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真苗真打真有效”思想 构建防疫坚实平台
2012-04-13王志荣山东省莱西市望城动物防疫监督站266600
王志荣 (山东省莱西市望城动物防疫监督站 266600)
贯彻“真苗真打真有效”思想 构建防疫坚实平台
王志荣 (山东省莱西市望城动物防疫监督站 266600)
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是先行。随着村级动物防疫员上岗后,如何贯彻落实“真苗真打真有效”的防疫思想、构建坚实的防疫平台已经成为检验防疫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根据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的经验和体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严格遵守各项疫苗管理和使用规定,规范操作,确保使用“真苗”
1.1 疫苗的采购、运输、入库、保存、发放都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疫苗管理规定 国家对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都有严格的审批和管理制度,所供应的疫苗必须是经国家验收并对外公布的疫苗定点生产厂家所生产的,严禁采购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或中试疫苗。疫苗运输前应妥善包装,防止碰破流失;运输途中防止高温和日光直射,应在低温条件下运送;寒冷的冬季灭活苗要防止冻结。疫苗购入后,要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按照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保存疫苗,切不可因条件所限擅自变通。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活疫苗都必须在-15℃以下保存,保存期为2年。大多数灭活油苗必须在2~8℃避光冷藏保存,不得冻结,保存期一般为一年。村级动物防疫员所需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由所在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发放供应,并建立严格的发放使用记录。农村由于交通不便、冷藏设备不完善以及电力供应等问题,生物制品的保存比较困难。比如由于时常停电导致冰箱不能正常工作,生物制品反复融冻;由于没有冷藏设备,生物制品随意放在室内;由于没有冷藏保温箱,防疫时疫苗随便藏在出诊包内甚至放在车筐中走街穿巷,这些做法疫苗的效价都要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完善村级动物防疫疫苗保存条件和设施不容忽视。
1.2 疫苗注射前的检查、稀释、预温、摇匀直至疫苗注射到动物机体前都要做到操作规范 (1)使用前要逐瓶检查其性状,冻干苗真空度,有无破损,标签是否清晰,疫苗有无变色、干缩,加稀释液摇晃后能否及时溶解等情况。凡失真空、疫苗瓶破损、无标签、干缩、溶解不好、油苗油水分层变色、出现沉淀、超过有效期等的疫苗均不能使用。(2)稀释疫苗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用规定的稀释剂进行稀释。如猪瘟疫苗需用生理盐水稀释,仔猪副伤寒菌苗需用氢氧化铝胶水稀释等。稀释生物制品应指定专人负责操作,特别是注射多种疫苗时更要注意,以防搞错。稀释时要注意检查疫苗质量,如疫苗瓶已破损、失去真空或已干缩、变色等不能使用的疫苗应剔出并妥善处理。稀释时要防止污染,注意消毒。一定要现用现稀释,疫苗稀释量应掌握在1~2h内用完为宜。同时稀释好的疫苗应放在阴凉处或置于保温箱中,避开阳光和热源。(3)油乳佐剂灭活疫苗注射前一定要预温。如果油苗从冰箱取出后立即进行注射,会导致油苗吸收不良,在注射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疙瘩,不但影响免疫效果,而且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预温方法是在注苗前4~5h,把从冰箱中取出的油苗放到37~40℃左右的温水中,使油苗的温度接近禽禽的正常体温时再进行注射。(4)注射时要经常摇匀疫苗。应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确保疫苗启封后当日用完,剩下的第2天不可再继续使用,并做无害化深埋或焚烧处理。
2 严格做到“部位注射准、剂量足、消毒严,确保“真打”
2.1 选择最佳接种途径 应根据疫苗的性质、动物种类及年龄、免疫程序、动物数量、疫苗说明书的规定来选择最佳的接种途径。(1)肌肉注射免疫。肌肉注射的部位牛一般在颈部中下1/3处或臀部,猪羊在耳后、肩胛前缘或颈部肌肉丰满处,禽在胸肌或大腿肌、翅膀根部肌肉。(2)皮下注射免疫。皮下注射部位牛在颈部左侧上1/3处,猪在后肢股内侧、耳根后皮下,羊在颈侧或后肢内侧皮下疏松处,家禽在颈背中部或稍低处。(3)滴鼻、点眼免疫。滴鼻、点眼是家禽初期免疫的主要方法,部位为鼻孔和眼结膜,多用于雏鸡。稀释剂一般每500羽份用15~20ml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为宜。方法是用消毒好的滴管吸取疫苗水,向鼻内或眼内滴入一滴(约0.03ml)。(4)刺种免疫。本法在鸡痘疫苗接种时采用,用特定的穿刺针或洁净的钢笔尖蘸取疫苗,在鸡的翼膜处穿刺,病毒在穿刺部位的皮肤上增殖产生免疫。刺种后5~7d观察接种部位,如果无小结痂出现,则需重新刺种。
