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FDI区位转移的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2-04-12李玉梅

关键词:撤资区位东道国

李玉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29)

全球FDI区位转移的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玉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29)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为了寻求有利的投资场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国际直接投资(FDI),形成并调整着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与产业分工格局。由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机不同,成本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和政策寻求型等不同类型的FDI在全球区位转移的特点、诱因和趋势也不同,FDI区位转移会对东道国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我国作为吸收FDI大国,同样要面对跨国公司撤资和投资区位转移问题。

FDI;区位转移;跨国公司

一文献综述

对于FDI撤资和投资转移的动因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有的文献主要从跨国公司的财务状况、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东道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是撤资的主要动因。Boddewyn(1979)、Duhaime and Grant(1984)、Hamilton and Chow(1993)、Siegfried and Evnas(1994)和Jagersma(2003)等人通过案例分析认为海外投资的子公司财务绩效差是跨国公司撤资的主要原因,其他因资源缺乏而经营不善、投资回报差、组织结构因素、缺乏竞争优势和公司内部冲突等因素也是影响跨国公司撤资和投资转移的原因。[1-5]毛蕴诗、蒋敦福、曾国军(2005)通过对若干日本、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撤资案例分析,指出经营不善导致的巨额亏损是跨国公司撤资最直接的原因,市场估计和产品策略的失误是合资失败直至撤资的原因。[6]

第二种观点认为跨国公司战略调整是撤资和投资转移的主要动因。Davis(1974)、Harrigan(1980)、Clarke and Gall Drummond(1987)、Markides(1995)、Benito(2003)等将FDI撤资和投资转移看做是跨国公司经营战略调整的需要。[7-10]为了支持这个观点,国内学者也做了大量关于国际化区域转移和产业转移方面的研究。吕波和王水娟(2007)从产业演变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中度、产业生命周期及产业成长率对跨国公司撤资决定的影响,认为产业演变会对跨国公司撤资决定产生影响。[11]

第三种观点认为东道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变化是FDI撤资和投资转移的主要动因。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比较敏感。当宏观环境出现不确定性,跨国公司可能考虑撤资。Dunning (1988)认为由于东道国的要素禀赋的分布或者效率改变降低了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收益,从而导致跨国公司撤资或者是投资转移到其他东道国。[12]Belderbos and Zou(2005)、Pedersini(2005)分析认为由于东道国劳工成本上升导致FDI投资转移到低劳工成本国家,如中国和印度。[13-14]Rojec and Damijan(2007)分析认为制造业中的效率寻求型FDI是欧盟15个成员国向新成员国投资转移的主要类型,并分析FDI撤资和投资转移东道国就业和出口的影响。[15]Roberts and Thompson(2003)研究了转轨经济体如波兰的政治和体制转变对FDI撤资的影响。[16]马全军和马勇(1997)认为投资环境不利变化引起的投资风险是导致FDI撤资的真正原因。[17]桑百川和王拾(2007)从区位优势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国内投资环境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双重作用导致了我国区位优势的变化,从而促使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调整。[18]余泳泽(2011)考察了FDI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影响。[19]牛泽东,张倩肖(2011)研究发现东道国市场竞争程度对FDI创新溢出有显著影响。[20]

总体而言,对于FDI撤资和区位转移问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理论框架构建阶段,大多从跨国公司的视角展开,而且注重单一因素分析,还没有从东道国的角度建立起FDI撤资和区位转移系统分析框架,也没有系统区分不同投资类型FDI区位转移的动因和决定因素。

二全球FDI区位转移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FDI 的区位转移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战后初期至50年代末,西欧经济复苏、欧共体成立和日本经济恢复,促使FDI大量流向西欧和日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限制外资和实行国有化政策,迫使大部分FDI撤出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FDI的区域流向由原来的发展中国家为主转向发达国家为主。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拉丁美洲金融危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许多国家经历了FDI的大规模撤资。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转型国家的体制改革,东亚、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吸引FDI下降,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取代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FDI最多的区域。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目前出现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多的FDI投资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FDI热点区域。

为了便于从东道国角度考察FDI撤资、投资区位转移的特点和决定因素,需要根据FDI的投资动机进行细分,主要有成本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和政策寻求型三种类型FDI的撤资和投资转移。

