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2012-04-13毕鹏杰
毕鹏杰,王 焰,阚 颖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高素质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为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高等学校必须按照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的教育管理。大学一年级,是学生成长成才历程中的一个新的起点,是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的关键阶段,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奠基阶段。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处在从普通教育到高等专业教育的转变时期,由于环境的变化、教学方法的改变、课程信息量的加大以及人际交往的多样性和专业选择变化性等影响,在思想、学习和生活诸多方面表现出许多不适应,对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许多压力和挑战。能否顺利度过这一转折过程不但影响学生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对其成年期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关注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规范,从而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内容,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大学中学习、生活及处理各种关系,对于学生熟悉大学里的生活状态,适应学校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一系列的教育管理活动,帮助学生打破迷茫,正确认识自我存在的不足,准确地评价自我,准确定位自我的位置,合理规划个人的发展,为大学四年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一年级的教育管理是在学生成长中一个关键时期开展的,在此期间对学生施以正确有效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人生发展过程中的超越。现阶段,高考对于基础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一方面,学校、家庭、社会更加重视文化知识学习,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引发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体育等严重问题。大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将是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缓冲期和成长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学生无法形成较为完备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将对个体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制度不尽完善
在现阶段,几乎所有与学生事务有关的内容都由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来参与解决。辅导员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情商教育,又要参与学生宿舍管理、日常管理等工作,还要同时参与学校其他临时性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殊性,辅导员更应抽出时间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然而,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一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大多把精力投入到事务性工作中,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时效性和针对性都不是很突出。
2.教育管理方法需要创新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多忙于众多事务性工作,重管理轻教育。一年级学生多被简单地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同时被动地接受制度规约。高校对一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多采用行政化的方式,说教训导,强调整齐划一,强调制度之于学生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严罚的快速见效性和对机械式管理思维的迎合性,使以“堵”为主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大学一年级学生管理中受到格外推崇。而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潮、价值选择接踵而来,仅仅靠说教、“堵截”把外界的标准、规范强加于尚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生活节奏的一年级学生,不但不能促进反而会限制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高校对一年级学生采用这种教育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受到极大挑战。
3.教育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辅导员数与所带学生数之比为1∶200。对一年级学生来讲,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们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从头学起,辅导员作为他们平时接触最多的人,理应成为其入学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一年级学生配备辅导员的数量应该远高于1∶200的要求,但目前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事务庞杂,千头万绪,各职能部门的任务最终都要落在辅导员头上,导致学生教育管理者忙于事务性工作,疲于应付,致使新生的教育管理表面化,难以实现学生日常行为、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高效规范、科学管理,延误了一年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
三、加强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1.完善学校教育在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承担的教育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扩大入学教育工作范围
目前我国高校的新生教育基本上局限于新生入学后短期集中的军事训练、思想政治教育、校史校规教育。然而仅有这些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应扩大到大一整个学年中,具体教育内容还应包括:
第一,帮助新生明确奋斗目标。入学后,新生普遍存在对未来迷茫、目标缺失的情况。对大学生来说,尽快明确目标,适应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此时,辅导员工作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其学会选择、学会参与。帮助学生确定短期目标,如加入社团、担任学生干部、获得奖学金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结合专业特色,为学生提出可行的发展道路,并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第二,帮助新生学会学习。指导新生善于利用图书馆资源,汲取多种知识;通过新老生交流会等途径,帮助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引导新生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各种竞赛等活动,使其认识到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第三,帮助新生学会交往。新生入学之初,管理者要及时了解每一名学生,帮助其认清自己、认识他人,学会与人相处,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同时,还需组织新生开展各种有益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比如拔河、球赛、心理团训等,以共同营造团结、奋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氛围。
第四,帮助新生学会生活。入学后,辅导员应严格要求学生,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生活习惯,引导新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帮助其养成健康的心理,使其能适应变化、承受挫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家庭差异。家庭特别富裕的学生和特别贫困的学生都是辅导员应重点关注的对象。
(2)提高教育管理的专业水平
提高辅导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辅导员作为新生进入大学接触最为密切的人,不仅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还需具备语言、心理、思想、政治、专业基础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综合素质。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理论结合实践,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积累。
促进辅导员职业分类,设立专业系列职务岗位。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辅导、学生管理、党团建设等方面设立专门队伍,改变辅导员身兼多职的现状。依据不同的分类确定职务发展系列岗位,按照不同的职务发展系列进行发展。中高级辅导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资格证书进入不同的专门岗位工作,初级岗位的辅导员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开展综合性管理工作。
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提高专家化业务能力。辅导员培训应做到多层次、专业化。要灵活设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形式,并通过在岗实践的培训方式,解决辅导员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性问题。合理安排学历、学位提高的培养方式,培养与日常工作两不误,这样既可以避免辅导员工作的断层,也确保了辅导员个人能力的提升。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能
