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背木耳高效栽培新技术
2012-04-13熊维全曾先富罗小波
□熊维全 曾先富 罗小波
黄背木耳是四川栽培规模最大的大宗食用菌之一,主要集中在什邡、彭州、中江、金堂、绵竹等地,全省年栽培量一直稳定在5亿袋左右,产值超过1 3亿元,是广大食用菌种植户的一条重要致富途径。近年来,在广大黄背木耳老产区,出现了病虫害为害严重,木耳产量、质量大幅下滑的趋势,导致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针对目前黄背木耳生产现状,从原料处理、生产环节、出菇管理等方面入手,经过近两年的试验探索,总结出了发酵料栽培黄背木耳新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病虫危害,大大提高黄背木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能够缩短栽培周期,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种植两茬。
一、栽培配方与原料处理
1.栽培配方 根据黄背木耳生物学特性按照粗细搭配,营养均衡的原则,采用以下配方:①棉籽壳3 0%,锯木(细)3 0%,木屑3 0%,麸皮或米糠1 0%。②玉米芯3 0%,锯木(细)3 0%,木屑3 0%,麸皮或米糠1 0%。每个配方中加石膏1%,石灰2%~3%,磷肥1%。配方确定后,按比例秤取原材料,料水比1∶1.2,混合搅拌均匀,使其含水量在6 5%左右。
2.原料处理 将混合均匀的培养料堆置成宽1.5~2.2 m,高1~1.5 m,长度不限的料堆,然后在料堆上用木棒斜向和直向扎孔,孔从上向下一定要穿透,孔与孔之间距离为2 0~4 0 c m。建堆后温度升至6 0℃左右进行第一次翻堆,而后每1~2天翻堆1次,连续翻堆3~4次。整个发酵期控制在1 0~1 5天,发酵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厌氧发酵。发酵完成后要摊开敞掉氨气或者用3%的过磷酸钙水进行中和。
二、装袋与灭菌
1.装袋 发酵好的料要尽快使用,装袋前调节培养料p H 8。菌袋用规格为1 7 c m×3 3 c m、厚度0.0 4~0.0 5 c m的聚丙烯折角袋,采用专用装袋机进行装袋。培养料装入菌袋后,插入接种棒,然后收拢袋口,系上套环,盖紧海绵盖。每袋装干料0.5 k g。
2.灭菌 菌袋装好后及时灭菌,方法有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灭菌时采用筐式灭菌,即直接将菌袋装入塑料筐上灶。高压灭菌保持1 2 1℃3小时待其自然冷却后出灶,常压灭菌保持1 0 0℃1 2小时,再闷8~1 0小时出灶。
三、接种与发菌管理
1.接种 接种室要提前消毒灭菌,当料温降至3 0℃时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接种。接种时拔出接种棒,然后接入菌种,封闭袋口。有条件的种植者可制作枝条菌种,枝条菌种能有效解决由于接种量差异而导致的同步性不好问题,而且还有菌丝萌发快、污染率低等优点。
2.发菌管理 发菌管理在培养室进行,培养室要求清洁无污染,并进行严格消毒。接种完毕后同塑料筐一起搬入培养室,不要随意搬动挤压菌袋。接种后7~1 0天是菌种萌发定植期,应保持培养室温度2 5~3 0℃。当菌丝布满料面开始吃料时,即可将室内温度调至2 5℃左右,并适当通风。发菌期间要经常检查菌袋温度,切忌温度超过3 5℃。经过2 0~2 5天,菌丝长满菌袋。
四、出耳管理
1.出耳棚与栽培床架的建造 出耳棚可以采用水泥柱支架大棚、竹木大棚或钢架大棚,要求具备通风、保湿、遮光、降温的条件。顶部用遮阳塑料布或者石棉瓦覆盖,并在其上方安装微喷管,便于夏季喷淋降温。四周悬挂遮阳网,内部安装悬挂式微喷,用于出菇袋的增湿和降温。菌袋采用层架式摆放出耳,床架可用竹木搭建,也可用钢材焊接。床架高1.5 m,宽1.5 m,每1 m一个支撑杆,长度根据菇棚而定,最下面一层距离地面2 0 c m以上,每隔3 0 c m一层,共5层。每层纵向按照1 5 c m间距绑一根竹竿,需绑8根。床架的数量根据菇房或菇棚的大小而定。
2.出菇袋的处理及摆放 菌丝已经满袋的菌袋,用新型木耳放气机(一种木耳专用的刺孔工具)在其菌袋上均匀扎上2 m m左右的孔6 0~8 0个,然后进行摆袋。菌袋横卧在两根竹杆上,每袋间距1 0 c m,隔两根竹竿的距离(1 5 c m)摆放另1行,每层床架可摆放5行。
3.温湿度管理 黄背木耳子实体虽在1 8~3 2℃均能生长,但以2 4~2 8℃最为适宜。当温度经常超过3 0℃时,就要进行降温,加大通风。出耳管理的关键是湿度控制,水分管理的原则是勤喷、少量喷,干湿交替,保持耳片湿润无积水;耳片小时少喷,耳片大时多喷;阴雨天不喷或少喷,晴天干燥有风多喷;一般少时1天喷1~2次,多时1天2~3次,确保相对湿度8 5%~9 5%。
五、采收
当耳片充分开展,边缘开始下垂,就可采收。采收时用手轻轻一抹,耳片就掉下。为了方便管理,一批菇一次性采完,一般可采收3潮菇。采用本技术获得的木耳无耳基,而且耳片大小均匀,生物转化率高。通过统计,每个菌袋平均可产干木耳8 0~1 2 0 g,且比常规方法生产出来的木耳每公斤价格高出2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