(一)成本寻求型FDI的区位转移

降低成本是成本寻求型FDI的主要动机,劳动力的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以及物质基础设施的成本是成本寻求型FDI在区位选择时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当东道国丧失这种区位竞争优势时,导致外国子公司迁往其他能提供更有竞争性条件的国家或地区。在成本寻求型FDI的影响因素中,劳工成本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当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劳工成本优势降低时,成本寻求型FDI尤其以劳工成本为导向的FDI便会转移到其他具有劳工成本优势的国家或地区。

以日本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转移最为典型,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日本制造业跨国公司对亚洲四小龙的直接投资处于上升期,但自1997年以后逐渐下降,其中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在同期内,日本制造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直接投资是持续增加的。1991-2000年,中国吸收日本制造业FDI的比重从9%上升到35%,而亚洲四小龙则从48%下降到25%。日本电子跨国公司在东亚地区的撤资主要是劳工成本因素。1995-2003年间,日本电子类跨国公司在东亚地区的撤资速度年均3%,主要是从劳工成本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龙)撤资,投资转移到劳工成本较低的国家,尤其是中国。据联合国工发组织统计,1995年电子行业劳工成本最高的是新加坡,依次是中国香港特区、韩国、中国台湾。日本电子公司投资转移主要是由于亚洲四小龙的劳工成本较高,投资转移向中国或者是泰国或者是印度尼西亚。日本电子公司对中国的投资比重由1990年12%上升至1995年的59%。而亚洲四小龙却相反,亚洲四小龙吸收日本电子公司直接投资的比重从1989年57%下降至1995年的13%[13]。日本电子公司把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和东盟国家,把比较成熟的零部件和资本品生产环节仍保留在亚洲四小龙国家(地区)生产。

美国成本寻求型FDI的区位转移路径是美国跨国公司首先从西欧撤资转移到中东欧,再转移到亚洲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在亚洲国家(地区)如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内地等国家和地区,在那里为全球市场进行生产,而把知识、技术密集型部门的投资保留在西欧。

美国、德国汽车零售部件公司在新欧盟成员国的投资主要是从原来欧盟15国转移过来的。成本寻求型FDI在欧盟成员国间的投资区位转移,不仅看重的是匈牙利、波兰、斯洛文尼亚等新成员国较低的劳工成本,更重要的是欧盟新成员国的劳工技能和劳动力素质,以及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

美国两大服装公司LEE和LEVIS先后在1995年和1998年从比利时撤离,将工厂迁移到低工资水平国家。这是由于比利时的劳工成本上升较快,在当时,比利时劳工成本是每小时171比利时法郎,而波兰是每小时72比利时法郎。对于服装类劳动型密集型企业来说,工人的工资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较高的劳工成本让LEE和LEVIS公司处于竞争劣势地位,因此,为保持竞争优势地位,LEE和LEVIS公司将工厂迁移到低工资水平国家去。同样,美国耐克公司的投资也出现区位转移现象,先后从日本到韩国和中国台湾,然后转移到中国内地、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其目的就是在不断寻找未被开发的新市场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欧盟成员国间投资区位转移更多的也是成本寻求型FDI的转移。欧盟制造业中成本寻求型FDI的投资转移主要是将一些中端技术含量的生产由欧盟15国撤资转移到新成员国,将一些技术含量低、低成本、低附加值的生产转移到欧盟成员国以外,如中国和印度以及俄罗斯、乌克兰和土耳其等国家,而把跨国公司的研发部门仍保留在欧盟15国。

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投资转移到中国内地也是典型的以成本寻求型FDI区位转移。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由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劳工成本大幅上升而失去竞争优势。中国内地廉价的劳工成本和较低的土地使用费,吸收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从香港转移到中国内地,尤其是广东省。中国台湾则是在1987年放宽投资限制政策后开始将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如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投资转移到中国内地,投资集中在广东、福建和其他东部沿海地区。香港、台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之所以将投资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也考虑了运输成本因素。

