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速览
2012-04-12
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实施国内首例机器人结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切除术
本刊讯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杜晓辉与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纪文斌合作完成了国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结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切除术。这例联合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普通外科微创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行列,据文献检索,在国内为首例,填补了国内微创外科领域的空白,在国际上也仅有数例个案报道。
接受此次手术的患者是一位69岁的女性。该患者经检查确诊为结肠癌伴不完全性梗阻合并左肝转移癌。若按常规开放手术实施切除,分别需要20cm和30cm切口,损伤巨大,且这名患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和后续治疗。若行腹腔镜手术切除,由于两个肿瘤体积均较大,操作有一定困难,术中出血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结合这个病人的特点,该院普通外科与肝胆外科联合使用国际最先进的微创手术设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此手术。这样就可以用最小的创伤,换取最大的手术效果,为病人术后的康复和术后的后续治疗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从CT片子可见:患者结肠病灶约6×6cm大小,左肝转移瘤约6×8cm大小。如果做常规手术,仅是切除肝就可能出几百毫升的血,做直肠手术也要200~300毫升的备血。
此次手术过程中,左半肝转移病灶切除仅用5个穿刺孔即完成了手术,结肠原发病灶切除在左下腹部仅用6cm辅助切口即完成了操作。两个病灶的切除累计用时150分钟,出血量仅为约20ml。术后16小时患者即可下床活动,目前患者正在顺利康复中。
(谢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成功完成国际首例胸内气管异体移植术
本刊讯日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成功完成国际首例胸内气管异体移植术。此次气管移植取得了两项第一:国际上第一例胸内大气道异体移植,而文献所报道的均是颈部气管移植;国际上第一例同时重建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气管移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可进行适度活动。
患者为一名贲门癌术后病人,5个月复查时,发现吻合口处肿瘤复发并侵犯胸内主气管,长度约6cm。患者及家属拒绝放、化疗,积极要求手术切除。根据患者病情,该院胸外科主任李简为患者制订了异体气管移植的手术方案。手术分为两个步骤,分期进行:第一步是获取一段异体气管,将其植入受体大网膜,利用大网膜为供体气管重建血运;第二步是将带有大网膜蒂的供体气管转移到患者气管被切除的部位重建呼吸道,同时切除复发的贲门肿瘤,用结肠重建消化道。
手术中,在获取一段无心跳供体的气管后,为患者进行了异体气管大网膜植入术。在确认供体气管血运良好后,又为患者进行了II期手术,切除了复发的肿瘤及受侵的气管,用异体气管替代患者气管缺损部分,最终用结肠重建上消化道。手术持续了33小时,术后患者带气管插管转入SICU恢复,术后4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6天转回胸外科病房继续治疗。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可进行轻体力活动,可自行咳痰,经气管镜检查异体气管血运良好。
这次气管移植成功标志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在大气道病变治疗领域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林钢)
北京中医医院皮科成功救治罕见坏疽性脓皮病患者
本刊讯日前,北京中医医院皮科医务人员应用中医药技术成功救治一名罕见坏疽性脓皮病患者。
前不久,北京中医医院皮科病房以“带状疱疹”收治了一名50多岁女患者。患者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11年,妇科肿瘤病史9年。入院时右下肢肿胀,足背高度水肿,步履蹒跚,右腿屈侧可见三处溃疡,溃疡面密集水肿性肉芽,上覆较多脓血性分泌物,溃疡边缘可见黑褐色厚痂,溃疡外周皮肤潮红水肿。患者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主任医师马一兵根据临床症状、既往病史,综合考虑,初步诊断该患者为一例临床上少见的“坏疽性脓皮病”,该病临床极其少见,往往合并内科情况,病情变化极快,在较短的时间内溃疡可深达筋膜,患者往往疼痛难忍、痛不欲生,且中西医治疗临床效果差。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进行组织病理学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查,同时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治疗上一方面采用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益气活血中药给予患者口服,局部治疗,在清创,引血等治疗后,应用该院传统药物“红纱条”进行局部换药。在主治医生陶洋和主管医生苏婕精心诊治及病房护理组护士细致护理下,患者的病情迅速好转,在没有应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完全应用中医药治疗,经过23天治疗,患者伤口全部愈合,中医药再创奇迹,患者痊愈出院。
(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