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忻州市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思考

2012-04-12杜旭光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大力推广忻州市节水

杜旭光

(山西省忻州市水利局)

1 忻州市农业节水现状

忻州市国土总面积25 143 km2,2010年全市总人口309.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3.48万人,人口密度123人/km2。境内河流分属海河、黄河流域的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汾河及黄河五大水系。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 000 km2的河流有8条,其中海河流域包括滹沱河及其支流清水河、牧马河等3条;黄河流域包括汾河、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和岚漪河等5条。截至2010年底,建有孤山、下茹越、观上、神山、米家寨、双乳山和唐家湾等中型水库7座,总库容1.08亿m3,其中兴利库容0.58亿m3;2万hm2以上自流灌区1处,666.7 hm2以上的自流灌区22处,666.7 hm2以上机电灌站6处。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资料,全市水资源总量15.0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56亿m3,二者重复计算量6.48亿m3;全市用水总量4.73亿m3,扣除损失水量0.01亿m3,实际用水总量为4.72亿m3。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为3.18亿m3,占用水总量的67.37%。农业用水量大,且效率不高。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仍是发展高效农业的主要内容之一。

2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用水紧缺矛盾越来越突出

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486.5 m3,不达全国平均水平的1/3。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工农业及其他行业间的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发展节水高效农业非常必要。

2.2 节水灌溉技术有待提高普及

2010年,全市灌溉面积13.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2.9万hm2,节水灌溉面积7.3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56.6%。在节水灌溉面积中,喷灌1.3万hm2,微灌0.2万hm2,低压管灌4.4万 hm2,渠道防渗1.3万hm2。虽然节水灌溉面积较前些年有所提高,但农业灌溉用水仍存在大水漫灌的现象,浪费十分严重。因此,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仍需要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

2.3 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工程进展缓慢且规模较小

由于建设资金短缺限制,全市旱作农业节水工程如田面土地平整、田间地膜覆盖、雨水集蓄利用等,发展缓慢,且规模较小,大面积的旱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难以保证粮食安全。

2.4 先进的节水技术与耕作制度、生产方式不相适应

目前,忻州市农村灌溉多采用一家一户的生产耕作制度,与大面积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与农业生产方式相脱节,致使建成的农业节水工程使用效果不佳,甚至造成浪费。

3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思考

3.1 深人宣传,广泛发动

由于部分农民群众对节水农业的认识不足,水资源危机意识不强,在浇地时养成了“一条土渠一把掀,开个豁子随便浇”的大水漫灌思想,节水意识淡薄,甚至存在“有河就有水,挖井就有水,水是用不完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水利部门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同时派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宣传节水农业的好处与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促使人们由被动型节水向主动型节水转变。

3.2 加大投入,拓宽渠道

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节水农业的投入,大力推进节水农业战略,建设改造一大批相配套的节水型农业工程。要抓住国家重视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民间投资,不断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节水投资融资机制,从而保证节水工程的顺利实施与使用。

3.3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农业节水形式的选择上,要结合实际,坚持投资少、见效快、农民易接受、易推广的原则,根据农业种植结构、作物需水期、机井分布情况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大力推广各类节水灌溉新技术,实现以农业节水为核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4 典型引路,幅射推广

要突出抓好示范区、示范片、示范点建设,树立典型,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把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搞得扎实有效。

3.5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先进技术

3.5.1 防渗输水

一是渠道防渗输水。渠道防渗输水是在土渠表面建立保护层的防渗输水措施,主要优点是减少输水损失,提高输水能力,减轻地下水补给过程中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二是管道输水。管道输水是以管道代替土渠和垄沟,将低压水送入田间沟畦进行地面灌溉,一般管道系统水的利用系数在0.95以上,比土渠输水节水30%左右,能耗减少25%以上。管道输水灌溉与喷灌相比,能耗可减少50%以上。

3.5.2 沟畦灌溉

沟畦灌溉包括节水畦灌、节水沟灌、膜上灌等,节水效果良好,值得适宜地区大力推广。

3.5.3 喷灌

喷灌是利用喷头等专用设备把有压水喷到空中,散成细小水滴,像降雨一样均匀地洒落在田间,供给作物水分的灌溉方法。其优点是节水、省工、保持水土、少占地、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同时可调节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5.4 微滴灌

微滴灌包括微喷灌和滴灌,是利用低压塑料管道系统和灌水器将水和肥料以小流量输送到作物根区的节水灌溉方法。相对于地面灌和喷灌,微滴灌属于局部灌溉,具有较高的节水、节能效果,能使作物根区土层保持最优水肥状态。

3.5.5 渗灌

渗灌是将低压水通过埋在地下的透水管管壁微孔往外渗湿土壤,再借助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将水分扩散到管周围,供作物根部吸收利用的灌溉方法。其优点主要是用水效率高,节能效果好,而且不占农田,不影响田间农事作业。

3.6 覆盖保水

3.6.1 秸秆覆盖

利用作物秸秆、干草、残茬、树叶等有机物质覆盖在土壤表面,具有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降水流失、调节地温、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作用。据试验资料,夏玉米拔节后,1 hm2铺撒铡碎的麦秸4 500-6 000 kg,一般可提高土壤含水量5%左右,同时还可为下茬作物增加底肥和底墒。

3.6.2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供应和肥料利用率、减轻杂草与病虫危害。地膜覆盖的方法是将地膜覆盖在整好的畦面上,可以先播种后铺膜,也可以先铺膜后播种。搞好地膜覆盖应把握以下环节:①抢墒早种。在耕层有2-3 cm干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0%左右的干旱季节,可早种,利于幼苗早发。②顶凌播种。在春旱或春旱比较严重的地区宜采用这种方法。③趁墒播种。在播种时表土层干土3-5 cm、底墒尚好的情况下,可在播种前后采用耙耱镇压,以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④分土借墒播种。当表层土壤干土层达5-6 cm以上,而底墒尚好时,可用犁开沟,然后在沟中再犁一次,将种子种在湿土内,浅覆土,轻镇压,并保留犁沟,可保证作物顺利出苗。⑤增墒播种。当表层土壤干土层达12 cm以上,底墒也不足时,为了不误农时,必须增墒播种。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源进行座水穴播,或先用犁耧开沟,顺沟浇水播种。

3.7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技术是一项抗旱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此项措施可以解决秸秆乱堆乱放以及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可实现以地养地,节约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大力推广忻州市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节水公益广告
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市
大力推广无底纸不干胶标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大力推广节能玻璃在门窗中的应用
大力推广油茶树种植 发展健康优质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