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立法语篇的多维分析
2012-04-12伍雁
伍雁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英汉立法语篇的多维分析
伍雁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本文采用综合的方法,从语言结构、社会互动和认知三个维度对英汉立法语篇进行分析。
高立法语篇,多维,分析
语篇或话语分析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于语篇和话语的区分及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Van Dijk(1997)认为话语包括三个方面:语言使用、思想传递和社会情景中的交际。不同的定义又代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认知分析法、社会文化分析法、批评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五大类。本文采用Van Dijk的方式,对英汉立法语篇从语言,社会及认知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一、立法语篇的语言使用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Gee(2000)认为语言是社会活动的基础;是文化、社会群体和社会机构中人类关系的基础。Halliday认为,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在成人语言中是同时存在的。这是因为讲话者总是在通过连贯的话语(语篇功能)与别人交际(人际功能)的同时,反映周围的客观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概念功能)。
(一)概念功能的体现形式。及物性系统。Halliday认为及物性系统的作用在于通过对过程、参与者以及环境的选择,在语言中再现人的各种社会经历和心理经历。在英汉立法语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及物性系统过程是物质过程。从宏观上分析普通语篇中物质过程占多数的原因,法律是规范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活动中行为的准则,告诉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能做某事或不能做某事,这就是为什么立法语篇中物质过程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
语法隐喻。Halliday指出语法隐喻指的是语篇中本应以一个常见的形式表达的事物却被以另一种语法形式表达出来。在英汉立法语篇中最常用的隐喻手段就是名词化,即把小句变成名词或名词词组,从而使表过程的动词或表属性的形容词具有名词特性,减少及物性小句。在立法语篇中便能使信息密集,条文更加严谨和简练。如:
(1)the service provider described in paragraph①complies with rules concerning the refreshing,reloading,or other updating of the material when specified by the person making the material available online in accordance with a generally accepted industry standard data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for the system or network through which that person makes the material available…(Article 512,Copyright Law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二)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意态系统。在英汉立法语言中频繁的出现表达许可、命令、禁止的情态动词,英语常见的有“shall”、“may”、“must”,汉语中常用的是“应当”、“可以”、“不得”。如:
(2)The ownership of a copyright may be transferred in whole or in part by any means of conveyance or by operation of law,and may be bequeathed by will or pass as personal propertybytheapplicablelawsofintestatesuccession.(Article 201)
(3)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中国著作权法》第23条)
(三)语篇功能的体现形式。主位系统。在英汉立法语篇中处于主位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条件从句。如:
(6)If the Librarian of Congress determines that no such controversy exists,the Librarian of Congress shall,after deducting reasonable administrative costs under this paragraph.(Article 119)
(7)复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证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权的,复制品的发行者或者电影作品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复制品的出租者不能证明其发行、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第52条)
衔接系统。语篇功能的衔接有五种手段: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因为有些容易引起歧义,而立法语篇要求表达准确,因此,立法语篇中用得最多的是照应和词汇衔接。如:
(8)In any such proceeding,the industry rate shall be presumed to have been reasonable at the time it was agreed to or determined by the court.(Article 513)
这里的“it”用来替代前文中的“the industry rate”,词汇衔接的手段中重复是最不易产生歧义的,所以用得比较多。
二、立法语篇的社会互动性
人们使用语言交际时,语篇成了一种社会行为,或社会行为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一种社会实践,因而具有互动性。语篇既是社会互动,就有互动的双方,即社会互动的参与者。参与者包括个人,团体、机构等参与活动。立法语篇是代表国家权力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的要大家所遵循的一种制度。在这个情景中参与互动的双方一个是立法者,另一个是法律所指向的对象或违法者,他们之间体现了一种国家不同阶层之间的政治结构。
语篇在进行中互动,体现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中,人际元功能指在话语情境中说话人和话语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说话人对其所说或所写的内容的态度。人际功能是语篇的社会意义,而意义是由语言来表现的。语气系统由主语和限定词组成。“限定成分指的是几个表示时态(如is,has)、或情态(如can,must)的动词操作词。”“除了表示首要时态或情态,限定成分还实现极(polarity)的特性。每一个操作词都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出现”。我们前面部分对英汉立法语篇的语言表现形式已做了大致的阐述,体现人际功能的最突出表现有情态动词和施为动词。情态动词作为语气系统的限定成分体现了立法者与其适用对象之间命令、禁止、规范、调节的关系。
单独的某个语言形式不足以说明语篇的社会意义,只有把他们和一些非语言因素相结合,才能表达社会互动和身份。立法语篇中情态动词、施为动词、时态、句型等和一定的语境相结合,就突出了立法语篇的社会互动关系。
三、立法语篇的认知解读
语言的使用是说话者的信息编码过程,人们使用语言的同时也就表达了说话者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但是听话者如何理解语言和解读说话者的权力意志就涉及到信息的解码过程,也即认知过程。
Halliday曾说过文学语篇需从阅读中构建内在情景。也就是说,我们根据自身的知识推导出语境,而这种语境是内在化和系统化的语用知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语境。它包括三种信息:词语信息、关于世界的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
Gee认为人们可以根据社会群体语境选择语言,或者创造和改变语境,“语境包括了物质、思维、个人、交际、社会机构、文化和历史情景中的一切”。他指出语境具有历史性和互篇性,认为词有历史,词都带有它们在历史上和在其他语境和大话语中“捡来的”意义;一个语篇的词义受其他语篇的影响。他的语境观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语境观,因为他认为人脑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高级模式识别器和建构器,人脑从经验中提取模式,再加上他所说的语境的内容都是大脑中潜在的信息,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激活这些信息来对语篇进行分析。
语篇的作者具有较高的权力地位,他们制定某种规定,解读者必须要遵循这些规定;再加上语篇中所出现的大量法律术语,不同语言的立法语篇中词汇的使用等都体现了词汇的历史性影响以及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权力意志。结合语言的和非语言因素:语境、不同国家法律所蕴涵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不同的人对法律语篇的解读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盗窃罪”在中国大陆的理解定义是“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而香港的定义是“具有永远剥夺他人财产的意图,不诚实地挪占属于他人的财产的行为”。
语言是为了进行社会互动,通过语言的形式又可表达社会身份,而语言的选择和互动都离不开语篇的语境,语言决定语篇,语篇又反过来制约语言的使用,语篇是一个多层次系统,本文通过对立法语篇的语言结构、语言所体现的社会互动及语言理解中牵涉到的认知语境进行了多维度分析,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Gee,J.P.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Theory and Metho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Halliday,M.A.K&Hasan,R.Language,Text,and Contex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egislative Discourses
Wu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Changsha Hunan 410000,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egislative discourses in an integrated manner from language structure,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gnitive dimensions.
legislative discourse;multidimension;analysis
H15
A
1008—6772(2012)04—0129—02
2012-7-13
伍雁(1977-),女,湖南澧县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①以上英文例句取自Copyright Law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中文例句取自《中国著作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