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梁平县刺黑竹产业化发展对策

2012-04-13温中斌诸晓燕

世界竹藤通讯 2012年4期
关键词:梁平县竹笋产业化

温中斌 诸晓燕

(1 重庆市梁平竹子研究所 梁平 405200

(2 梁平县林木种苗和林业科技站 梁平 405200

(3 梁平县林场 梁平 405200)

刺黑竹(C.neopurpureaYi),属禾本科竹亚科寒竹属,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陕西西部、湖北西部[1],在重庆市梁平、开县、大足、永川有成片或零星分布,野生或人工栽培[2]。刺黑竹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均气温12~20℃、1月均温≥5℃、极端低温>-5℃、年降雨量1 100 mm以上、土壤pH值5.0~7.0、土壤厚度40 cm以上、海拔300~1 500 m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刺黑竹笋期9~11月,笋质脆嫩,鲜甜可口,正值我国竹笋生产淡季,季节性优势明显,又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1 梁平县刺黑竹资源现状

1.1 资源现状

梁平县现有刺黑竹资源0.15 万hm2以上,全县34个乡镇(街道)均有分布,竹山、屏锦、福禄、梁山、双桂等乡镇(街道)最为丰富。全县刺黑竹大多呈团状零星分布在农户的房前屋后,有的散生于林下,有的混生于杂灌中,集中成片分布不多。刺黑竹的垂直分布范围很广,从紫色土到黄壤,从河谷、平地、丘陵、低山到中山地带,从海拔250 m的大观镇大沟到海拔1 050 m的屏锦镇尖山寨均有分布。

现有刺黑竹生长一般,大多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以笋用为主,基本上没有形成商品化生产经营。据调查,全县刺黑竹平均立竹度2 100 株/667m2,胸径1.0~5.1 cm,平均胸径2.0 cm,竹高1.5~9.0 m,平均竹高4.5 m。9月上旬开始发笋,一直持续到11月中下旬。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刺黑竹笋用价值的认可,林农逐步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其鲜笋,尤以梁山街道东山村林农为代表,每667m2产值约1 500~2 000元。

1.2 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

1.2.1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刺黑竹笋营养丰富,风味上佳,季节优势明显;形态婀娜,竹秆奇特,观赏价值很高。但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大多数农民目前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突出的特点,只是将其作为庭院植物对待,没有进行商品化、产业化开发。

1.2.2 资源分散,总量不大

刺黑竹遍及全县各乡镇,多数处于零星分布状态,资源总量也不大,目前仅有0.15 万hm2,无规模优势。

1.2.3 经营粗放,效益不高

全县现有刺黑竹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或只栽不管,或舍不得投入,很少将其作为经济作物予以经营管理,致使多数长势差,产量低,经济效益少。

2 刺黑竹产业化开发的潜力

2.1 鲜竹笋营养价值

竹笋素有“寒土山珍”之称,特点是高纤多脂,营养齐全,是深受现代人追捧的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3]。刺黑竹鲜笋又称牛尾笋,笋质脆嫩,鲜甜可口,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淀粉、高纤维食物,具有降压降脂、增强消化功能的功效,乃笋中佳品。据初步测定,其富含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磷、铁、钙等矿物质元素,营养价值高。

2.2 竹笋加工价值

刺黑竹笋可加工为保鲜笋、笋干(含笋丝)、清水笋和调味笋4大类,特别是制作的保鲜笋、调味笋,清脆可口,风味奇特,品质一流,价值不菲。

2.3 经济效益

栽培刺黑竹投资少、成本低、生长快、周期短、效益高、一次性栽植就可长期反复利用。在一般经营水平下,新造刺黑竹3 年即可投产。按每667m2种植110 株,每年实施劈山、垦复、施肥等抚育措施各2 次,每年抚育投入200 元,3年总投入900 元。造后第3年,可产鲜竹笋200 kg/667m2,收入800 元;从第4年开始,竹笋产量逐年提高,可全部收回栽培成本;到第5年,可产鲜竹笋500 kg/667m2,收入2 000 元。如按丰产高效培育技术进行集约经营,竹笋产量和收入可增加50%以上,远远高于种植一般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因此,栽培笋用刺黑竹,将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理想途径。

2.4 生态效益

刺黑竹根基合轴散生,根系庞大,纵横交错,固土功能强,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据观察,1株生长不足2年的刺黑竹能固土3.0 m3。刺黑竹枝叶密集,叶面积指数较高,能有效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据初步测定,刺黑竹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能力是同面积落叶乔木的1.2倍,减弱噪音的能力也比落叶乔木强。

2.5 社会效益

刺黑竹刚劲挺拔,四季常青,秆色浑黑,节上根刺发达,姿态优美、情趣盎然、独具风韵,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品位。面对一片郁郁葱葱的刺黑竹竹林,人们自然想到它们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曲的品格。一片片似画如诗的修篁翠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温柔的遐意、清幽的心境、悠远的情怀。

