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词汇语义的变化与发展
2012-04-12郭楚生
郭楚生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其核心是词义。索绪尔(1916)认为,每一个词都是语言学的微观世界,都是文献和文化的缩影。词汇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中介,词汇语义的变化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记载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促使词汇语义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活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语言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词汇的发展都反映了该民族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面对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新现象和新事物,为了满足表达的需要,人们除了创造新词以外,更多的是在已有的词汇上派生出新的语义来进行描述。旧词出新义,这一词汇语义的新变化既充分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满足了交际的实际需要,又符合语言以简洁为贵的经济原则,因为任何一种语言,如果词汇量太大,不但增加了语言使用者的记忆负担,难于掌握,也很难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一、词汇语义演变的三种类型
语言的变化是永恒的、绝对的。词汇语义的演变主要体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淘汰、以及词义的更新。根据传统词汇学的观点,词汇语义的演变可归纳为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类型。
(一)词义的扩大。即词义所指范围延伸,词义外延扩大。如:salary最初的含义是指“士兵食盐的配给”,后来词义扩大,指“士兵的薪水”,如今泛指任何人的“薪水”。lady原来指高贵、文雅、体面的妇人,而在现代英语中它的语义扩大到泛指任何“女士”(a female individual)。再如:arrive最初只是指“到岸”(arrive to shore),后来延伸为“到达”任何一个地方。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词义变化。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江”已变成河流的总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大河”,如钱塘江、黑龙江、珠江等。
(二)词义的缩小。即词义所指称事物的范围由大变小,由泛指变具体。如:wife在古英语中泛指“妇女”,后来,语义缩小到“地位或职位低下的妇女,尤其是指叫卖各种小商品的妇女”,最后,语义进一步缩小,仅指“妻子、已婚妇女”[1]。再如,fowl,原来泛指各种鸟类,现在则只指“家禽”(edible domestic bird);starve原来泛指“死亡”,现在则仅指“饿死”(die of hunger)。再如:在古英语中governess,指某领地或地区行使主权的“女首领”(governor为“男首领”),后来却被赋予各种不同的新含义,governess的词义则缩小到“家庭教师”或“情妇”。而governor的词义则扩大到“统治者、地方长官、总督、省长、州长”。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词义缩小现象,如:“禽”在古汉语中是“飞禽和走兽的总称”。后来专指鸟类;还有“宫”,原来泛指“房屋和住宅”,秦汉时,特指皇帝、太子等所住的宫殿。
(三)词义的转移。即原先表示某一事物的词转移到表示与其相关的另一事物上,也就是说,词汇语义从一个情景运用到另一个情景中。如navigator,原来只用于航海领域,如今它还用于航空和陆路交通等领域。再如golden一词,最早的直接意义是“金子的”,由于“金”的珍贵和它所呈现的颜色,所以转而具有“金子般珍贵的”“金黄色的”含义。在这样的情景转换中,词的主要义素没有改变,只是其潜在的、隐性的语义特征被挖掘出来[2]。如:golden sunrise:突出“金黄色、光亮”,隐去了“贵重、纯正”等含义;golden heart:突出“纯正”,隐去了“金黄色、贵重”等含义;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词义转移现象,如:豆腐块文章:突出“面积小”,隐去“体积小”含义;刀子嘴,豆腐心:突出“软的”,隐去“白的、嫩的”含义。
二、引起词汇语义变化的因素
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种。词汇语义变化的外因主要指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外来词汇的影响;内因主要指语言内部结构的相互影响和变化,尤其是经济原则的制约和习惯组合等。
(一)外部因素。其一,社会因素。语言是社会的镜子。语言的变化体现时代的特征,每个时代的意识形态都会沉淀、凝固在语言之中。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等都会影响语义的变化和发展。比如,head(头)用来指一个组织或部门的“头目”或“领导”;mouse(老鼠)用来指电脑的“鼠标”。这种词义的变化可以免去记忆新词的负担,只需将旧词的新语义记住便可。再比如:“民工”(farming workers)一词,原来是个单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的释义是:“在政府动员或号召下修筑公路、堤坝或帮助军队运输等工作的人”。现新增加了一个义项,指“到城市打工的农民”(《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此处的“民工”应该译为migrant workers。“民工”一词语义负荷的加大就是社会推动的结果。由此可见,社会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加快词义演变的频率。
