统意义上的根本转变。因此,今后要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培训,通过各级层层培训,从而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人员素质,提高业务水平,使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人员能依法办事、合法办事,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执法,推动溯源工作全面开展。
4.加强宣传工作。使广大养殖户及经营者认识到此项工作是一项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自己负责,不断促进畜牧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工作,自觉自愿、积极主动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
5.从源头抓起。在经营环节严格对无标识、无追溯数据可查的动物严禁进行经营,使整项工作从目前要求养殖场做阶段发展到生产经营户主动要做上来。
6.进一步完善中央数据库系统系统。与中国移动协调好SIM卡交费问题,避免数据传输不畅,SIM停机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