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2-04-12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内容教材

汤 毅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财务处,陕西 西安 710119)

教材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重要反映,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我国高职教育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但高职教材建设明显跟不上高职发展要求。如何使高职教材进一步提升质量,突出高职特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在目前的高职教材建设中有两种倾向特别值得警惕:一是部分高职教材采取本科教材的编排体制,延续了学历教育的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只是对理论内容和分析过程作一定幅度的删减,并增补了一些案例,结果导致实训内容与理论知识没能有机融合,不能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二是由于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在中职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来,一些高职教师仍然习惯于过去中职教学方法,为了应付高职教学,只对中职教材进行了一定程度扩充,造成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不够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找到足够的理论支撑,忽视了高职教育的高等属性。

1.2 教材内容与生产实践脱离的现象比较普遍。

目前,高职教材的编写队伍以高职教师为主体,他们大部分都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是普遍缺乏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也缺少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实际动手能力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有较大的距离。同时由于教材编撰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反映企业中已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教材内容难免与生产实际脱节[1]。

1.3 教材中实践性内容普遍不足。

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这些学生往往是今后的一线岗位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份量极重。而目前高职教材普遍没有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足够篇幅,致使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自行选择,实践教学缺乏质量保证。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实践性内容开发难度较大,投入高,实践教学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再加上要求高职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路径

2.1 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准确进行教材定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教材的定位应该是紧紧围绕高等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体地说,高职教材内容应该体现出四个特点:

2.1.1 突出针对性。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的。教材中要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2.1.2 具有实用性。教材内容应该贴近在企业生产中应用的知识和技术,适当阐述技术原理和依据,要坚决杜绝陈旧、过时的知识,并且介绍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技术进步的需要。

2.1.3 体现职业性。教材内容要根据专业面向的特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展开,并且应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衔接,习题和实训部分应该与技能鉴定题库吻合。

2.1.4 具有创新性。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生产工具的发明、加工方法的创造、工艺流程的革新、管理方式的变革等。所以,在高职教材中要引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

2.2 优化编写队伍结构,发挥高职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优势互补作用。

2.2.1 动态考察编写队伍的资格条件。编写教材依赖于深厚的教学和实践积累。目前,几乎每所高职院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而一般“双师型”身份都是终身制,有的教师获得“双师型”称号以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或自己的倦怠,鲜有深入企业一线的经历,疏于实践操作,因此不可能深切地了解当前企业对于人才的真实需求。所以对编写教师的资格条件应该动态地分析,重点考察教师现有的教学水平和实践业绩。

2.2.2 积极吸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由高职院校牵头,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编写队伍。行业内的专家来自实践,了解实践,他们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能够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和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有了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确保教材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3 教材内容要紧密联系“双证制”要求。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也就是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高职学生拥有几项职业资格证书,是证明其已经达到和具有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也是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要求的就业凭证。因此,高职教材体要现出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或技能鉴定的标准,将高职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有机整合,开发出有特色、高质量的一体化教材。

2.4 建立现代化的教材管理体系。

教材管理涉及到采购计划,组织控制、反馈、供应、结算、激励、领导等基本活动以及库存数据的管理及教材的调度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复杂的工作[2]。这些工作不仅量大、单一,而且重复、枯燥、劳动强度大,如果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收收发发”的经验管理水平上,只能是出力多,效率低,准性差,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管理中运用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办公设备,既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有助于提高教材管理的工作效益。有实践中,不断利用新教材技术设备,淘汰不合时宜的软件、硬件。使教材进出、统计、查询等一系列功能可以在一瞬间完成。开通互联网,与外界进行互访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开通校园网,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平台,开发教材管理软件,实现网上查询,网上订书、网上售书;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随时查询、预订和购买自已所需要的教材,利用校园网大力推行介绍部级、省级优秀教材,开展对使用教材进行质量跟踪、信息反馈等活动,从而实现教材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教材管理的效率。

2.5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高职教材体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全面地冲击并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形式,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也必须与时俱进,向多种形式和立体化方向发展。

立体化教材的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

2.5.1 教学资源的网络化。立体化教材建设实际上是对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学资源充分共享,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过程,而且扩充了单一纸质教材所无法容纳的信息量。

2.5.2 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立体化教材建设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多形式的表现,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教学形式更加活泼,迎合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知识传授更容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和领悟。

2.2.3 学习过程的自主化。立体化教材使学习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教学资源具有可重复性和容易获取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活动,巩固了课堂学习效果。

高职教材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发展的大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思考一些改革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保证高职教材与时俱进,为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提供保障。

[1]王文槿,许远.国际职教教材发展的现实借鉴[N].中国教育报,2009-11-19(08).

[2]全为民,任汇江.对高校教材管理模式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2).

猜你喜欢

立体化教材内容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