(二)市场寻求型FDI的投资转移

市场寻求型FDI的动机在于巩固、扩大原有市场、开辟新市场,避开各类贸易壁垒,直接或间接进入当地市场,为当地市场提供更多的服务,其决定因素是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人均收入、市场增长、区域性和全球性市场准入、一国特定的消费者偏好、市场结构等因素。市场寻求型FDI区位转移的情况通常有以下两种:一是当东道国进入国际市场困难,通常会失去依赖进入国际市场的外国子公司,市场寻求型FDI便会发生投资转移。二是当东道国某一行业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时,以寻求市场为主要目标而没有明显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的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就会撤资,调整投资战略,将投资转移到其他目标市场国家去。相对于成本寻求型FDI来说,市场寻求型FDI发生投资转移的范围较小。在1990年至2004年间,欧盟15国为寻求新市场向8个新成员国投资转移的行业主要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人口众多的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吸引西欧或者是拉美地区转移过来的大量FDI,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提供了较低的工资和要素成本;另一方面也主要是由于其市场规模巨大,导致了市场寻求型FDI的投资转移。

(三)政策寻求型FDI的投资转移

首先,当东道国优惠政策取消或发生变化时,政策寻求型FDI容易发生撤资,将投资转移到其他能提供优惠政策的国家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实行反倾销政策以限制电子产品的进口。日本电子公司为避免支付倾销税金在欧洲进行投资建厂,并加大对美国、欧洲FDI的投资规模。随着反倾销政策取消,日本电子公司开始从美国、欧洲撤离投资,关闭规避反倾销税金而设立的工厂,或将业务投资转移到其他成本更低、政策更加优惠的国家或地区。中国自2007年开始调整外资政策,如两税合一、取消或降低进口退税、征收国土税、海关征收加工贸易保证金、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以及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涨,一些加工贸易型中小跨国公司撤资,将投资转移到东南亚低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的国家。

其次,当某些国家采取更加优惠的外资政策时,会诱发政策寻求型FDI转移流入。20世纪80年代“外资主导型”开放模式的巴西,通过提供优惠的合资政策和低廉的劳动力吸引大量外资,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的汽车公司蜂拥而至。1997年,受政治事件的冲击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巴西货币贬值,经济陷入衰退,汽车产业等制造业中心向成本更低的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外资大量撤离巴西,给巴西汽车产业带来致命打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为恢复国内经济,纷纷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竞相采取各种形式的财政和金融激励措施,制定更加优惠的外资政策,吸收FDI,使得中国在吸引外资中面临更多的竞争,东部沿海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撤离,投资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

再次,政策寻求型FDI对东道国政治经济制度、政治局势变动带来的政治经济风险比较敏感,高风险的政治经济体制环境容易引发外资的大量撤离。以国有化风险为例,1979-1998年间,伊朗、法国等政府对部分外资企业实行国有化,导致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无法正常生产经营,长期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诱发跨国公司撤资。

最后,东道国的汇率政策变动或汇率剧烈波动对以政策寻求型FDI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汇率波动使得跨国公司经营成本和未来收益面临很大的风险。在汇率不确定的条件下,跨国公司退出东道国市场的可能性较大。阿根廷经济危机,国家风险水平上升,货币兑换机制不确定,比索贬值,导致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昆泰克斯公司美国的Tradegrain公司等一些较小的企业撤资,西班牙的肉类加工企业Campofrio公司出售在阿根廷的子公司。1997-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等国货币大幅贬值,美国跨国公司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大规模撤资,将投资转移到中国内地,中国利用美国FDI迅猛增长,三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4%、19.8%和30.1%。

三FDI区位转移的决定因素

FDI区位转移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从全球FDI区位转移的特点来看,FDI区位转移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在投资国、投资主体、东道国、东道国以外其他国家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跨国公司对投资区位再选择的一个过程,是根据其投资动机,结合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经过综合决策而确定的。在这些综合影响因素中,东道国自身因素是东道国政府可能直接施加影响的唯一因素,因此,对于FDI区位转移的决定因素,本文侧重从东道国区位优势变迁的角度分析。

(一)东道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和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是FDI区位转移的前提条件

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与同期的要素禀赋结构特征相对应。在要素驱动阶段一般拥有自然资源要素为基础的优势,处于投资驱动阶段的国家与规模优势相关,而处于创新阶段的国家则拥有研究与开发方面的优势。在要素驱动阶段,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是该阶段主要的要素禀赋优势;在劳动——投资驱动阶段,物质资本在价值增值活动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但对劳动力要素的依赖程度仍很大,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是该阶段主要的要素禀赋优势;在投资推动阶段,经济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从依靠资本投入逐步变为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活动。所以技术资源和高素质人力资源是该阶段的主要要素禀赋优势。

