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社会地位与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2012-04-12杨志秋
杨志秋 于 群
(中国刑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教师社会地位与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杨志秋 于 群
(中国刑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教师社会地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教师是一个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职业,但是其社会地位却一直不高,那么如何来判断教师的社会地位,分析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影响要素是认识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过程。教师专业化不断向前发展,它与教师的社会地位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厘清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都有重要意义。
教师;教师社会地位;教师专业化;
教师,在人类文明发展和文化演进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应该是很高的。但是它却没有像律师与医生那样被认为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而相应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像医生、律师等职业那样受到重视。那么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与教师专业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就成为了问题的重点,理清二者的关系,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的正确认识及其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教师专业化的建设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教师作为兼职或副职,没形成教师的专业化,也称为前教师专业化阶段。从古代教育史中可以看出,教师并不是以教学为主的专门职业。一般只是作为有些人的“副职”或“兼职”。中国古代实行官学一体的政教制度,“以官为学,以吏为师”。官学教师由当时当朝的官员兼任。民间中私学的教师一般都是那些等待科举考试征辟的知识分子。春秋时期出现官学衰退、私学兴起的现象,出现了“士”阶层,当时私学兴起,使得文化下移。“士”阶层是历史上最早时期的教师职业。但是这并不是专门进行教学的教师,是一种为生活所需要而做的“兼职”的职业。在西方的古代也同样没有以教学为业的专职教师。由于在中世纪教育是由教会来承担,教会学校是当时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部分,相应的神父、牧师和僧侣承担了教师的责任。无论是在古代中国的“以吏为师,官学一体”的政教制度中,还是西方“以僧为师,僧师一体”的教会教育体制下,都没有产生专门的教师职业。
第二阶段是专职教师初始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初等学校兴起。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的质量,教师是教育质量的主要保障因素。这样就禁止了从教人员从事妨碍教学工作的职业,使教师从业人员专职化。但是这时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低的,只要求举止行为得体和有正统的宗教信仰,教师的水平很低,只是靠对前辈教师的模仿与经验的累积,没有专门的训练。但这毕竟结束了教师职业的兼职历史。
第三阶段是教师专业化肇始阶段。师范学校的出现可以代表着教师专业化的肇始。因为专业化活动首先以专门训练为前提,近代社会方式的转变,人们注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对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技能提出要求。师范学校主要是培养初等学校的教师,但这时的教师培养训练主要以口耳相传的“艺徒式”为主,没有使教师真正专业化,只是一种专门化而已。
第四阶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高潮阶段。二战以后,各国广泛重视教育的作用,同时把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此后,全世界都掀起了“教师专业化”的浪潮。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焦点,以各种文件及报告形式确定了教师的专业化地位。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更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并获得专门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它是一种公共的业务”。这是世界上首次对教师专业化地位的探讨,从而拉开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日趋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焦点。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主题,由此引发了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并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美国霍姆斯小组于1986年、1990年、1995年先后发表了《明天的教师》、《明天之学校》、《明日之教育学院》一系列报告,1986年卡内基教育基金委员会发表《以21世纪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1994年,美国全国教育委员会的《关于时间与学习的报告》都呼吁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在世界上以政策文件形式被认可。
第五阶段就是教师专业化深入发展阶段。教师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浪潮,教师的培养由过去的师范学校改为多元化的开放式培养,改变了过去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离的现象,成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的培养水平,更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教师社会地位发展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天、地、君、亲、师”的思想给予教师很高的地位,荀子认为是否重视教师的地位与国家兴衰存亡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尽管如此,古代民间也流传着“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农九儒十丐”的说法,也有“家有十斗粮,不当孩子王”的流言。这些都反映出教师地位的低下,从事这个职业也一般都是下级文人、穷酸秀才无可奈何之选。
随着农业经济的结束,进入了手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认识到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教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领域,只有在学校学到相应的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教师的地位也随之被认识。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更是引导者,知识的挖掘者,这样教师就不再是只要有知识就能充当的角色,必须有相应的技能与科学知识才能胜任。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使得教师的地位得以提高。1966年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就明确指出,鉴于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教师这一种职业对人类和近代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因而必须确保教师应有的地位。这种“应有地位”是指社会按教师任务的重要性对教师能力的评价而给予的社会地位或敬意,以及所给予的工作条件、报酬和其他物质利益。我国也已通过出台法律文件、政策活动等形式提高了教师的地位。1985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教师节,并在1993年10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这就为维护教师较高社会地位提供了法律保护。不但明确了教师的权利义务,还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三、教师社会地位影响因素分析
