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赶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对策分析
2012-04-12陶俊
陶 俊
(中共宁乡县委党校,湖南 宁乡 410600)
1 引言
在一次培训班的“扎根基层,心系发展”的主题班会上,来自乡镇的学员正在热谈对农村赶集的看法。在大家激烈讨论的那一刻,自己的思绪有些游走。似乎一下就回到了老家的集市上。在老家的小镇上,每逢阴历初八、十八、二十八就赶集。每月三次的集市,对于童年的我来说,就如过年过节一样热闹。因为在集市上,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而最吸引我们这些孩童的,莫过于那些只要几分钱的吹糖人、捏面人和既惊又乐的打爆米花。长大后,偶尔回老家,我是逢集必去,一则是去过一次口瘾,春日里的艾粑粑,夏日里的冰凉粉,秋日里的糖油饼,冬日里的卤蛋豆腐,每一样农家口味的小吃总能让我回味无穷;二则是去挑一些新鲜货品,因为实诚的庄稼人总是把自家田间地头的新鲜蔬果、自制的特色风味小吃拿出来卖;三则是去追一回传统文化,去瞧瞧传统手艺人现编现卖的簸箕、笸箩等,去看一看难得一见的传统刀刮理发,去捧一捧老爹老叔们的戏曲老调······
思绪游走的瞬间,也许是我在怀念那些儿时曾经有过的或是曾经遗失的一些美好。思绪再回到培训课堂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在对农村赶集的未来发展路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2 农村赶集现象的发展现状
(1)当前农村赶集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赶集文化由来已久。赶集是一个地方的人们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也是当地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农村集市上虽没有大商场里的高档商品,也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珠宝玉器,大多都是农家生活必需品、当地的农产品,但正是这个特点,农村赶集在很大程度上为当地的人民提供了生产和生活方面所必须的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很好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流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每个地方的赶集除了时间不一之外,更重要的区别是独具地方特色。一方面它是地方特色经济和特色农产品的展示舞台;另一方面,各地在赶集活动期间,往往会出现一些具有民族风味和地方气息的民间艺术表演,这又是一个民俗文化传承的舞台。
(2)当前农村赶集现象的发展现状。几年前,从姚晨骑着一头小毛驴细数赶集网众多优点的电视广告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上的时候开始,各类网络在线交易市场就如雨后春笋一样的迅速发展起来。赶集网、同城网、二手交易网等是办得红红火火,任何人都可以不花钱,随时随地在网上销售自己的二手物品。可以说异军突起的“网络赶集”以其快捷、方便、无时间地点限制等优势在强势的侵蚀着传统赶集的市场。
除了互联网上的网络集市造成的挑战让现实生活中赶集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之外,农村赶集它自身的发展现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受到不少诟病。比如农村集市的交易市场大多资金投入少,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既不利于集市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又影响食品安全;农村的赶集往往还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是三无产品,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即使出现质量问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也多是无奈作罢,或者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而投诉无门;很多地方的村民赶集就在路边摆摊,容易阻塞交通等等问题。这些“脏、乱、差”的现象使得工商、税务、卫生、公安、质检、物价等主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加大,对村镇的整洁、美观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不利于村镇文明建设。再者,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镇本身的商场、专卖店、零售店、小型超市等也已经成为农民赶集过程中习惯的购物点之一。而且,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货品也出现在农村集市上,类似于大城市公园内的娱乐项目也是越来越多。可以说,现在的农村赶集已经不同于传统的赶集,它满足农村贸易需求的功能在不断的减弱。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农村赶集所承担的传统文化功能却在不断增强。因为赶集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作为一种人们自觉沿袭下来的传统行为,或者说是一种生活观念。它往往都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一个地方随着时代变迁一直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方言、物产以及代表性的经济、文化和现下最真实的生活方式也无不浓缩于此,可以说赶集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时空存储体。所以,一个地方赶集的地理位置、赶集的频率以及集市所辐射的范围,都是当地农村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自然选择,反映的是当地商品经济的实际供需状况。
3 农村赶集的未来发展对策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集市的快捷、方便、无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冲击和传统集市自身问题存在的双重挑战下,传统的农村赶集不能简单粗暴的采取驱赶集中的方式,更不能一刀切式地直接取缔,而是应尊重市场的选择,完善制度机制,严格市场准入,完善基础设施,监督产品安全,构建多元主体,打造地方特色。
(1)尊重客观规律,引导市场发展。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尊重市场的选择,不能因为赶集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就一刀切地取缔或者围堵搬迁。培训班的讨论中,大家是各抒己见,但对于讨论中有同学提出的要将传统集市人为地转化为现代集贸市场的观点,我认为应当谨慎从事。因为,如果没有流通和当地居民的市场需求,人为地建立集贸市场,或者说开辟新的集市,市场是难以发展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要做的应该是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尊重人们约定俗成的选择,着力培养当地已有的农村集市,做好市场的裁判和引导。
(2)完善制度机制,严格市场准入。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针对赶集中出现的难于管理、市容不规范的问题,对于它的未来发展,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如市场准入规定及资格审查制度、环卫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投诉受理机制等。通过这些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制度,规范集市交易行为,在对那些污染环境、欺行霸市、哄抬物价、阻塞交通、违规收费等行为执法时便可以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3)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产品安全。对于人、物都高度集中的农村集市,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它的发展进行扶持和引导,加强对农村赶集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集市的集散功能,提高农村集市的市场需求容量和供给能力,不断扩大农村生产资料消费市场,使之真正成为便民富民的大市场。同时,对进入赶集市场的各类产品,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工商质检部门应适时进行抽样检查和技术监督,对三无产品更是要毫不犹豫地清理出集市,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构建多元主体,打造地方特色。农村赶集更多的时候赶的是一个地方的物产,售卖物品和置买东西的主体基本上也都是当地的农户。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单一化的主体参与并不利于农村集市的发展,也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农村赶集的主体应不断的多元化,除了广大农户外,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社、各级政府等都应成为农村集市的参与主体。同时,还应针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特色资源,通过多元主体的努力来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比较优势和规模效应。
赶集,在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商品流通、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特色产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许,在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的社会进程中,农村赶集会有走向萧条的一天。但是它的存在与否,绝对都是一种市场的选择,就像我们现在很难看到马车前行在马路上,不是因为禁止马车通行而是因为科技创造了汽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