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不懈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艰苦奋斗建设塞上生态文明

2012-04-12王旭东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右玉水保管护

王旭东

(右玉县水利局)

右玉县地处晋西北边陲,辖4镇6乡和1个旅游区,321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 969 km2,水土流失面积占76.2%,是全省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县份之一。新中国成立60多a来,全县上下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不懈地开展以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为中心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度目前达到61.2%,林草覆盖率达到60.2%。10月13日,经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专家组考察、评审,被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回顾多年来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其主要做法与体会如下。

1 加强领导是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前提

右玉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缓坡丘陵风沙干旱地区,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年均降水量仅400 mm左右,风大沙多,植被稀少。据资料,解放初期,全县仅有残次林 533.3 hm2,森林覆盖率仅0.3%,水土流失面积率76.2%,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也是全省35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右玉县之所以贫困,主要根源在于自然条件严酷,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正是恶劣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50 a前,一位德国专家在沙尘扬天的仲春季节考察后认为:“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应该举县迁徙”。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首任右玉县委、县政府响亮地提出“右玉要想富,必须风沙住;要使风沙住,就得多栽树”。此后,各届县委、县政府秉持“咬定绿化不放松,誓让山川变绿洲”的执政理念,坚持把水土保持治理、加强生态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并纳入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列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做到责任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新中国成立60多a来,在各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先后实施了国债水土保持项目、黄河上中游沙棘建设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二期项目、生态修复封育治理项目、首都水资源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等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模式,全力以赴实施“大生态”战略,以此作为传承弘扬右玉精神、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来抓,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态环境保证。目前,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917.3 km2,植树种草10多万hm2,治理度由原来的0.3%提高到现在的61.2%,林草覆盖率达到60.2%。在60多a来的绿色创业中,孕育形成了“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得到了习近平、贺国强、刘云山、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的充分肯定。2011年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作了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重要讲话,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右玉坚持不懈植树治沙的事迹,对右玉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在抓落实过程中,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山西右玉县植树造林、改造山河的感人事迹。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解放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60多a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现在树木成荫、生态良好,年降水量较之解放初期已显著增加。老百姓记着他们、感激他们,自发地为他们立碑纪念。正可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我们抓任何工作的落实,都应该这样去做。2012年9月28日,习近平副主席又一次对右玉精神做出重要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山西持续开展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抓得好,成效大。望你们再接再厉,结合迎接党的十八大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继续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在转型跨越和推进山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2 综合治理是提升水土保持建设的正确途径

多年来,我县在治山改水和生态建设中,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始终坚持“五个结合”。

2.1 乔灌草相结合,构建立体式的植被系统

根据不同区域的立地条件,采取了“阳阴坡面混交栽、沟底河岸沙棘林、通道村镇杨柳松、林中进草草间林”的建设模式。在小流域治理上,坚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与全面开发相结合,先后对苍头河等3条规模较大的流域和12条重点小流域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治理开发,形成了高低错落、功能各异的生态植被系统。

2.2 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探索多样化的植被恢复模式

实施了以退耕还林还草还牧,农民进城、牲畜进圈、林草进田为主的“一退三还三进”工程。共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万hm2,建起9个移民新村,撤并84个山庄窝铺,移民1.1万口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人为对生态植被的破坏。

2.3 水保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发展特色化的生态产业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带动了生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我们兴起了生态旅游的热潮,大力发展生态健身、西口风情、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兴办农家乐园、销售土特产品,依靠绿色产业致富,取得了增绿、增色、增景、增收的效果。

2.4 小流域治理与周边增绿相结合,建设精品小流域工程

近年来,我们在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注重建设城郊公园、景区景点,提升生态建设档次,加快周边增绿建设步伐。先后完成了五道岭、小南山、魏家山等16个国家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通道绿化400多km,建设绿化示范村80多个。

2.5 典型示范与集中连片相结合,提高流域治理整体水平

在治理流域布局和建设规模上,改变过去小而散的做法,以风沙严重地带、风蚀严重区域为重点,打破乡村地域界限,实行连片治理、集中建设,建设规模从几千亩发展到几万亩,建成了一批高科技、高质量的小流域治理精品工程,达到了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的目的,提高了全县流域治理整体水平。

经过60 a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换来了半壁山川的林草覆盖,沙尘暴天数比解放初期减少了50%,风速降低了30%,近5 a平均降水量比历史平均值高出40多mm(平均值为410 mm),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右玉”美境凸现,造林绿化、改善环境与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相联系,创造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的生态文明。