东道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吸收FDI模式是直接相关的。要素驱动阶段的国家吸引的FDI主要是属于资源寻求型FDI或者成本寻求型FDI;当该国或地区处于要素驱动型阶段向投资驱动阶段过渡时,主要在资本品和中间产品业中吸收FDI。同时,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或地区进行FDI投资转移;当从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时,将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吸引FDI,同时,将中间产品的生产环节中向其他国家投资转移。可见,东道国经济发展阶段不断变动,其要素禀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比较优势,而FDI的流入模式是与其经济结构变动相适应的一种资本有序流动,FDI区位转移则是由于东道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引致的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发生动态变化,是对东道国区位要素禀赋变化的一种反应。要素禀赋的动态比较优势变化使得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相对下降,为保持其竞争优势,跨国公司会将其FDI转移到其他东道国家去。

(二)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体制因素是FDI区位转移的基本决定因素

成本寻求型FDI区位转移的首要决定因素是成本因素,包括劳工成本、劳动力素质、交易成本、运输成本、土地价格、配套能力、基础设施条件等,在东道国间各项生产要素中劳工成本差异较大,因此劳工成本通常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成本寻求型FDI区位转移的第一决定要素。当某一地区的劳动成本优势降低时,成本寻求型FDI便会转移到其他具有劳动成本优势的国家去。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生产环节中成本寻求型FDI区位转移的影响因素通常首先考虑的是劳动力素质、运输成本因素。

政策寻求型FDI区位转移受东道国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外资政策、环境政策、税收政策等政策环境的影响。当东道国的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时,一方面体现在政策向着封闭的方向变化时,制订限制性政策,如对外国子公司实行全面国有化,能有效地将FDI挡在国门之外。或者东道国制订限制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限制高污染、高耗能制造业的环境政策会导致FDI投资转移或撤资。另一方面,体现在东道国优惠政策的取消或发生变化,会影响政策寻求型FDI的区位转移,特别是对以享受东道国优惠政策为投资动机的跨国公司,撤资的可能性较大。同时,政策寻求型FDI的区位转移也取决于东道国以外国家的竞争性FDI政策。当东道国以外国家提供更加优惠的外资政策时,政策寻求型FDI便可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投资区位选择,根据投资回报和战略需要,会更加自由地在某些国家或地区间进行投资区位转移。

此外,FDI区位转移还受东道国开放程度、市场结构竞争程度、东道国汇率政策、参与区域一体化的程度,影响较大。东道国经济发展阶段越高、市场竞争程度越高,FDI撤资和投资转移的可能性越大。激烈的竞争导致低利润,竞争力差的企业会逐出市场,引致撤资。参与区域一体化的程度,东道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FDI投资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三)产业结构调整是FDI区位转移的推动因素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各国产业结构调整都经历了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经过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在这一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技术进步是核心因素。在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FDI向外转移也依循同样的顺序,最先转移的是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顺次转移中度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当然,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会整体转移,如果整体转移,发达国家就失去了比较优势,不符合其自身根本利益,所以他们要保持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绝对控制权。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也只是一些非核心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这些环节的向外转移可以降低整体产品成本而不损害发达国家的产业控制权。国际产业转移是伴随着相应的国际直接投资来实现的,东道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必然会推动FDI区位转移。

(四)国际投资环境的恶化

国际经济危机通常会使危机波及国家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这些国家的许多企业也会受到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发生倒闭或濒临破产。亚洲金融危机就使亚洲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亚洲金融危机后,许多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的跨国公司总部出售了其在东道国的国外子公司。如表所示,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以及韩国等投资国在金融危机过后,由于本国经济的衰退,纷纷出售了其在海外的投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随着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其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会发生动态变化,当一国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动后,其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当东道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外资的要素禀赋结构变化,为保持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将调整投资战略,进行投资区位再选择,对新的市场寻求型和成本寻求型进行再投资。这种投资转移通常是转向属于同一区域经济集团的其他国家,或者同一国际生产网络体系下。当这一新的投资区位要素禀赋发生结构变化后,这种投资区位转移将会循环重复进行。

