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2-04-12李树刚
李树刚
(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一、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的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影响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现阶段英语在中国发达地区确实得到广泛的运用,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运用尚不广泛,这也造成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还没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这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认识,也包括教师、领导层及社会的认识。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尚未意识到英语是基础教育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他们认为,英语是为了考试、升学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虽然有些学生和家长知道学英语很重要,但他们对使用英语的概念却相当模糊,许多人仅仅停留在学英语是为了考上高一级学校的层面上。如果升不了高一级学校,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学英语无用,不如把精力放在其它学科,或学习汉语更实用。有些家长甚至持着“学习无用论”观点,他们认为小孩在学校学习只是完成教育部相关的义务教育,学业如何无所谓,反正家里有槟榔或橡胶,够孩子享用一辈子。社会上多数人认为少数民族学生能学好汉语已属不易,英语属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教师和领导由于完全依附于国家的英语教育政策而使少数民族地区开设的英语课程缺乏针对性。这些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了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
(二)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差。受经济因素影响,大部分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学习环境很差。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英语的历史较短,起步较晚,很多地区小学阶段根本没开设英语课,即便开设了英语课,也是没有系统地从英语国际音标开始教授,只是简单的教些日常用语,大部分地区都是从初中开始正式教授英语课。受地域、师资、教材、本族语等因素的影响,在英语学习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的学生连普通话都不会讲。有的地区学生们还在用本族语言和普通话进行学习,实际上英语成为了他们的第三种语言。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要经过英语、汉语和本民族语的多种思维转换,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造成相互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很多学生的英语发音不准,有些学生甚至不认识国际音标或误读国际音标,语感差,黎语方言影响大。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很多学生无钱购置收录机、复读机等学习英语的用具,他们的发音很难以得到及时的更正,很多学校也没有订阅英语书籍、报刊之类的辅助材料。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严重缺乏语言的使用环境。他们见不到外国人,看不到英语节目,使用英语的场合几乎为零,唯一能接触并能用英语与之交流的人就是英语教师,而出于升学的压力,目前英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教和学在某种程度上脱节。[1]在这样的环境下,英语学习很难得到保证。
(三)师资力量欠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教师都是中专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有些甚至还是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这些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语音语调问题相当严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甚至还没有掌握好国际音标的发音方法,语法讲解中甚至出现明显的错误。课堂上,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主要用汉语组织教学,能够使用英语组织教学的屈指可数,这使得学生即便在英语课堂上也得不到接触英语的机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有的一些年轻的优秀英语教师也不安心工作,都在想方设法地调往海口或三亚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愿意留在当地的多数或是年纪较大的、或是学历较低的、或是业务水平相对低的老师。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心甘情愿留在大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到交通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工作。虽然近年来,省教育部门也出台了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设了些“特岗”和“青年志愿者”以吸引一些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岗位有限,而且时间短,只能暂时解决个别学校的困难。而师资力量欠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解决。受教学任务重和经济因素影响,教师接受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很少,很难有机会更新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部分学校领导甚至担心教师外出进修后会一去不复返,不但不支持教师进修,反而采取扣发工资等办法限制教师进修捉高。受诸多因素影响,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二、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的对策
综合上述问题来看,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基础教育尚处于困难之中,亟待帮助和解决。笔者认为,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普及英语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海南省虽然早被划为经济特区,其实其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教育的投入力度小,发展更加缓慢,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尤其令人担忧。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主要通过本族语进行交流,汉语是这些地区的一种外语,而英语对于他们来说又是汉语之外的另一种外语。平时几乎不用英语,人们根本看不到英语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在学校里,英语课仅仅是所有课程当中的一门课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人们对英语这门课的认识极为肤浅,许多学生、家长都觉得能把汉语学好已属不易。该如何改变人们对英语这门课的认识显得非常重要。海南省刚刚被定为国际旅游岛,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借此良机,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必须让所有教师尤其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授好英语不仅只是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而是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做出贡献。教师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联系实际,展望未来,向学生讲明英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学生。同时必须让人们意识到今后与外界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多,三亚市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走向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只有会外语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会外语的人不仅能将他们的农副产品在国内销售,甚至能推向国外。只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才有可能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基础教育。
(二)改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环境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重大。好的语言环境不仅能够给语言学习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鉴于目前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如何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学习环境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黎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解决汉语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平时只用黎语进行交流,大部分学生很难用普通话顺畅地表达他们的思想,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黎语→汉语→英语,而汉族学生只经历汉语→英语的过程。目前,虽然有些民族地区在幼儿园阶段也开始采用“双语教学”,即民族语言和汉语这两门语言,但还不够普及。大部分地区还是用黎语进行教学,许多学生上小学后才开始学汉语,由于汉语水平不高,对老师教学中的讲解自然就很难理解。为了让他们能够尽早学会汉语,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必须在幼儿园阶段采取双语教学,小学阶段普及普通话教学,这样才能避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比其他汉族学生多用一种语言——黎语。其次,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各级学校可以组织力量积极探索各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英语交流或竞赛活动。目前,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除了安排每周正常的英语课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活动。此外,政府部门还应通过财政拨款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配备电化教学设备,甚至现代远程网教育,不断完善教育资源共享体系。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机教室,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各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2]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在这方面必须加大力度。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鉴于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优化教师队伍。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中指出[3]: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位计划,吸收优秀人才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首先,为了使更多优秀的民族地区教师继续留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同时又能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工作中,教育行政相关部门应该从工资、住房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虽然最近两三年来,政府部门也在不断落实义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但是民族地区教师的流动依然很大。同时,还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教师培训是教师们进行交流学习的平台。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中还指出[3]: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培训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时还可以交流思想,分享教育心得,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并能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培训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可集中在民族地区内部之间进行,也可在民族地区和汉族发达地区之间展开。民族地区内部之间的培训能够使教师直观地进行比较,通过授课观摩和座谈会,教师可以取长补短,完善本地区教学。民族地区和汉族发达地区之间的培训,能够使教师有机会接触并借鉴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结合本地区实际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学到更多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并能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困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通过各种形式不断落实民族地区教师的生活工作问题,才能不断完善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从而改善民族地区教育。
三、结语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一直以来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起步慢,底子薄,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在文章中指出现存的主要问题和一些对策,只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好各种主客观因素,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1]程月芳,马广惠,董娟.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问题[J].外语界,2003(2):47-54.
[2]庄万禄,来仪.民族地区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为例[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5).
[3]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中国教育报[J].20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