其二,心理因素。词汇语义的变化与民族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对待同一客观现实的认识和态度会有很大不同,也会引起词义的改变。如:manuscript原来指“手写稿”;有了电脑和打印机以后,打印出来的稿件也叫manuscript(打印稿)。之所以赋予旧词以新义,一方面可能是英民族考虑到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新词,这样会增加人的记忆负担;另一方面可能是英民族认为,不管是手写的稿件还是机器打印的稿件,反正都是稿件,只是写稿件的方式有点不同而已。再比如,在汉语中,“地主”“资本家”都是贬义词,指不劳而获、剥削他人劳动的吸血鬼,而在英语中landlord和capitalist则是中性词,不带有任何贬义。还有intellectual(知识分子),在英语中主要指大学的教授、学者;而在我国,“知识分子”一词所指对象则非常广。大学教授、工程师、作家、教师等都是“知识分子”,甚至在某些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中学生也被称为“知识分子”,因为他们能识文断字。
其三,外来词影响。英语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词汇,极大地丰富了其语义内涵和表现力。如:dream最初的意义是“快乐,音乐”,后来从挪威语中借用了“梦,梦想”这一词义。一般来说,英语本族语词汇比较质朴和常用,希腊语词汇和拉丁语词汇有较浓厚的书卷语色彩,法语词汇则大多介于两者之间。因此,这些来自不同语言的词汇在表示同一个概念时,其侧重点和感情色彩有较大差异。如:在古英语中,pig,sheep,cow和deer分别指动物“猪”“羊”“牛”和“鹿”,或“猪肉”、“羊肉”、“牛肉”和“鹿肉”。但后来当法语词汇pork,mutton,beef和venison传入英语以后,这些外来词汇就特指餐桌上供人食用的“猪肉”、“羊肉”、“牛肉”和“鹿肉”。为了以示区别,人们就将本族词汇pig,sheep,cow和deer用来只指动物“猪”、“羊”“牛”和“鹿”。
(二)内部因素。词汇语义的变化与语言的内部力量有很大关系。所谓内部力量,就是指语言发展的内在动力,即语言的内部结构和状态。在众多的内部因素中,语言的经济原则和习惯组合最能体现其对语义变化的作用。
其一,经济原则。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总是希望投入最少的精力做最多的事情。在语言使用中,人们也同样希望用最简捷的语言来传递最多的信息。这种现象在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的经济原则。英语的经济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语音、词汇和语法。这里讨论的经济原则是指词汇使用层面上的经济原则,即:在信息传输总量不变的条件下,用词越简洁,交际双方在编码和解码语言信息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具体来说,如果用一个词能表达想要传递的信息,就绝不用两个词;能用短语表达的意义,就绝不用从句。正如汪榕培先生所言,“当代英语的用词越来越通俗,句子越来越短小,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由此可见,追求“快而简”的表达方式是语言使用的一条根本原则。许多冗长复杂的单词或名词短语逐渐被简化,并被广泛地加以运用就是最好的例证。如:information简化成了info;refrigerator变成了frige;helicopter airport变成了heliport;international police变成了interpol。
体现经济原则的另外一种词汇语义变化形式就是转类法,即:词形不变,词性和功能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既是现代英语一种重要的构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简洁、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段。如:trash作名词是“垃圾”,变成动词后指“把…变成垃圾场”。如:Those young people trashed our neighborhood.(这些年轻人把我们小区搞得到处都是垃圾。)再如:We’ve axed the price.中的ax,作名词是“斧头”,在句中作动词,可以理解为:我们大刀阔斧地把价格砍了下去。
其二,习惯组合。习惯组合指的是英语中的一些词汇搭配在一起,形成相对完整的或固定的词群,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紧密的组合关系既不能用一般的语法规则加以解释,也不能将单个的词汇意义串连起来而获得它的整体意义。产生这种“言语不一”的组合搭配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即:习惯用法和文化差异。理解这些习惯组合的语义,既不能望文生义,也不能将汉语对应词义逐个相加起来。如:parking ticket并不是指“停车用的票据”,而是指“因违反停车规则警察给司机出具的罚款通知单”;nice and warm不是指“既美好又温暖”,而是说“很温暖”;When do you want to start a family?问的不是“什么时候组建一个新家”,而是问“你(们)准备什么时候生第一个小孩?”
对于这类习惯组合的翻译,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翻译者“处理的是个别词,面对的则是两大文化。”因此,语言学习者只有通过语境,仔细琢磨说话人的意图和口气,熟悉并了解这些组合背后的民族文化,才能准确地理解和传递原文的信息内涵。
总之,词汇语义的发展与变化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词汇语义变化的因素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的主客观原因,如:认知方式、隐喻、转喻等。所以,熟悉并了解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英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对学好英语大有益处。
三、结语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人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媒介。词义语义的变化与发展对语言的各个层面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词汇语义的变化类型也在不断增加。深入分析和研究词汇语义变化的原因和类型,有助于提高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李明.隐喻—词汇语义变化的重要方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4(5).
[2]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汪榕培.英语词汇的最新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 (3).
[5]蒲超华.英语词的组合搭配及其翻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