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图书馆学科性导读资源的构建*

2012-04-12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书目学术读书

马 兰

(燕山大学图书馆,河北 秦皇岛 066004)

1 构建学科性经典导读资源的重要性

1.1 导读的重要性

明末清初的理学家陆世仪,在他的《思辨录》中为青少年开列了一个阅读书目。他曾说:“书籍之多,千倍于古,学非博不可,然汗牛充栋,将如之何?偶思得一读书法,欲将所读之书,分为三节,自五岁至十五为一节,十年诵读;自十五岁至二十五为一节,十年讲贯;自二十五至三十五为一节,十年涉猎。使学有渐次,书分缓急,则庶几学者可由此而程功,朝廷亦可因之而试士矣。所当读之书,约略开列于后[1]。”

陆世仪反对把精力全部放在科举考试上,强调学问的经世致用。1940年,法学家杨玉清在《读书通讯》创刊号上发表《论读书》一文,对陆世仪所列目录作了如下评论:“这一张书目拿到现在来,自然有些不大适用。不过他所提示的三个大节,却可以作为我们现在读书的参考。现在学校教育,读书仅注重讲贯,而忽视诵读,更忽视涉猎。我觉得我们现在读书,诵读、讲贯、涉猎三者不可偏废,不过因年龄与程度的差别,可以偏重。这就是说,小学时期可偏重诵读,中学时期可偏重讲贯,大学时期可偏重涉猎[2]。”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17条中还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通过编制推荐书目、导读书目,举办书刊展评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辅导”。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涉猎”知识的最为重要的阵地,其连续和全面的文献收藏固然重要,然而,如何以采取各种有效的导读方式指引学生从更加“千倍于古”的文献中准确、系统地获取其自身阅读所需的文献资源,使之不迷失其中,更是重中之重。

1.2 学科性导读的重要性

相对于鱼龙混杂的书评、追求时效的新书通报和市场化的畅销书排行,推荐书目能更客观、冷静地呈现给读者时间纵向和主题横向的交叉知识网,所以传统的导读通常都是以推荐书目方式实现的。推荐书目,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读者群或特定的目的,围绕某一专门问题,对文献进行选择性的推荐,以指导自学或普及知识而编制的书目,它具有有效解决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之间矛盾的能力。推荐书目历史悠久,近代的,如梁启超的“国学必读书目”,蔡尚思的“中国传统文化必读书目”,复旦大学从1995年开始的给文科类和理科类学生分别列出一份书目等。

葛剑雄先生曾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说:“实际上高质量的、实用的工具书却并不多,甚至根本没有。譬如说,每一门学科,每一个分支,以致每一个方面或每一个重要的问题,都应该至少有一种导读性的工具书,让读者知道:要了解这门学科或这方面的知识,应该读哪些书?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基础、不同的阶段分别应该读哪些书?那些书的优缺点如何?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求知欲很强、读书很刻苦的青年,却接收了不少错误的观念,或者在第二手、第三手资料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这难道都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吗?由于缺乏这类必要的工具书,整个社会的损失又有多大?[3]”

又如目录学家彭斐章先生所言:“实际上,有关目录学实践的成果,尤其是指引当代学子读书治学门径的目录学著作,却是凤毛麟角。目前的著作,或是针对一般读者;或是局限于古代近代文献,且偏重在文史的范畴,对指引当代青年读书治学不够。这些年由于缺乏协调,使大量的文史类书目题材重复,而有些学科却很少顾及,如信息产业、自然科学等。[4]”

1.3 我国高校学科性导读的现状

笔者浏览了一下国内比较著名的高校图书馆网站,发现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学科导航和新书导读栏目,但都没有推荐书目这一栏。

可见,具有悠久历史的推荐书目,在网络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却被大家逐渐淡忘了,更不要说针对各个具体学科的推荐书目了。取而代之的新书通报,仅是购买新书的一个摘要式列表,不具备给予学生系统化的阅读指导的能力。学科导航推介的又都是各类学科相关的网络门户,大多不针对本馆资源。

至于已有的推荐书目,大多是综合性和文史类人文素质书目,旨在培养读者基本的文化素养。但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这些书目远不能满足其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学科性推荐书目的缺失会导致学生的专业学习缺乏规划和体系,专业知识结构失衡;另一方面,跨专业自学学生亦缺乏有效的专业阅读指导,导致多走弯路。

所以,学科性推荐书目,尤其是关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在高等学校有广阔和迫切的需求前景,高校里的图书馆员应结合其专业优势,汇聚各专业专家学者,深入了解阅读群体的推荐需求,设列紧跟时代的,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的,适合本校学科特色的学科经典导读书目体系,要以推荐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的经典著作为主,并选择优秀的版本,以促进学生学科性阅读的阅读深度和阅读层次建设。

2 学科性推荐书目应遵循的设列原则

2.1 学科性推荐书目宜形成循序渐进的体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阅读行为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和阅读要求应具有不同的层次:一类是“开卷有益”式的,宽泛、目的性不强的泛泛浏览;另一类是系统的、带有研究性质的,集中、专注、目的性很强的精读。

针对高等学校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阅读群体,应列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科性导读书目,帮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能建立适合自己的阅读体系和阅读计划,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逐渐通过阅读达到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获取专业阅读能力的目的。比如针对本科生,主要是进行专业入门的引领,推荐的学科经典可范围广泛一点,内容不需过于精深,适宜采取“浅阅读”;对于研究生群体,专业细分,研究性加强,推荐书目内容艰深,适宜采取“深阅读”。

