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2-04-12赵玉霞

时代农机 2012年9期
关键词:社会化机械化现代化

赵玉霞

(郑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1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条件。建立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都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纽带。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对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中的主力军作用日益突出。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现代化,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其中,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主要是指农业机械化,即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取代落后的手工工具和以人畜为主的劳动形式。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手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体现,是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条件。

(2)农业机械化是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农业成为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产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技术的发展要以一定的载体为媒介,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载体。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大面积、大规模实施,必须通过先进的农业机械才能完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发展,必须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才能实现。可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对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3)农业机械化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机械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建立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都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纽带。

(4)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举措。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从农作物种植、农业运输、机械脱粒、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诸多环节,到建设农业设施和抗灾工程,以及设施农业、立体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科技工程的实施,离开机械化是无法实现的。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不仅仅是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力水平的一项现代工程技术,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的有效保障。

(5)农业机械化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服务,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农机化服务贯穿农业生产、加工、运输的全过程,是其它服务不能替代的

(6)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农业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作用。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如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各种新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饲养护育技术;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加工、入库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

(7)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途径。在我国,农业发展问题处理的情况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因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对国民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2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张的措施

技术与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和动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随着不同时空条件的变化和人类对现代化认识程度的加深,不断赋予现代化新的内容。其核心内涵就是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分工,从而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过程。简而言之,农业现代化既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历史进程。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不仅表现在农业的装备和投入水平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现在农业的产出水平方面;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本身的过程中,而且还表现在农业的产前和产后关联活动过程中;不仅表现在农业的技术层面,而且还表现在农业的组织层面。

我国的土地政策是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推进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与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不矛盾的。应当承认,我国超小型的农户经营规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约束条件,经营规模的扩大是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但是,也应当看到,经营规模扩大的实现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可以在农民自愿和保持土地原承包权不变的原则基础上,土地的使用权可以流转和集中,从而形成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另一方面,农户也可以在不改变各自土地占用规模的条件下,实行一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合,从而也可以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

3 结语

21世纪是我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把握这个机遇,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并紧跟国际形势,进行必要的核心技术的改进,实现农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突破制约农业生产全过程高新工程技术应用的瓶颈,改变农业生产的增长方式,并力图为在21世纪中期实现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社会化机械化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