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壁曼氏裂头蚴感染1例治疗与护理

2012-04-12王莉敏

上海护理 2012年3期
关键词:曼氏嗜酸寄生虫

王莉敏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40)

曼氏裂头蚴病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为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在人体各组织脏器间不断移行所致的疾病。目前曼氏裂头蚴病在我国已有数千例报告,其中广东报道的病例数排在首位[1]。由于很多的感染和病例未被认识或报道,我国该病的实际感染数和发病人数远在此数之上,并有逐年上升之趋势。我科于2010年11月18日收治了1例曼氏裂头蚴感染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因“反复胸背部钻顶样痛半月余”入院。患者于2010年10月底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胸背部不适,以钻顶样痛为主,略有胸闷,遂至医院就诊,11月3日查冠脉CT示:左前降支及右冠近段少许混合斑块,管腔狭窄不明显。肺部CT示:左侧胸腔积液。B超示:左侧前胸壁软组织深层存在异常回声区。11月8日患者行胸腔穿刺术,抽出黄色稍浑液体500 mL,胸水涂片未见恶性肿瘤细胞。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9 ×109/L,嗜酸性粒细胞0.72 ×109/L,血红蛋白135 g/L,C 反应蛋白13.7 mg/L,PPD 试验(+),考虑寄生虫感染可能。患者于11月15日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查血清抗体:囊虫弱阳性、曼氏裂头蚴(+),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入院后查体,左胸近内上象限触及一肿块约5 cm×3 cm,边界欠清,触之无压痛。B超示:左侧胸壁乳房内上象限内侧皮下见一低回声,大小为52 mm×13 mm×40 mm,查白细胞7.41 ×109/L,红细胞4.41 ×1012/L,血红蛋白137 g/L,血小板291×109/L,嗜酸细胞10.8%,嗜酸细胞直接计数710×106/L,红细胞沉降率25.00 mm/h。追问病史,患者10月底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左耳红肿热痛,至我院五官科就诊,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2周前患者进食大量半熟大头虾,且平时患者喜食蛙肉。明确诊断为曼氏裂头蚴病,并行头颅CT及眼底检查,排除颅内及眼内寄生虫感染。给予吡喹酮0.6 g,每天3次口服,抗寄生虫治疗共5 d,期间每天予以地塞米松0.75 g每天2次口服,抗过敏治疗。抗寄生虫治疗结束后,复查B超示:左侧胸壁皮下肌层内实质肿块,较前明显缩小,大小为20 mm×6 mm×8 mm。复查白细胞5.64×109/L,红细胞 4.25 ×1012/L,血红蛋白 133 g/L,嗜酸细胞7.3%,嗜酸细胞直接计数408×106/L,均较入院时好转,由于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于12月8日出院,继续门诊随访。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地塞米松抗过敏治疗期间观察药物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由于服用地塞米松可能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压控制不佳等情况,结合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史,注意其血压及心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处理。

2.2 药物治疗 首先要排除排除颅内及眼内寄生虫感染,因为如果虫体在颅内及眼内,抗寄生虫治疗会引起强烈的过敏反应,损伤局部器官。其次,根据治疗方案正确给药,并做好抗寄生虫治疗的药物指导。告知患者在服用吡喹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发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不全、全身皮疹和皮肤瘙痒等,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同时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理。患者在抗寄生虫治疗期间未出现上述症状。

2.3 生活护理 加强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通风,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协助患者修剪指甲,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因皮肤瘙痒而抓破皮肤,发生继发感染。

2.4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心理需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由于患者对此类寄生虫病缺乏相关知识,一度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变化。因此,我们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顺利完成抗寄生虫治疗全过程。

2.5 健康指导 向患者阐述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提高对曼氏裂头蚴感染危害性的认识,说明食物除应具备的营养要素外,还应保证其卫生安全,防止有害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首先,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手的卫生是饮食安全的第一步。其次,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用生水等,防止病从口入。生、熟食要分开处理,烹调食物时,要充分煮熟,保持餐具清洁卫生。

3 小结

3.1 在我国某些地区,民间仍然有采用蛙肉碾碎作外敷消炎药和吞食活蛙治疗疮疖和疼痛的陋习。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盛行进食蛙肉、蛇肉等,导致本病时有发生[2]。同时,上海等大城市流行食用各种野味、刺身以及未完全煮熟的水产品等,必然会为此病在城市中流行创造某些条件[3]。因此,人类感染曼氏裂头蚴病的情况值得引起高度重视[4]。

3.2 人类感染曼氏裂头蚴病的途径主要有2种,即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或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具体方式可归纳为3种,其中局部敷贴生蛙肉、蛙皮为主要感染方式,约占患者半数以上;其次为生食或半生食蛙、鱼、虾、蛇、鸡、猪肉等和误食感染的剑水蚤[5]。

3.3 曼氏裂头蚴感染的病例在我科收治的病种中还是罕见的,该例患者的饮食习惯是其患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我们护士应尽的职责。同时,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卫生宣教,普及科普知识,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科学的观念,才能有效的预防裂头蚴病的发生[6]。

[1]李雍龙,管晓虹.人体寄生虫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陈华良,姚立农,胡永勤,等.余杭区曼氏裂头蚴感染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9):14-15.

[3]张俐.脑裂头蚴取出术患者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10):34-36.

[4]翁阳,谢富生.人体孟氏裂头蚴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J].海南医学,1996,7(1):45.

[5]陈红,王开功,许乐仁.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公共卫生学意义[J].吉林医学,2010,31(4):515-517.

[6]戚日玲,刘远芳,王海刘,等.2004-2007年广州市售蛙类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8,8(11):1178-1179,1195.

猜你喜欢

曼氏嗜酸寄生虫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欧盟认可热杀曼氏分歧杆菌作为新型食品的安全性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趣闻
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演变及修复路径探讨
肾脏嗜酸细胞瘤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