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六)
2012-04-12肖军
文◎肖军
经皮补充雌二醇防治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下)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的化验检查
更年期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部分更年期骨质疏松症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骨量测量显得格外重要,再结合生物化学检验,一般不存在诊断困难。
1 生化检查
测定血、尿的矿物质及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骨代谢状态和骨更新率的快慢,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判断,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短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血、尿骨矿成分的检测
血清总钙和游离钙 骨骼是人体内最大的钙储备库,血清总钙在血液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即蛋白结合钙、离子钙和小分子阴离子结合钙。蛋白结合钙约占血清总钙的40%,小分子阴离子结合钙约占10%,这两种钙均无生理活性。离子钙约占血清总钙的50%,其合理的浓度和结合状态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关键意义。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总钙一般在正常范围。
血清无机磷 钙、磷代谢在骨矿代谢中占重要位置,合适的比例对正常的成骨具有重要意义。只投钙,不投磷,钙吸收不良;投磷过多亦影响钙的吸收。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血磷上升,可能与雌激素下降,生长激素上升有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血磷一般正常。
血清镁 镁是人体内重要矿物质,约50%的镁存在于骨组织,低镁可影响维生素D的活性。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对镁的吸收减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慢性肾脏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镁均下降。
尿钙、磷、镁的测定是研究骨代谢的重要参数 通常测定包括24h尿钙、磷、镁,空腹24h尿钙、磷、镁及每克肌酐排出的尿钙、磷比值。该项检查受饮食、季节、日照、药物和疾病等影响因素较多,需严格限定条件再进行测定。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尿钙、磷在正常范围,尿镁略低于正常范围。
(2)骨形成指标
原发性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表现为骨吸收活跃,而骨重建相对不足,称为“高转移型”。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多数表现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生化指标同步降低,称为“低转换型”。
碱性碱酸酶(AKP)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约60%骨AKP升高,血清AKP升高者仅占22%。老年骨质疏松症由于骨形成缓慢,AKP变化不显著。
骨钙素(BGP) 是骨骼中含量最高的非胶原蛋白 由成骨细胞分泌,受1,25(OH)2D3调节。通过BGP的测定可以了解成骨细胞的动态,是骨更新的敏感指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轻度升高。绝经后骨质疏松BGP升高明显,雌激素治疗2~8周后,BGP下降50%以上。
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简称PICP,是成骨细胞合成胶原时的中间产物,是反映成骨细胞活动状态的敏感指标。PICP与骨形成呈正相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PICP变化不显著。
(3)骨吸收指标
尿羟脯氨酸(HOP) 反映骨更新的指标,受饮食影响较大,收集24h尿之前,应进素食2~3天。老年性骨质疏松症HOP变化不显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HOP升高。
尿羟赖氨酸糖甙(HOLG) 反映骨吸收的指标,较HOP更灵敏,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能升高。
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
主要由破骨细胞释放,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状态的敏感指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TRAP增高不显著。
尿中胶原吡啶交联(PYr)或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 反映骨吸收和骨转移的指标,较HOP更为特异和灵敏,方法简便、快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增高不显著。
2 X线检查
基层医院受检测仪器条件的限制,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但该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一般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X线才能有阳性所见。表现为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或消失、骨小梁的孔径率增加、骨结构模糊、椎体双凹变形或前缘塌陷呈楔型变等。
3 骨矿密度测量
(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 利用骨组织对放射线的吸收与骨矿含量成正比的原理,以放射性同位素为光源,测定人体四肢骨的骨矿含量。该法设备简单,价格低廉,适于流行病学调查,但不能测定髋骨及中轴骨的骨宽度,其精确性和重复性尚欠理想。
(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 可测定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确度可达到0.62%~1.3%。对人体危害较小,检测一个部位DEXA对人体放射剂量相当于一张胸像的1/30,QCT的1%。此法较准确,重量性好,在我国各大城市已逐渐开展,可在有条件的单位推广应用。
(3)定量CT(QCT) 可以选择性地评价皮质骨和松质骨骨量,但准确度及重复性稍差,受试者接受X线量较大,不易普及应用。
(4)超声波(USA) 可测定骨密度和骨强度,与DEXA法相关性良好,操作简便、安全无害,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
激素补充疗法(HRT)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雌激素对骨代谢的作用:降低PTH对骨吸收的作用;促进CT分泌,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促进肾1α羟化酶活性,增加1,25(OH)2D3的生成,促进骨形成;直接作用于骨细胞,促进骨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的生成,增加骨的新生。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补充雌激素为首先推荐的防治措施,必须坚持长期治疗。
补钙和维生素D 适量钙和维生素D摄入对获得骨峰量及保持骨骼健康是必要的,推荐每天摄入量为1000~1500mg元素钙和400~800U维生素D。维生素D、钙和雌激素联合,药效更佳。
无机磷酸盐 对骨折后的骨质疏松可能有益。
降钙素 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缓性骨质分解代谢,可降低血钙,刺激新骨形成。降钙素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停经5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有效。
止痛药 骨质疏松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NSAIND类解热镇痛药和降钙素等。
物理疗法 理疗的种类很多,如超短波、远红外线和中药离子透入。可促进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吸收,缓解肌肉紧张,从而消除疼痛。理疗可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或其他位疼痛。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预防保健
预防骨质疏松是现代女性最重要的保健课题之一,骨质疏松的开始毫无征兆,早期并不会产生任何不舒服的症状,必须等到骨质流失到达一定程度,发生微骨折后才会出现症状,引起患者的重视。防止更年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明确骨质疏松造成危害的严重性。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的风险大大增加,骨质疏松继发骨折除愈合进程延缓外,还会导致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将导致静脉血栓、肺及气管的分泌物排出不畅,易致心血管疾病及肺部感染,使老年患者死亡率上升。
此外,很多骨质疏松的女性因单纯补钙,延误了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时机,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复杂性。事实上,单纯补钙由于钙质流失,不能有效转化为骨质成分。研究显示,老年女性、糖尿病人及高血压患者长期单纯补钙会引起便秘,肾功能不良患者还会由于钙的排泄受影响,形成肾结石。
预防的主要目标是在女性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控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对更年期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健康宣教方式,通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共同宣教,强调家属参与和监督,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使其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防范骨折发生的风险,符合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原则。应提倡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重视更年期骨质疏松症,预防更年期骨质疏松症,提高更年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家庭和社会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规避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包括大量的吸烟、酗酒、厌食及服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类、肝素和某些抗癫痫药物等。应注重户外活动,如日照、营养和适度负重锻炼,并防止跌倒。
在更年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可以部分防止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如果联合应用经皮雌二醇,将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虽然早绝经和骨质疏松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无法改变,但通过以上干预措施可使高危人群获益,降低骨质疏松症及骨折发病率。
更年期早期开始经皮补充雌二醇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由雌激素缺乏引起,合理补充雌激素可以延缓衰老。女性从40岁开始使用激素疗法,可较好预防骨质疏松症,并将更年期推迟10%~15%。全国10万名妇科医务工作者要从自己做起,重视女性的更年期问题,合理使用正确的雌激素治疗产品,并积极推广自身经验。
防止老年人摔倒 据报道,每年约有1/3以上≥65岁的老年人摔倒,半数是再次发生的摔倒。10次摔倒中,约有1次引起严重的损伤,如骨盆骨折,其他部位骨折,硬脑膜下血肿,其他部位的严重软组织损伤及头部损伤。因此,防止老年人摔倒,避免骨折的发生,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