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传播主体的方式

2012-04-12陈春莲

关键词:思潮价值体系群体

陈春莲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社会法律工作系,北京 10002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传播主体的方式

陈春莲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社会法律工作系,北京 10002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思潮传播主体是社会思潮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它可以决定和控制社会思潮的传播内容、传播载体和传播过程。因此,通过有效方式对社会思潮传播主体进行指导和教育,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思潮;传播主体;指导和教育方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1](P34)传播主体是社会思潮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它可以决定和控制社会思潮的传播内容、传播载体和传播过程。我国社会思潮的传播主体主要可以分为七种,即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各级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传媒人、传媒偶像、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领袖。通过有效方式对各种社会思潮传播主体进行指导和教育,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社会思潮传播主体的有效方式,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的有效方式

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是弘扬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力军,是主流社会思潮的重要传播主体。从当前情况来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的有效方式主要有两个:

(一)完善机制与搭建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来说,最有效的指导和教育方式就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感染力与说服力,使其在理性上充分认同、在理论上自觉信服。因此,创造出适合于创新型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的培训,探索出一套使全党和全社会都加以重视并自觉行动起来的有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出台,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希望通过该工程的实施,“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推出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批年富力强、政治过硬、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哲学社会科学骨干。”[2]与此相呼应,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的相关人才培养计划和工程中都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计划和要求。

(二)比较教育与互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要引导和帮助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掌握丰富的意识形态、社会思潮方面的信息,通过共时的横向比较与历时的纵向比较,辨别是非、区分优劣,检视与反思个人认识的正确与偏差,才能使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全面认识国家、社会发展的全局,清醒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真正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进行比较教育的同时,采取互动教育的方式,搭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以及教育对象之间平等交流与对话的平台,给予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充分的话语权,鼓励他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达到观点越说越清、真理越辩越明的效果。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各级党政干部的有效方式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就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体现到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干部考核等具体工作之中,使各级党政干部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积极弘扬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从而积极推动主流社会思潮的传播。

(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教育与自我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育必须通过人们自己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而自我教育则要依靠教育的推动力来完成。一般来说,广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反思能力,通过为他们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使他们拥有表达真实思想的渠道,然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引起他们积极的自我思想斗争,使他们摆脱旧有观念的束缚,提高鉴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这对于主流社会思潮的产生与传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度规范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各级党政干部是社会权力的执行者,以制度规范其行为,对于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至关重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制度的设计、执行与评估,是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首先,要建立统一、科学的领导体制。其次,要建立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最后,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外在制度的刚性约束如果没有内在认知的自觉配合,其效果只能是暂时和表面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和教育各级党政干部,就应当注重外在制度规范与内在养成教育的有机统一,尤其要重视养成教育,充分尊重党政干部的个体意识,切实重视党政干部的个体需求。

(三)榜样示范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发现、选择、培育、树立和宣传来自群众身边、党政干部队伍里的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英雄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广大党政干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活生生的具体形象,这具有强烈的社会感召力,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从而使先进人物可感可亲、可信可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具体实在、易于落实。同时,要积极引导各级党政干部像先进人物那样,按照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选择、塑造和完善自己的生活。当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各级党政干部,其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理论上的认同、感情上的触动,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行动,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分析和有效传播主流社会思潮。榜样示范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就是在榜样的力量深入人心之后,组织、引导各级党政干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深刻感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榜样的理解,不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学校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有效方式

各级学校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在学校里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教师群体,是正确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环节。结合教师群体自身的特点和他们传播社会思潮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和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疏”与“导”相结合的方式“疏”与“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的,是疏通的必要继续。二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符合人们思想发展的规律,是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依据的。即使各级学校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拥有比较多的接触与选择信息的机会,即使激烈的竞争难免会带来某些矛盾与冲突,即使深化改革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个人利益,但人民教师与人民是一体化的关系,采用“疏”与“导”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只有让广大教师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个人愿望与要求,才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与心理状况,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分导、利导、引导等不同的疏导策略。

