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制药企业的难事(之一)

2012-04-12彭锦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药费药价同仁堂

实习记者◎彭锦霞

编者按:近年来,特别是在2011年,药品生产企业在医改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无论是来自社会的诘责,还是来自政策方面施加的压力。企业在承担着生存、经营发展的艰难之外,也承受了它所不堪负载的社会重压。而这一切的背后无法言说的辛酸和苦衷,很多都是不为人们所了解的。本期起,“聚焦企业”栏目将连续刊登“民族制药企业的难事”系列报道,揭开遮掩真相的面纱,真实呈现当前民族制药企业的生存境况,展现他们在改革的夹缝中求生存,在重压下奋发图强的真实现状。

被置于风口浪尖的药价真相——民族制药企业的难言之痛

连年降价欲哭无泪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与经济连年增长及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是,近10年来,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成本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药品价格却在持续下降。继原物价局多次平抑药价之后,发改委又把解决看病贵的焦点对准了医药生产企业,连续28次降低药品价格。就在一片大肆伐跶声中,2011年实行的药品招标政策再次对大部分药品大幅度压价,北京相关部门对外宣传明确表示,要将北京药价再平均下调15%,至此,民族制药企业,这个曾在我国医药史上作出卓越贡献的企业群体,其中很多成员已被推至生存的悬崖边缘。“被改革”的他们就像被现实按置在板上的鱼肉,悲痛而无奈,抗争却无助。

药价背后的真相

为何制药企业如此“重重高压”之下,招标单位仍认为药价颇高,要大幅压价呢?原因在于整个降价风暴中,有一个不能去回避的实质性问题,那就是现行医药市场的特殊经营规则下,制药企业所无法降低的成本。在医疗体系中,医疗机构的逐利性和对信息的垄断性在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乃至使用的环节中都占有着绝对性的主导地位。制药企业唯有源源不断地向医疗机构提供“药品以外的利益”,企业所销药品才能获准通行,被医院采购,这些向医疗机构提供的利益就叫“灰色收入”或者也称“回扣”。在现阶段对企业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也是支出最大的一项。据央视报道,一家公司生产的一种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出厂价为7元,中标价高达56元,虽然这种药品的中间利润超过了800%,但药厂也就挣1块钱左右,从7元到56元之间的差价49元基本被分摊给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和医生。由此可见,药价再降,企业付给医疗机构的这一块灰色支出却无法下降,有些灰色支出还随行就市地莫名抬高了许多。

对医疗机构来讲,高价药能提供足够的回扣空间,满足机构运转和收益的需要。在此利益激励下,低价药临床医生不愿开具处方,医院不愿意采购,渐渐被顺势淘汰,仅有极少数品类,如6毛钱一支的青霉素得以豁免,但即使是这样的极少数低价药,如今在三甲医院也基本销声匿迹。所以一旦招标压低药品价格,制药企业在必须保证营销回扣的情形下,无限消减的就只有自己的利润,一旦无法保证回扣,被关闭的就只有生产线,企业的大部分难处就在于此。

市场压力不断加大,欲壑难填的营销成本成为了制药商头上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仅如此,回扣经济还诱使医生开出“内容丰富”的用药处方。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是公立的,80%的药品都是处方药,需要经过医院和医生的手才能买到,医院医生通过拿药品返点、“回扣”的方式来提高收入。而百姓负担的高药费,不仅仅体现在“价”贵,还反映在“量”多上。早在2005年,《首都医药》杂志社记者曾以咽喉疼痛两天,头痛,偶有咳嗽,无发热等其他现象为由对北京49家大中型综合医院进行了暗访,结果显示为:三级甲等医院平均药费111.98元,最高开出223元;三级合格医院平均药费则为164.15元。总平均药费为111.67元。一个记者并没有患感冒的暗访,医生就能开具如此之贵的用药,其他病症可想而知。降了药价并不等于降了药费,但从社会媒体的既往报道事例来看,制药企业往往被首先列入公众谴责的黑名单,随之而来的便是政策的新一轮压价,让企业苦不堪言。

15 %的药品加成不是“原罪”

在医改进程中,不少人建议取消15%的药品加成。药品加成是指我国自解放以来,对药品进入医疗机构出售环节中15%的顺向补给。但是不是取消了就能解决药价问题呢?同仁堂药品进入医院同样需要给出15%的药品加成,但医院处方中却鲜见同仁堂的药品,原因为哪般?同仁堂不会向医院上贡返点、“回扣”,观之其他同类药品,显然更符合医院利益规则,因此同仁堂遭遇了冷对待。所以,药价虚高的原罪不可能也不会是15%的药品加成。有不少业内资深人士曾有过这样的断言:在没有解决医疗机构承包式的趋利化经营问题的情况下,可以预料,所有的降价苦果,最后买单的要么是广大患者,要么是处于医药产业链条最底端的民族制药企业。

在各地的招标活动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制药企业的经理们,如幽灵般地往来纠缠在专家身边,他们神情疲惫,满脸苦楚,就像是旧社会卖儿卖女的穷苦父母一样,心中纵有万般委屈,却还在佝偻着苦苦哀求,恳求专家们及招标部门再给企业一次机会,再给药品多添一个钱儿。

实质上,在没有解决医院问题的前提下,一味降价带来的不仅是制药企业的痛,还将是全民族的痛,可以预料,长此下去,未来要么是医院变本加厉滥用药,企业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要么是企业集体出逃,无药可医。甚至,还有可能催生出另一种更可怕的后果,那就是制药企业被迫以牺牲质量求生存,所带来的全民族之殇。

猜你喜欢

药费药价同仁堂
集采药价“痩身” 护航患者“钱袋子”
同仁堂知嘛健康空间
南北“同仁堂”谁是老字号
付药费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致伤医药费怎么报销
同仁堂的里子和面子
药价谈判敲定第一单
同仁堂 跨越十四年的拿牌路
药价机制:重建≠放开
欧盟国家的药价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