3 创新机制是加快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建立完善了“五种机制”,为水保建设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3.1 建立务实高效的领导机制

各级层层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逐级签订责任书,在全县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乡镇部门分头落实、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机制。

3.2 建立多元统筹的投入机制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的决定》,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谁治理、谁开发,谁管护、谁受益。近年来,我们在实施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同时,注重调动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社会投入的积极性,把专业队治理、大户治理、股份合作治理等引入小流域建设,创新了小流域治理模式,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良好局面。全县涌现出了120多个水保治理大户典型,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

3.3 建立规范严格的工程管理机制

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在资金拨付上,我们实行了“三三四”制,将资金拨付与造林成活率紧紧绑在一起,即当年预付30%树苗款;秋后验收成活率达到要求,再付30%;第二年秋季,成活率达标合格的,再付余下的40%。

3.4 建立责任明确的管护机制

本着建设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的原则,全县配备专兼职管护员383名,乡乡设立管护站,村村成立管护组,层层签订《管护合同书》,达到了山山有人看,处处有人管。一方面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抓好封禁管护,做到治用结合;另一方面,对重点工程流域治理区全部实行了拉网式围栏封育。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推行封山禁牧,严厉打击滥采、滥牧、滥垦等不法行为,使全县的生态工程得到了有效保护,巩固提高了治理建设成果。

3.5 建立奖惩严明的激励机制

我们把水土保持建设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年终对全县承担水保治理任务的乡镇、部门、单位和企业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凡成绩突出的对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给予表彰奖励,工作落后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责任人给予警告、诫勉谈话和撤职等处罚。

4 强化管护是巩固水保建设成果的有力保障

实践证明,依法监督管理是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力保障。基于这一认识,2001年6月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站,配备监督人员与设备,提高了监督管理能力。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了三个方面。

4.1 全面贯彻执行水保法规制度

对县境内煤炭开采、公路、铁路、发电、建材、加工制造等开发建设项目,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全面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和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制度。近年来,全县水保方案申报率、审批率和实施率均达到了100%,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达98%。

4.2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作为生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土地审批和立项审批核准等的前置条件,将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项目纳入水土保持方案管理,从源头上把好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关。近年来,我县实施了“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工程,把企业利益和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挂钩,由企业完成本矿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治理任务。2011年,全县完成厂区生态建设任务2 293.3 hm2,形成了企业经济与生态建设互促互赢的良性发展。

4.3 提高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水平

自水土保持监督站成立以来,不断壮大监督执法队伍,现有在职职工3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有15人,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0人,有22人取得了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资格证。乡镇和重点企业兼职水保监督员12人,村级水保监督管护员48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乡镇、企业、村级水保监督执法网络体系。同时,完善水土保持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水土保持规费中监督执法的使用比例,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5 传承右玉精神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事业的关键所在

受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在右玉治山改水相当艰难。但不管千难万难,右玉的干部群众就认准一个理:怕难没有出路,穷熬不如苦干。凭着朴素而执著的信念,形成了长期艰苦奋斗、植树种草、治山改水的优良传统。

5.1 领导率先干,为官先过水保生态建设关

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右玉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要务,也是履行职责的第一要求。每年春秋两季,各级领导干部都会主动带头义务进行水保植树造林,而且要挑最难的地方栽,已传承了60 a。

5.2 干部带头干,一个系统治理一座山

县直七大系统一百多个单位,一个系统一座山、一个单位一道梁,以人头定任务、以领导定责任,分年治理,集中会战,先后营建了七彩山、四道岭、大南山等十几个水土保持造林基地,总面积达4万余hm2。

5.3 群众同心干,一张铁锹两只手治理水土流失

领导率先垂范,干部带头苦干,焕发了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热情。60多a来,右玉人民不畏艰难,同心协力,矢志不渝,靠着苦干加实干、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大打了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造林绿化、治山治水的“人民战争”,拥现出了余晓兰、韩祥、王占峰等一批矢志不移、持续治理“四荒”的水保生态建设标兵。特别是造林绿化模范余晓兰,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之一,出席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2012年又被选为十八大代表。近年来,我县全面铺开了造林绿化工程,坚持通道绿化抓完善,荒山绿化扩规模,村庄绿化搞突破,城镇绿化提水平,环城绿化增景观,厂矿绿化出亮点,使造林绿化得到了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右玉水保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遇见右玉蓝
右玉的故事
记住右玉故事 弘扬右玉精神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