2.2 要兼顾学科经典和学科前沿

学科经典经历时间考验,历久弥新,体现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前沿紧跟时代步伐,传递最新学科发展态势,两者互为补充。掌握经典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科前沿;不知晓学科前沿,掌握的经典也会与时代脱节。

社会科学更新速度慢,传统经典是学科推荐的主体。自然科学发展速度快、专业性强,可发挥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作用,时刻关注专业动向,并请教资深专业课老师,设立兼顾学科经典,体现学科前沿的学科性推荐书目。

3 学科性推荐书目设列的具体办法

3.1 推荐书目的设计与编撰

学科性推荐书目要选择那些精良的学科经典,才能保证推荐书目的质量。数量要适中,要考虑学生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阅读精力,过少不能涵盖一个学科的发展和演变,过多容易给读者造成阅读压力,无从下手。

在编制推荐书目时,第一要对图书内容进行比较,第二要对版本作选择,第三要对书目作出科学的编排,第四如有可能,可对图书作简单提要和评注。在编制的过程中要时时考虑到阅读和使用对象,作出的提要要言简意赅,评注要具备客观的指导价值。

对于推荐书目的设计,叶鹰教授在《推荐书目的逻辑扩展及其与现代学术文献系统的衔接》一文中提到:30种核心经典,50种推荐经典,再按专业扩展到100种经典,从扩展经典到学术文献,由于不同的学科分支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学术文献系统各有不同: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到科学技术,专著的学术价值逐步降低而期刊论文等的学术价值逐渐提升[6]。对于人文科学与扩展经典相衔接的学术文献体系可以按“学术专著+学位论文”筹划。对于社会科学,与扩展经典相衔接的学术文献体系可以在经典教科书基础上按“学术名著+核心期刊”筹划。对于科学技术,与扩展经典相衔接的学术文献体系可以在经典教科书基础上按“核心期刊+特种文献”筹划;特种文献尤以专利文献、技术标准、科技报告、会议论文等最为重要。

因为推荐书目信息的充分揭示,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书籍的理解,更好地鉴别与选择图书,找到真正适合和需要的文献,所以,学科专家筛选出本专业的学科经典文献后,图书馆员要针对文献的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充分地报导和揭示,并划定阅读的对象和阅读的等级。内容特征的编写应引用相关专业推荐人的意见,具体编制时可以应用一些统计学方法,并参考一些网络上的推荐信息和读者推荐信息。学科性推荐书目编撰的篇幅长短要根据阅读群体的划定分级设置。面对专业初学者的推荐书目,著录要尽可能完备,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阅读工具指示阅读的门径,还能作为一般的参考、查阅工具书,来提高自学效果。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自主研究能力的读者,如研究生,可以简单地著录,提供相关的查找线索即可。

3.2 图书馆在学科性推荐书目体系建设中的任务

图书馆应牵头促进本校各专业的导读书目的系统规划和建设。负责此项工作的馆员要深入了解不同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熟悉该学科的文献资源分布。深入院系,征求读者意见及专业信息需求,与教师、专家学者、学术带头人保持密切联系,紧密配合。对专家开列的专业书目,利用自身书目知识,并参考其他范本书目,编制成规范的书目体系。有效架起采购人员和专家之间的桥梁,以本馆文献资源为依托,及时根据学科推荐书目采访相关文献资源,并积极提供借阅。开办相关专业推荐书目讲座,逐步提高师生对专业推荐书目的使用效率,并及时收取反馈信息。

3.3 多种载体形式和推广形式的学科性推荐书目

3.3.1 添加到信息素质教育相关课程中

图书馆的用户教育,文检课的讲授中,都可以添加学科性推荐书目的宣传和使用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学科性推荐书目的重要性,使其对未来的专业学习尽早形成较为完整和全面的阅读规划。

3.3.2 依靠各库室,并应挂靠图书馆网站

通过讲座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使用面。各书库、阅览室、自习室等可在门口张贴出所藏图书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科推荐书目,方便入馆学习的学生随时查找阅读。

挂靠图书馆网站,方便学生获取学科推荐书目列表,可提供馆藏地链接,有电子版本的,亦应提供链接。

3.3.3 建立学科性推荐书目读者使用论坛和博客等,方便读者间交流

以往的推荐书目通常是由专家学者或学术权威机构的单向推荐,而忽略了读者的参与和反馈。在Web2.0环境下,构建推荐书目的互动平台,重视读者的参与和反馈,以书目为媒介,建立读者间的交流、互动和阅读体验的分享,引导众多读者参与评论,读者的反馈要定期汇总,为推荐书目的日后更新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定期邀请专家或权威人士参与讨论和点评,与读者实时互动,充分汇集各方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推荐书目的质量[7]。

5 结语

学科性推荐书目可以帮助读者理清专业学习的阅读脉络,由浅入深积累系统化的专业知识。笔者认为,这项工作实施起来不会太难,而学生的使用效果和受益程度会非常显著。因此,图书馆应努力协调院系专家学者,协助学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借助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尽快建立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学科性推荐书目,以便早日为学生读者的专业学习提供精确、科学、实时、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尽早进入专业前沿。

[1]邓咏秋,李天英.中外推荐书目一百种[M].西安:陕西师范版社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余光等.中国阅读文化史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235..

[3]葛剑雄.读书的“名堂”.文汇读书周报[J],1999(5).

[4]彭斐章主编.目录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叶鹰.推荐书目的逻辑扩展及其与现代学术文献系统的衔接[J].图书馆杂志,2004(12):59-61.

[6]王余光.论推荐书目[J].图书馆学研究,1983(1):139.

[7]陈红艳.数字时代推荐书目的发展特征及策略探析[J].图书馆建设,2009(10):49-62.

猜你喜欢

书目学术读书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学术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