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与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关联性研究

2012-04-13张永林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高职生舆情有效性

张永林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思想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是解决有效性的问题。本文以网络舆情为视角,就网络舆情与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关联性进行相关探讨。

一、高职生网络舆情与思想教育有效性释义

(一)高职生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它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与即时性、丰富性与多元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极性化等特点[1]。

作为网络舆情的一种,高职生网络舆情既具有网络舆情的共性又带有其自身明显特征,引发高职生网络舆情的诱因更多的集中在校园突发事件、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上。鉴于此认识,可将高职生网络舆情定义为:高职生通过互联网(以校园论坛、贴吧、QQ群、微博等为主要载体)表达和传播的,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校园公共事务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综合的情绪、态度和意见[2]。除具有网络舆情一般特征外,高职生网络舆情还显现出表层性、内容复杂性等自身特征。

(二)思想教育有效性。我国对思想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更多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层面展开,其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建设实践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虽未建立完善的体系,但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综观目前的研究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作用论、效益论、接受论、目标论等几种观点。

思想教育的内涵比思想政治教育更为丰富,其根本任务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贯穿其中,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标论内涵,通过对高职生的自主建构、其正当利益需求的肯定以达到个体需要理论意义上的“利益认同”的强调,思想教育有效性就其实质而言主要指思想教育活动对其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其教育内容对高职生思想观念影响的深刻性和持久性,以及对高职生思想意识、判别、选择、理解力等诸方面所产生的强化作用[4]。

二、网络舆情与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关联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尤为受到高等院校学生的欢迎,其已成为传播和接受网络舆情的生力军。网络舆情已成为开展思想教育的新载体:一方面,网络舆情可成为高职生自我教育的平台与反映其思想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媒介;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在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蕴含着思想教育的新功能。

(一)网络舆情可成为高职生自我教育的平台与反映其思想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媒介。提高思想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于通过充分考虑高职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其自主教育。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以下不足:在教育对象上,忽视高职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方法上,忽视高职生的个性成长;在教育内容上,忽视高职生的个体需要。因此,必须以高职生的生存、发展、安全和自尊等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尊重、理解和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维护高职生的主体地位,满足高职生的个性需求[5]。唯如此,方能从根本上走进学生内心,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使其经自主建构而自觉主动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

1.网络舆情可成为反映高职生思想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媒介。调查表明,各大门户网站、校园论坛、贴吧、QQ群、微博等已成为高职生接受和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网络化生存正逐渐成为高职生在校生活的重要方式。高职生网络舆情的发生是以能引起学生群体广泛关注的中介性事项为前提的,网络舆情的热点是高职生关心的焦点问题的体现。由于网络舆情是个“自由超市”及“把关人”的缺席,这给了学生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网络舆情由于其网络主体的匿名性,使得舆论主体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由于其内容的包容性和丰富性,使得网络舆情为公共决策提供了全面的原生态的“民意基础”[6]。网络舆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多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实的心理内涵,已成为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

2.网络舆情可成为高职生自我教育的平台。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提高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最主要的是要强调教育对象的自主建构,强化其自我教育。所谓自主建构,是指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由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7]。网络舆情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为高职生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平台。

首先,网络具有平等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身份的平等性、参与的机会的均等性、思想交流的平等性。这为学生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自由平台,有利于汇集意见,发现、疏通矛盾,成为广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

其次,多元化、多样性、个性化是当前高职生思想观念比较明显的特点。这使得高职生在关注互联网上的各种主题时会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观点,平等地进行表达和辩论。高职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磨合,会经历一个价值澄清与选择、道德认知与判断的过程,这样也就促成了自身或者彼此之间的相互把关。据此可达到自我教育、自主建构的目标,使其掌握网络而不是被网络所左右。

再次,根据传播学理论,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思想教育工作者通过论坛等相关媒介发起讨论话题并置顶为热门话题,吸引广大学生发表评论,在学生充分参与的情况下因势利导,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的讨论、反思中进行自我提升。

(二)网络舆情视域中的思想教育功能。网络舆情视域中的思想教育功能一般包括:导向、保证、凝聚、内化、预测预防等[8]。在高职生网络舆情的变动规律中,通过观察会发现经常存在一些重复出现而且具有稳定性的现象,如:从众效应、“网络愤青”与“网络哄客”、“沉默的螺旋”效应及舆论领袖的存在等。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探讨网络舆情视域中的思想教育功能。

1.从众效应与导向功能。网络舆情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的网络舆情对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能起到正向的导向功能,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起到相反作用。

从众就是指群体成员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群体中多数人行为保持一致的现象[9]。社会成员由于在社会交往中希望获得心理安全感的需要,潜意识里具有寻求社会主流思想的趋向,期冀获得认同感、归属感。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在消极的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从众效应则可使思想教育的导向功能得以彰显。

2.“网络愤青”与“网络哄客”与保证、预防预测功能。在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情绪性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语言,我们通常把持此类倾向的人称为“网络愤青”与“网络哄客”。从消极方面看,这种现象的存在会给高职生带来不利影响,会混淆其认知使其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但从积极方面看,这又是网络舆情本身的释放机制在起作用,通过网络充分释放网民的情绪,为网民的不满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从而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实现思想教育的保证功能。

网民在发泄不满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相关部门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捕捉,可以把问题遏止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舆论领袖的存在与凝聚、内化功能。在网络纷繁复杂的观点和意见中,网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有分量、有深度、有影响力的观点。而网络舆论领袖正好能及时地提出观点和意见,以影响其他受众,充当了这个角色[10]。

思想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学生群体中舆论领袖的培养,由其利用在论坛中的影响以引导论坛的舆情方向。在引导过程中可以将对同一主题持不同意见的网民凝聚在一起,并取得对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

[1]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J].理论界,2007(1).

[2]参见李伟东,刘敏姬.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 [J].教育与职业,2010(7)(下).

[3]参见陈炳,姚会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得失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

[4]参见李延生,刘婕.新时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有效性的思考 [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5]周立华,周敏.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有效性探讨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

[6]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331.

[7]周海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深层思考 [J].职教研究,2010(3).

[8]参见廖扬平.刍议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的关系 [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6).

[9]张德.组织行为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8

[10]参见齐勇.高校网络舆情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现象 [J].管理观察,2008(11).

猜你喜欢

高职生舆情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舆情
舆情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舆情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