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2-04-12裴旭东屈军涛
裴旭东 屈军涛
(1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2长庆油田第四油厂,宁夏 银川 750006)
引 言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同时,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一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1]。
陕西省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早在建国初期,国家在陕西省就布局了很多大的制造业项目,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到目前已经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随着全球民用制造业大规模地向第三世界和我国转移,为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凭借自身的基础寻求国际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大规模工程建设和重要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开发及深加工,对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和加工制造装备的需求,为陕西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发展机遇[2]。尽管如此,我们也注意到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总体上还处于规模总量大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制造能力强但自主创新能力弱,很多领域的关键产品及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发展仍相对滞后。因此,研究陕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正确认识陕西装备制造业的问题以及其与国内同行业的差距,借鉴他们的经验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尽管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丰富了我们对这些概念的认识,但目前来看还处于形成和讨论阶段。胡萍(2009)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依靠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产生技术突破或排除技术障碍,并完成整个创新活动的一种技术创新形式,其主要有3部分构成: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分析了自主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渐进性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的区别和联系[3]。万君康,李华威 (2008)从“自主主体”、“自主成果”以及“自主程度”三方面解释了自主创新的内涵,给出了自主创新的系统框架,指出自主创新能力由自主创新投人能力、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自主创新运行能力和自主创新环境支撑力4部分构成,并论证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4]。杨楠 (2012)认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依靠产业自身 (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掌握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 (或专有技术),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要实现形式,使产业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5]。郝生宾等 (2011)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协同机制,从自主创新能力系统自身角度揭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并基于自主创新活动的过程分析识别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且通过分析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协同机制模型。最后给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之间协同度的评价方法,以此发现制约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提升的瓶颈,进而帮助企业采取针对性策略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6]。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自主创新能力就是企业有效地整合内外部资源、自主集成和应用各种技术知识,为实现企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而重构企业的技术平台,并因此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具体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学习能力、资源的整合能力及创新实现能力。
二、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虽然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整体规模较大,但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多数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种类中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尤其在重大成套装备和高新技术装备这些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产品中,其关键技术还主要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大,其具体现状如下:
1.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低,产业集中度不高。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中许多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薄弱,致使其自主开发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低。对于高新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主要还是依靠引进外国的技术,与其他省市相比,陕西省无论是在设备还是在产品上的技术含量上都明显落后。同时,由于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中只要是国有企业,其他类型的企业要想进入壁垒较高,所以产业集中度低,不容易形成规模效益。
2.产学研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导致创新成果转化率低。陕西省产学研进行的时间较早,但是创新的主体往往集中在科研院所而非企业自身,导致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没有建立,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所起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得到发挥。
陕西省科研机构和高校研发人员占63%,企业仅占37%,而且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联系不密切,使得很多创新成果没有多大的实用性,其创新目标没有和市场需要相匹配,因此,自主技术创新成果多转化率低。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装备技术改造较慢。和其它省相比,政府和企业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资不高,企业的研发费用只占到其销售额0.67%,导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因此,多数企业还是依靠模仿创新,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
4.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科研和创新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不注重企业内部学习氛围的培养,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差,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缓慢。
三、提升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1.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在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产学研的积极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并积极转化研究结果,不断完善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与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7]。
2.加大企业自主研发的投入,逐步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按照国外企业的经验,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会占到销售额的5%以上,才有竞争力[8]。而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研发费用提取平均只占销售收入的0.67%,远远地低于5%的水平。因此,需要增加自主研发所需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提高其自主研发能力。
3.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培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所需的各种人才。企业自主创新的实施和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是是靠各种人才的共同参与得以实现,而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和人才的流失是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从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制定和完善相应激励措施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努力留住这些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方面的所起的作用[9]。
4.提高技术引进水平,注意加强自我消化、吸收和创新。针对企业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差的现状,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应该采取购买、合资、合作等方式相结合的措施,多渠道引进技术,注意培养企业内部自我学习的氛围,充分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
四、结束语
装备制造业是陕西的支柱产业,是陕西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综合了多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界定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1]张超.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J].科学决策,2010,(07):47-51.
[2]周晓辉.装备制造业对于陕西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62):138-139.
[3]胡萍.自主创新的内涵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提升途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1(27):1-4.
[4]万君康,李华威.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能力的辨识[J].科学学研究,2008,1(26):205-209.
[5]杨楠.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12,1(30):27-31.
[6]郝生宾,张涛,于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协同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1(207):34-38.
[7]艾冰,陈晓红.政府采购与自主创新的关系[J].管理世界,2008,2(3):169-170
[8]叶伟巍,郑锦宜.激发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3(1):101-105
[9]邱国栋,白景坤.价值生成分析:一个协同效应的理论框架 [J].中国工业经济,2007,4(6):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