四全球FDI区位转移对我国的启示

跨国公司投资区位转移,是在东道国区位优势变迁的前提下,根据其投资动机,结合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东道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区位优势,经过综合决策而进行的再投资选择。FDI区位转移实质就是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的再选择。同时,东道国区位优势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生产网络体系和区域经济布局将更加趋于合理。某一区域的产业聚集和经济发展将影响资本的流动,从而使该区位的优势发生相应的变化。现有的区位优势可能会随着成本的提高而丧失,但新的优势也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环境的改进而创造出来。

有鉴于此,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要素禀赋的结构性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利用FDI的区位优势会发生相应的变迁,尤其是沿海地区FDI撤资和区位转移的现象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考证不同类型FDI区位优势决定因素的变动,重新评估现有外资政策,提升并创造自己特有的区位优势,以保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的吸引力。针对东部沿海地区FDI的撤资,应继续保持一个持续稳定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避免投资政策集中大幅度调整,保持对FDI的持续吸引力,发挥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提高FDI的根植性。同时,提升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经济中心区利用FDI的区位优势,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以承接吸收东部沿海地区FDI的转移。

[1]Boddewyn J J.Foreign and Domestic Divestment and Investment Decision:Like or unlik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3,14(3):23-36.

[2]Duhaim I M,Grant J H.Factors Influencing Divestment Decision-making:Evidence From A Field Stud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4):301-318.

[3]Hamilton R T,Chow Y.Why Managers Divest-Evidence from New Zealand’s Largest Compan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6):479-484.

[4]Siegfried J J,Evans L B.Empirical Studies of Entry and Exit:a Survey of the Evidence[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4,9(2):121-155.

[5]Jagersma P K,Van Gorp D M.International Divestments-An Empirical Perspective[J].Business Horizons,2003,46 (6):61-70.

[6]毛蕴诗,蒋敦福,曾国军.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行为、过程、动因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7]Davis J V.The Strategic Divestment Decision[J].Long Rang Planning,1974,7(1):15-18.

[8]Harrigan K R.Strategies for Declining Business[M].Lexington:Lexington Books,1980.

[9]Clarke C J,Gall F.Planned Divestment-A Five-Step Approach[J].Long Range Planning,1987,20(1):17-24.

[10]Benito,Gabriel R G.Di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J].Journal Economic Geography,2005,5(2): 201-234.

[11]吕波,王水娟.产业演变对跨国公司撤资的影响研究[J].求索,2007(10):32-33.

[12]Dunning J.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8,19(1):1-31.

[13]Belderbos and Zou.Foreign Investment,Divestment and Relocation by Japanese Electronics Firms in East Asia[J].Asia Economic Journal,2006,20(1):1-27.

[14]Pedersini R.(2005),Relocation of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European Industrial Relations Observatory online,Ref:TN0511101S.

[15]Rojec M,Damijan J.Relocation vi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rom Old to New EU Member States Scale and Structural Dimension of the Process[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8,19:53-65.

[16]Roberts B,Thompson S.Entry and Exit in a Transition E-conomy:the Case of Poland[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22:225-243.

[17]马全军,马勇.国际直接撤资问题浅析[J].国际贸易问题,1997(4):27-31.

[18]桑百川,王拾.外商投资撤资的原因与演变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07(11):39-43.

[19]余泳泽.政府支持、制度环境、FDI与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J].产业经济研究,2011(1):47-55.

[20]牛泽东,张倩肖.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6):53-62.

The Rule of Global FDI Reloc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LI Yu-me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multinational companies,in order to seek a favorable location to invest,have formed and adjusted the system of global industrial labor division and the pattern of industrial labor division through transferring FDI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Because of different motives of multinational foreign investment,different types of FDI,such as cost-seeking FDI,market-seeking FDI and policy-seeking FDI,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incentives and trends.FDI relocation woul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host countries.China,as an absorbing FDI leading country,would also face the problem of FDI divestment and relocation.

FDI;relocation;MNCs

F830.59

A

1000-5935(2012)04-0106-05

(责任编辑魏晓虹)

2012-03-0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主要目标与政策选择研究”(11&ZD00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109)

李玉梅(1976-),女,山东诸城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研究。

猜你喜欢

撤资区位东道国
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在众议院的尝试撤资中保留下来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地理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