大一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阶段。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和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因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其纳入学生必修课程。结合课程内容,举办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专职教师应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激发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二是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落实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由于辅导员专业知识有限,当学生突发心理危机时,辅导员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因此学校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极为必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可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的心理教师具备较扎实的心理知识和较丰富的咨询经验,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能从科学的角度予以解释和处理,提出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奠定心理辅导与教育基础。在新生入学之初,如果学校能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使专业人员对一些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则可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减少心理灾害。
四是开展情商教育系列讲座,保持学生良好的健康状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及时认识到自身情绪与感情发展的特点、规律,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充分了解积极与消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利与弊。掌握科学的方法自觉调整和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充满自信和希望,努力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与愉快开朗的心境。
五是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提高学生认识程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如开辟心理咨询宣传栏,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组织心理测试,观看心理健康教育影视资料,促进学生间的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
六是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文体活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培养兴趣,丰富内心世界,发挥潜能,振奋精神,也有利于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学校应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条件,尽可能地为学生参加活动创造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业余爱好。
2.加强学生个体在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的主观作用
目前,单向教育的管理模式已经导致学生参与意识的缺乏,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参与意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动的作用。
(1)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改变把学生管理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同时,注意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应承担什么样的义务。
(2)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其乐于参与管理工作,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推行以学生工作部为指导、以辅导员为调节、以学生自治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将得以增强。
(3)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对他们来讲,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知识、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教育的基本条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全面了解社会发展的本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促进其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3.促进家庭教育在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的支持作用
高校教育必须保证与学生家长的良好沟通交流,吸引家长主动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同时加强对学生家长的角色教育,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科学开展,两者结合,才能不断增强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注重多种措施相结合,引入家长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我国高校采取的是大众教育模式,以传授文化科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对学生品德、人格、价值观等内在特质的培养还需要家庭教育配合来给予具体的和细微的指导。新生指导员、班主任应明确每名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每学期期末将学生的成绩向家长汇报,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学习情况,实现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方式,拓宽与家长合作的途径,确保工作的周密性和全面性。
(2)构建“学生—学校—家庭”的立体心理健康支持系统。高校学生家庭居住地分散,刚刚离开家庭的新生往往存在摆脱家庭约束的心理,容易出现学生不汇报、学校不通气、家长不了解的教育真空状态。通过建立“学生—学校—家庭”的立体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从如下几方面推动高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传输新的教育理念。利用大学新生报到期间家长相对集中的时机,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设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与其成长发展等相关讲座,在新生和家长中形成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生、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的观念。
二是建立健全相应教育机构。如设立家长委员会等机构,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共同管理与辅导中来,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定期邀请不同年级、不同职业的家长来校,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
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档案。每年都要进行新生心理状况普查,通过让学生家长填写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表,了解学生的家庭和成长发育等主要信息,建立新生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成才指导。
3.重视家庭教育的情感化作用,端正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态度
大学生离开对其关照备至的家庭出外求学,情感上与父母一时难以割舍。此时,父母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孩子把对父母和家庭的眷恋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转化为对学校、对同学、对新的集体的爱,将情感加以升华,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快成熟起来。学校要通过开选修课等方式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家庭教育,既不要回避家庭教育的客观存在,又能理智地把握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认识上明晰,态度上明确。
四、结 语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未来憧憬大于理解,迫切需要引导和教育。大一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将对整个大学阶段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尤为重要。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5)http://news.sohu.com/20041015/n222514470.shtml.
[2]靳 诺,郑永廷,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昭翮.领航——大连海事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创新[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
[4]郑少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方法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5]蒲俊霖.浅谈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
[6]陈 玲.大学一年级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管见[J].安顺学院学报,2007(3):63-64.
[7]沈喜发.关于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及管理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0,(2):73-75.
[8]王继芳.班主任在大学一年级学生管理中的任务与思考[J].教书育人,2007(5):62-63.
[9]王继芳,曹荣峰,王 光.班主任在大学一年级学生管理中的任务与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2).
[10]王有权.大学生心理导航[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