如何来判断教师的社会地位呢?从操作性及可见性来看,人们都是以经济收入来判断教师的社会地位的。其实这并不是科学的方法,对教师社会地位的认识,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经济地位只是一个层面,不是整体。那么,什么是判断教师社会地位的标准呢?这也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是人们对教师职业取向中形成的几个集中的“点”。在此,笔者从人们比较认同的经济、社会权威和职业声望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工资收入
人们通常从教师的工资收入上判断教师的地位,经济地位的高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种职业在社会关系中相对位置的高低,它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单以它作为衡量的标准是不科学的。它作为一种可量化的、可操作的因素,是极其重要的。
教师的收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提高,但这仅仅是纵向的比较,与同一时期其他行业比较,教师工资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教师年平均工资为18622元,而社会平均工资为19313元,在19个行业中排名为13,可以看出教师工资基本在社会平均工资线上,甚至低于平均线。教师的工资收入是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身份不相符的。教师的这种高付出低回报的劳动特点使人们对教师职业的期待缺少吸引力,这样不利于人才进入,教师斗志不高,社会对其不尊重。
(二)职业声望
职业声望是社会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与声誉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具有主观性。职业声望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评价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肯定或否定、尊重或鄙视的态度。每个社会成员对每种职业都会有一致总的看法,这决定了他们对不同职业所表示的尊敬程度和向往程度。不管在什么社会中,通过社会平均所显示的职业声望都是有等级性的。所以通过对教师职业声望的分析,可以了解教师的社会地位状况。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使得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美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际交往日益商品化、功利化的今天,教师职业显得无力。1994年,我国上海市的有关社会学家列出24种主要职业,中小学教师职业声望位居第十,四年后的199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公布了一项1996-1997年在北京地区进行的100种职业声望调查结果,前十名中没有中小学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公众对于教师的评价较低,从而影响着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
“专业化”与职业社会地位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作保证,就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但没有一定专业水平就体现不了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就是空谈。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竞争力,西方国家多年来实施了一个重要策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运动。长期以来,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师资短缺,优秀人才不愿从事教育,教师流失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国目前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还不高,相关规章制度虽有改善,但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笔者认为,在三个因素中,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只有教师职业达到专业化较高水平,才能成为一种不可替代性的职业,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提高了,就必然会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权益,得到社会的尊重,从而职业声望也随之提高。
四、教师社会地位与教师专业化关系
(一)二者的相互关系
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师专业化的水平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因素之一,所以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必然会提升教师地位。当教师成为不可替代的职业,其专业性非常强时,它的从业人员的收入与声望都会提升。反之,教师地位通过一些措施提升后,会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也势必会促进教师职业愈加专业化。
(二)通过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教师工作被视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其具有育人功能,所以教师是一种其他职业无法替代的职业,这决定了教师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很多对教师专业化的文件及报告提出后,都引起了人们对教师社会地位的极大重视,掀起了全社会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风潮。教师的专业化必须是建立在人们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上。一个职业地位的高低,关键取决于人们对该职业及从业人员的认识,所以教师要按照专业素养要求,不断努力,完善教师专业形象,给社会展示教师职业的水准和风采,提高教师的开放化培养,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使教师逐步达到专业化水平,成为不可替代的职业,进而提升教师的地位。
(三)通过教师地位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
教师的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包括工资收入提高,社会权益增多,人们更加尊重教师,对教师的职业有着很大的向往,这样就会使得社会中许多优秀的人才进入到教师行业中,不会像目前这样许多可能成为教师的优秀人才因为教师地位的低下而进入到其他行业中。提高教师的待遇,使得专业与非专业的人才都能进入这个行业中,丰富教师队伍的成分,为教师队伍添加新的血液与活力。同时,也会引起从教人员的斗志,纷纷发挥自己最大的实力,在此职业上尽心尽力,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样的队伍一旦形成,社会上各界都会对教师职业给予很高的评价,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声望。教师职业声望的提高会使得更多的出色人才进入到教师这一职业行列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最终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得到提高。
[1]栗洪武.论社会学视野中的教师职业地位问题[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26.
[2]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95.
[3]任静.任顺元探讨教师的社会地位[J].现代教育论丛,2009,(1).
[4]陆永明,钟启泉.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张晓书.试论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教师地位提高的关系[J].教育探索,2007,(11).
[6]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G64
A
1672-6405(2012)03-0073-03
杨志秋(1987-),女,高等教育学硕士,中国刑警学院研究实习员。
于 群(1966-),男,中国刑警学院公安基础教研部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2012-08-09
张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