(二)人文关怀与制度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传播中的具体体现。人文关怀要求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教师群体时,做到通过尊重人、理解人以解决教师的情感问题;通过教育人、引导人以解决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服务人、满足人以解决教师的利益需求问题。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师群体接受认同、自觉实践并转化为其群体意识,就要使教育者从教师群体的生活境遇中去感受他们的情感需要和个人经验,这正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能否在教育内容上达成共识的关键。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前提下需要制度的激励,完善学校师资队伍的选拔、培养与管理机制是强化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师群体中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各级学校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显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把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以科研课题、学术会议、理论培训的方式灌输到教师的头脑中,对于统一教师队伍的思想、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增强对不良社会思潮的防范抵御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强调显性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熏陶和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隐性教育法有诸多不同的具体方式,如用生动、直观的事物形态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典型事例来感染受教育者的形象感染;通过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的欣赏活动给人以影响和感化的艺术感染;受感染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群体感染等形式。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群体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高校培养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的实际,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与灵魂,就要推动其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首先就是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当前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课堂认同度也较低。面对这个现实,一是要改革教学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借助于多媒体等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实可感,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提升大学生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案例分析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其次,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将知识体系转化为育人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专业课学习的各个环节,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学风和敬业精神。再次,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教育资源,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答疑、作业批改、考核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时事、增强才干、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比如,通过深入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基层社区、工作一线等体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可以加深大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奋斗目标的理解;通过深入边远山区、贫困地区,走进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可以深化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大局观念;通过参观革命圣地、历史古迹,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可以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通过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可以培养他们独立自强、艰苦奋斗和乐观向上的道德情操。

(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的学生管理服务过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服务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构建全员、全程、全面的教学管理服务系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切实履行育人职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管理者在制度设计、模式创新和日常管理中要体现科学、民主、人本、诚信和公正等价值理念,以学生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从学生普遍关心、利益诉求最强烈、意见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入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普遍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就是按照建设和谐文化的总要求,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状况,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反映时代风貌的校园文化。高校借助媒体的传播优势,优化传播内容,规范传播方式,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理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教室文化、环境文化和学术文化等对大学生理解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传媒人的有效方式

我国大众传媒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是党的喉舌,是群众利益的代言人,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倡导者,是优秀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是正确社会思潮的引导者。传媒人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社会价值观与个人人生观,积极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人信仰,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应有的作用。

(一)倡导绿色传媒生态理念与加强主流传媒的地位邵培仁教授提出了绿色大众传媒生态观[3],倡导人们确立大众传媒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价值观和资源观,构建正确的信息传播与消费模式,建立科学的大众传媒经营与管理机制,确保大众传媒生态的总体平衡和良性循环。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绿色传媒生态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传媒的要求是一致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传媒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应积极倡导传媒人树立绿色传媒生态理念,科学把握传媒生态规律,为具体的业务操作确立正确的指导理念、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必须指出,弘扬主流文化、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领导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民众,是我国社会主义主流媒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任务。如果主流传媒的地位不能得到加强,非主流传媒就会过度膨胀,主流传媒人的思想就可能会发生异化,对于社会思潮的传播就难以坚持正确的导向,进而将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确立和谐统一的传媒身份与传媒人的角色认同我国大众传媒的阶级属性是中国共产党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其身份应该是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代言人、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倡导者、正确社会思潮的引导者为核心的“自我”表征,充分整合与吸收全球化要求、市场主体与党的喉舌等的角色要求而构成的一个更加和谐、丰满与合理的身份整体。和谐统一的传媒身份确立的关键是使传媒人对于这种传媒身份的认同。而激烈的竞争环境、巨大的考核压力、复杂的聘任体系、较低的收入水平等往往使一些传媒工作者对传媒身份与个人职业身份的认同出现飘忽感与焦虑症。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传媒人的头脑中,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化解他们的焦虑感。而传媒法律规范的健全、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监管体系的完善、运营管理的规范、传媒生态的优化等都有助于传媒人个体的角色认同。

(三)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与强化传媒人道德自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融合范式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所谓融合范式,主要是指在媒介教育中“人——媒”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且体现出人的主体性。[4]融合范式强调的是“人——媒”共生,相互依存,由对话而达到和谐,由互动而达到共处,人在二者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人要对媒介化生存的环境构成施加合理的影响。对传媒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要使他们具备选择、编辑、传播信息的能力、具备大众传媒批评的能力,不仅能够报道事实,还要能够分析事实,引导受众。另一方面要提高传媒人个体的道德修养,强化群体道德责任,完善社会道德机制,使传媒人能够自觉坚守自己的专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明确自身作为公众代言人的职业定位,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传媒偶像的有效方式