2.2 接种到体内的疫苗剂量必须充足,避免随意增大或减少注射剂量 正确的免疫剂量是保证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就足以产生较高的免疫力,不必擅自增加或减少剂量。个别村级动物防疫员或专业户以为免疫剂量越大免疫效果越好,而随意加大免疫剂量,有的图省钱或其他原因,任意减少免疫剂量,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2.3 防疫注射前,要对注射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 先用5%的碘酊消毒,用70%~75%的酒精脱碘,然后才能注射。严禁只用5%的碘酊作部分消毒,而不用酒精脱碘或用过多的5%的碘酊,造成疫苗失效,影响免疫效力。严禁对注射部位不消毒,直接注射疫苗。要做好注射器、针头、镊子等器械的清洗煮沸消毒。要备有足够的碘酊棉球、稀释液、免疫记录档案和抗过敏药物。要做到一畜或一禽一针头,严禁一个针头用到底。
2.4 熟练掌握免疫操作技能,杜绝飞针和空针 (1)猪、牛、羊肌肉注射时忌打“飞针”,禽腿部肌肉注射时忌打内侧,因禽类腿部的主要血管、神经都在内侧,在此注射易造成血管、神经的损伤,特别是油苗刺激性强,吸收慢,注入腿肌后长时间疼痛而行走不便,影响采食和生长,并可能出现针眼出血、瘸腿、瘫痪等不良后果。(2)牛、羊、猪肌肉注射使用的针头应长些,以保证疫苗注入肌肉。家禽胸肌注射需使用7~9号短针头,针头与注射部位成30°角,以胸部的上1/3处朝背部方向刺入胸肌,不能垂直刺入以防刺破胸腔而损伤内脏器官造成家禽死亡。因保定或持针不稳造成注射漏液时,应补足重注。(3)皮下注射一般需作简易保定,以保证注射部位和剂量的准确,皮下注射忌用大号粗针头。(4)滴鼻时为使疫苗很好地吸入,可用手将对侧鼻孔堵住,待疫苗吸入鼻孔后再放开。滴眼时需看到滴进的疫苗在眼内一闪即消失。滴鼻、点眼会浪费一些疫苗,疫苗用量应加大10%~20%。免疫的前后3~5d,不得进行饮水消毒和带禽消毒,更不得使用抗病毒和抗菌类药物。(5)刺种免疫疫苗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摇动,以保证疫苗刺种针内有足量的疫苗。
3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健全有效的免疫抗体监测制度,确保“真有效”
“真有效”,一是免疫后随机抽样抗体监测合格;二是动物机体能够抵御该疫病的侵入,临床上表现为不发病。
3.1 判定免疫合格的标准 真苗真打以后,要根据免疫后抗体生成规律,及时进行抗体监测工作。一般在免疫注射后14~21d随机抽样采血检测。通过实验室结果,判定动物是否处在有效的免疫保障保护内,是否经得起疫病的入侵。以该群动物的抽测样品达到70%以上的抗体合格率方能说明本次免疫合格有效。否则,判为免疫失败。
3.2 建立健全免疫抗体检测制度,及时查补漏洞,强化重免补免 (1)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户)应建立本场免疫检测机构,定期检测免疫抗体状况,以评估免疫效果和确定免疫时间;无条件的,可通过当地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对本场(户)抗体检测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和免疫时间的确定。(2)通过动物免疫抗体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动物疫苗免疫抗体产生的水平。对监测中发现免疫抗体达不到要求的畜禽群,要对其采用的疫苗、免疫日龄、免疫方法、免疫次数等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从疫苗质量、接种部位、疫苗剂量、操作方法、母源抗体等方面入手查找出造成此次免疫失败的原因所在,形成一份完整的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的报告。若发现这些养殖场(户)由于免疫日龄安排不合理、饲养管理不到位、疫苗剂量不足、疫苗质量存在问题等而造成免疫失败的情况,要及时发出预警并监督其及时进行补免重免,实现免疫工作有的放矢,以监促免。(3)对于暂时不符合免疫条件的动物,要待到其符合免疫条件后及时跟进补免;对新增的畜禽要及时建立档案,做好补免工作。
3.3 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严密监视动物临床健康情况 结合强制免疫工作的进行,每年进行2~3次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在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的可疑病例,要迅速上报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由当地动物疾控中心采集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病原检测确认为疑似重大动物疫病的,要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时限、程序和内容上报,同时迅速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坚决果断地处置疫情。
4 小结
“真苗真打真有效”是应对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中必须长期遵守的一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动物整体的安全无疫,才能更好地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012–03–06)
S851.33
C
1007-1733(2012)07-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