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死亡1例
2012-04-13尚兰霞
尚兰霞
(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医院妇产科,辽宁 阜新 123005)
患者女,27岁,孕1产0。因停经39+5周胎动消失2 d,腹部阵痛8 h于2009年7月5日入我院。该患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9月29日,预产期2009年7月7日。停经40余天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并持续至入院,孕34周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并逐渐加重,孕37~38周体重增加了7 kg,孕期未服用药物,无放射线毒物接触史,无孕晚期无阴道流血史,饮食尚可,营养欠佳。儿时曾患乙型肝炎,孕期未进行系统性孕检,未进行肝炎病毒学等检查。
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尚可,T:37℃,P:96次/分,Bp:120/80mmHg,R:20次/min,神清、面色微黄,抬入病房,全身皮肤黏膜微黄,后背有少量丘疹,全身浮肿,巩膜微黄,心肺听诊正常,腹膨隆,纵产式,足月妊娠腹型,肝脾未触及,专科检查:单胎、头位,宫高33 cm,胎心音不清;内诊:宫口开全、胎头S+2、胎膜未破,辅助检查缺如。
入院诊断:第1胎,孕1产0,妊娠39+5周LOA,分娩Ⅱ期,黄疸待查。立即建立双路静脉通路防止产后出血。向家属交待病情:如产后出血、DIC,可危及生命。
治疗:行人工破膜,见羊水Ⅲ°污染,20 min后自娩一女性死婴。全身皮肤黄染,胎盘、胎膜分娩完整、黄染,会阴部擦伤缝合2针,针眼无渗血,产后出血估计300 m l,有小凝血块。为明确诊断及治疗,由医护人员护送,双路输液,转上级医院。途经时间40 min,失血约600 ml。
追踪:转入诊断:第一胎孕1产0,孕39+5周LOA,产后出血,DIC,黄疸待查,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考虑由肝功障碍引起产后出血、DIC,先后输新鲜血液等总量达4 000 ml,阴道流血基本停止,患者神清,床头B超显示肝脏缩小。患者入院后虽经积极有效的抢救,但因病情较重,加之分娩创伤、产后出血、DIC等迅速发展为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于产后36 h死亡。
死亡诊断: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产后出血,DIC,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其中以乙型肝炎最常见。有文献报道:孕妇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0.8%~17.8%。妊娠合并重症乙型肝炎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3]:妊娠本身并不增加对肝炎病毒的易感性,但因妊娠期新陈代谢升高,营养物质消耗增多,糖原储备降低,妊娠早期食欲不振,体内营养物质相对不足,蛋白质缺乏,使肝脏抗病能力下降;妊娠期雌激素增高,雌激素需经肝脏灭活并妨碍肝脏对脂肪的转运和胆汁的排泄,胎儿代谢的产物需经母体肝内解毒,分娩时体力消耗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以及产后出血等因素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毒性肝炎病情加重,重症肝炎及肝昏迷的发生率较非妊娠期高37~65倍。病毒性肝炎对母儿的影响[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使流产、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分娩时因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消化道出血、感染等诱因,最终导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直接威胁母婴安全。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肝炎的要点[3]:(1)频繁呕吐、浮肿、腹水等;(2)黄疸迅速、加重,肝脏进行性缩小;(3)肝功能明显异常;(4)DIC是妊娠期重症肝炎主要死因,特别是妊娠 晚期全身出血倾向等凝血功能障碍;(5)迅速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本例患者既往有肝炎史,妊娠后妊娠反应较重,孕34周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并逐渐加重,孕37~38周体重增加了7 kg,均与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有关,孕检时未及时发现病情;加之因经济条件差,孕期未做肝炎病毒学检查及肝功能检查,孕期基本未食水果、鱼肉等营养物质,营养欠佳,造成肝功能急性损害。分娩过程及产后出血,进一步加剧肝功能损害,造成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死亡。
定期系统孕检,正确指导孕妇合理饮食,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4],注意体重变化及妊娠反应与病毒性肝炎相关联,对妊娠合并重症乙型肝炎及时准确地做出正确的判断,早期治疗,适时结束分娩,减少分娩创伤是降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1]乐杰.妇产科学 [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5.
[2]王德智.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 7:325-327.
[3]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
[4]范丽华.妊娠合并乙肝对孕产妇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5,27: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