在媒介化社会,人们生活在各种媒体信息的包围之中,在媒体上拥有较多话语机会的影视明星、娱乐达人、体坛巨星、文化学者、热点人物等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偶像群体就应运而生了。

(一)打造文化代码与创新话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传媒偶像的思想状态千差万别,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传媒偶像,采取显性的理论灌输的方式可能收效不大,而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代码为他们所认可与接受,进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中国红”、“志愿者的微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卷轴、世博园的中国馆造型等都是在以一种文化代码的方式呈现中国气派进而对人们进行教育的。而话语方式的创新则是文化代码能否获得高效传播的重要条件。国家要在不同传媒偶像的思想与利益的冲突中找到话语理解的切入点,培育对不同话语进行协调的机制和能力,使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摄和引导下朝着有利于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方向发展。话语方式的创新必须跟上时代发展与群众要求的步伐,改变旧有的形式古板、一味说教的话语方式,通过话语编码、框架设置、顺序安排、叙事方式等的改进与创新,将话语的影响力从信息的层面转移和渗透到意义的层面,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解释力。

(二)主导性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应当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又体现多样化的发展特色。因此,针对不同传媒偶像的思想特点,以主导性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既要看到不同传媒偶像思想状况的普遍现象,又要看到其个别现象,既要了解不同传媒偶像的普遍性意见,又要倾听其个体的倾向性呼声;分清顺流与逆流,即分析他们所代表的社会思潮的性质,了解其出发点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从而做出区别性对待;分清显流与潜流,即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方面了解他们现有的思想状态,探究其发生的根源,另一方面要预测其思想发展态势,预测新的社会思潮的出现。根据这些分析,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促使其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传播社会思潮。

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领袖的有效方式

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领袖是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代言人与传播者。然而,多样化并非是无限发展、没有是非标准的多样化,更不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冲突的多样化,而应当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和前提的多样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领袖,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理论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应当看到,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领袖,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思想观念也有差异,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切实把握不同言论领袖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让他们真切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实性与实效性,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接受、认同和内化主流社会思潮。马克思明确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因此,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领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正确统一起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这些对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社会思潮传播主体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正面灌输与多种渠道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正面灌输与多种渠道引导相结合是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文化和舆论等手段,制订具体的引领政策与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不同利益群体的生活与工作之中。正面灌输主要是借助于法律、行政等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占据教育主阵地、舆论主渠道、公共文化娱乐主要场所等,使其能够以强大的理论号召力与政策强制力“占领”不同利益群体言论领袖的思想,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甚至敌对的社会思潮在主阵地上被消解,或使其无法进入宣传的主渠道。多种渠道引导则可以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流于呆板说教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建立一整套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传播渠道、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创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不同利益群体言论领袖的方式方法。

(三)规范引导与兼容并包相结合的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P34)这表明了在当代中国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不同利益群体言论领袖的共同意识,培育为他们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信仰、情感、心理、风俗和话语等,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凝聚力量。积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不同利益群体言论领袖保持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积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不同利益群体言论领袖的行为,这样才能确保他们在多样性社会思潮影响下坚守社会道德底线,在面对众多诱惑时不迷失正确的道德方向。在对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领袖进行规范引导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效机制,使他们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与渠道,其思想和言论能够在切磋和争鸣中互动与互补,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刘云山.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体会[R].刘云山在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邵培仁等.媒介生态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白传之,闫欢.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责任编辑 赵晓洁〕

Approaches to Employ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Guide Social Thought Dissem inators

CHEN Chun-lian
(Departmentof Social LegalWork,Beijing Political and Legal Vocational College,Beiji n g,100024)

It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at social thought is guid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Social thought disseminator is themost crucial and positive factor and can determine and control the dissemination of social thought.Therefore,it can be effective tha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guide social thoughtby offering the education to social thought disseminato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social thought;the disseminator;way of guidance and education

G209

A

2011-1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ZX018)

陈春莲(1970-),女,安徽安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德育。

政治·法律

1674-0882(2012)01-0017-04

猜你喜欢

思潮价值体系群体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