3 梁平县发展刺黑竹的优势

3.1 自然条件优越

梁平县土壤以紫色土、黄壤为主,pH值5.5~7.0。县域属四川盆地暖湿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较大,云雾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4~18 ℃,年降雨量 1 300~1 500 mm,年均日照时数1 336.4 h,无霜期271 天。光、热、水、土都能满足刺黑竹生长所需的生境条件。

3.2 区位优势明显

梁平县是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县,在重庆市“一圈两翼”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属于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生态经济区,地处重庆市与四川省的交接处,区位优势相当明显。全县初步建成交通运输网络,“渝沪”高速公路、“达成”铁路贯穿全县,“318”国道、“渝巫路”横穿梁平县,距重庆市不足2 h路程,属于渝东北的交通枢纽带。

3.3 政策措施有力

梁平县委、县政府2007年开始决定把竹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出台了《梁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及产业资金补助办法,成立了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等组织机构,规划到2015年,新造竹子2.67 万hm2,改造低效竹林1.33 万hm2,竹资源面积达到4.0 万hm2,产值25 亿元,成为“中国竹子之乡”[4]。近几年,全县已经新造寿竹等竹林1.67 万hm2,建成中国寿竹之乡。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笋用林,从政策、资金、技术上予以大力扶持,这给刺黑竹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政策基础。

3.4 造林种源充足

目前栽植刺黑竹主要采用移竹造林法。全县现有刺黑竹资源0.15 万hm2,立竹4 000 万株以上,按每667 m2采挖200 株竹苗计算,可年采母竹450 万株以上,可栽植0.27 万hm2以上。同时,刺黑竹可以采用埋秆育苗、侧枝育苗等方法快速繁育种苗。因此,全县每年规划发展一定面积的刺黑竹,苗木供应不存在任何问题。

4 刺黑竹产业化发展对策

按照“突出新造,增量提质,规模发展,产业经营,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用3年时间,新造刺黑竹0.53 万hm2,全县面积达到0.67 万hm2以上,把刺黑竹培育成为梁平县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

4.1 加强形象宣传与推介,引导发展

策划、制作刺黑竹宣传单、光碟等资料,利用报纸、电视、科技三下乡等形式,广泛宣传介绍刺黑竹的经济价值、发展目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竹笋加工技术等,提高人们发展刺黑竹的积极性,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引导人们发展刺黑竹资源,投资刺黑竹的产业化开发。

4.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

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良机,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政府应进一步重视竹业发展,增加投入,颁布管理措施以加强管理[5],建立刺黑竹资源培育补偿机制。对林农、业主、加工企业集中成片建立刺黑竹基地的,给予种苗补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基地政策主要用于刺黑竹等竹资源的培育;利用现有林业融资政策和政府已有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担保,解决培育任务重、投资集中、筹资困难等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3 发挥科技带动作用,加快发展

提高刺黑竹发展中的科技含量,重视科技在资源培育、产业化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培育效果和经营管理效益。应当加快研究制定刺黑竹标准化管理和竹笋加工利用技术规程,实现刺黑竹管理与加工的高效化、科学化、规范化;以竹子研究所为基础,积极建立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协作体系,引进技术人才,加强科技信息交流;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刺黑竹栽培、管理、加工利用先进技术,加强技术服务工作,提高经营管理者的能力与水平;加快低效林改造步伐,集约经营,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发挥科技的支撑与带动作用,促进刺黑竹产业蓬勃发展。

4.4 努力实现产业化经营,规模发展

产业化经营是所有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竹业发展应摆脱小型、分散、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的局面,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这是我国竹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也是政府通过市场机制进一步推动竹业发展的需要[6]。梁平县应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扶持,属引进企业则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盘大盘强竹笋加工企业,带动资源培育,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应当大力开发刺黑竹的观赏价值,建设“刺黑竹笋农家乐” 、“刺黑竹园”、“刺黑竹风景走廊”等主题旅游点,积极发展独具特色的刺黑竹生态旅游,推动梁平县竹林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应当以培育大户、业主、龙头企业为重点,与农户参与相结合,积极引导和鼓励刺黑竹产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建立“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业主(竹农)+科研机构”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调动社会资金投入刺黑竹产业,走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

[1]易同培.四川竹类植物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朱石麟,马乃训,傅懋毅.中国竹类植物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黄伟素,陆柏益.竹笋深加工利用技术现状及趋势[J].林业科学,2008,44(8):118-122.

[4]梁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梁平府发[2007]46号),2007年6月.

[5]李霞镇,任海清,徐明,等.中国竹业概况及发展建议[J].世界竹藤通讯,2008,6(4):2-4.

[6]刘道平.中国竹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科学中国人,2005(10):69-70.

猜你喜欢

梁平县竹笋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竹笋
竹笋
小竹笋的梦
系统产业化之路
挖竹笋
梁平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关于重庆市梁平县农村治安问题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