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赫索格》主人公赫索格的心理分析

2012-04-12张晓霞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玛德琳神经质犹太

□张晓霞

(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5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长篇小说《赫索格》是美国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小说《赫索格》呈现给我们主人公赫索格五天内的内心和外在的苦难旅程。通过其深奥的道德寓意,精妙的心理分析及独特的叙事技巧,贝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20世纪60年代典型的美国知识分子形象。面对金钱至上的社会,赫索格事业的平庸,尤其是遭遇了妻子和朋友的背叛,社会的遗弃,他的精神支柱坍塌了,心理受到了极大地打击,导致了他神经质人格的形成。

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有三个层面: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人格的各部分经常发生冲突,人们复杂的行为正是在这三个层面的作用下形成的。[1]弗洛伊德把无意识, 无理性的那一部分心理称为本我,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人格结构,是人的自私的部分,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本我按照 “快乐原则”行事。同时,他把有理性、有意识的那部分心理称为自我,自我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和约束本我,自我则按照 “现实原则” 行事,自我的主要工作是满足本我的冲动,但以考虑情境的现实性的方式进行。而超我代表了社会道德和父母的约束,是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规范和社会标准,遵循“道德原则”和“理想原则”。一个健康的人格中,自我控制协调着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需要。如果一个人的本我过于强大,就会丧失自我,做出错误的决定;如果一个人的超我过于强大,就会产生道德焦虑,导致神经质人格的形成。

二、应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赫索格神经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本我的冲动。虽然有自我的调和,按快乐原则行事的本我使赫索格不能控制自己朝向快乐的冲动,这导致了他的不幸和困境。主人公赫索格起初有一份安定而受人尊重的职业和一个虽无激情但温馨的家庭,他的第一任妻子戴西“稳重、匀称、有条理、能控制自己”,[2]她竭力呵护和支持自己的丈夫,为他营造了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可就是基于本我的冲动,他不愿过这种平淡的生活,受“快乐原则”的驱使,他迷上了貌美的玛德琳,为了取悦于玛德琳,他不顾为人丈夫的责任和父亲的义务,毅然抛弃了默默奉献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甚而舍弃了自己备受尊重的事业。他期望着甜美温馨的生活,渴望着学术上的进一步升华,可他能如愿以偿吗?事实上,赫索格从与玛德琳相识结婚就开始经历着人生的孤独和荒诞。首先,他们的结合是两种不同的宗教体系的碰撞。正如哲学家埃默所说“不论何种宗教体系,其首先指向一种完整的世界观,它代表宗教对世界发生与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其次选择该种宗教生活就是选择了一条殊异的生活道路。”[3]玛德琳从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所获得的个性解放思想和赫索格的犹太传统观念发生了冲突,成为他们时时争吵的焦点。其次,玛德琳从倾心仰慕赫索格到恶语中伤他 ,甚至和他的好朋友私通多年, 他们的婚变成为赫索格的精神磨难。再次,玛德琳剥夺了赫索格做父亲的权利,使得他陷入了极端的苦闷和迷惘之中,这种苦难和压抑使赫索格逐渐失去了自尊, 迷失了自我,只能扮演这样的角色:婚姻的失败者、 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事业的失败者和社会的遗弃者。赫索格的灵魂无处安放,他的精神无法释放,最终导致了他神经质人格的形成。

超我的压抑。超我的压抑体现在主人公赫索格以天下为己任的犹太道德情愫和以爱和善为核心的人文主义关怀。主人公赫索格无论是名字还是行动,都表明他是当代的摩西,在物欲横流的西方社会,他主动担当起了为当代社会寻求合理的价值体系、为广大劳苦大众寻求避难所的重任。恪守犹太传统的他时时用犹太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去理解世界,认识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忍辱负重是表现之一。在玛德琳背叛于他,赶他出门之时,他还装好了防风窗,付了房租、燃料费、电话费和保险费;在他曾经帮过的朋友羞辱他之时,他能报以理解并施以同情。以天下为己任是表现之二。一封封未发出的信件,都折射出他对人类社会和文明的极大关注:写给总统的信,谈及的是税收和失业问题;写给哲学家的信件,商讨的是“平凡中的堕落问题”;写给《纽约时报》的信,争论的是有关放射性尘埃的科学问题;写给警察局局长的信,讨论的是警务与治安问题;写给尤德尔先生的信,显示了对石油储藏和开采的关注。可见,赫索格所关心的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他心系社会以及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他以哲学家的态度去评判社会,以学者型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已然存在的社会文化系统,期望用一颗善心和爱心净化人间的污秽和罪恶,唤回人类的道德情操,但当他发现他所有高贵的道德情操,往往会被人疑为一种欺骗手段;他所有的忧国忧民,被认为是疯子所为时,他精神支柱坍塌了,找不到赖以生存的立足之地,成了个悬空吊着的 “晃来晃去的人”。超我的压抑使他迷失自我,找不着生存的意义,怀疑自己还是不是一个人,终将导致了神经质人格的形成。

自我的异化。异化所反映的是“人格的分裂及人与 ‘本我’ 之间的疏远对立”。[4]赫索格自我的异化可以从两方面加以理解: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周围人的影响。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物质产品不断地丰富,拜金主义、实利主义抬头,“钱”成了唯一衡量标准,正所谓“钱不是我的媒介,我是钱的媒介”。[2]这一切重新界定了人的价值观: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这和以高尚人格自居的赫索格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造成了他逐渐的疏离异化。周围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沦丧,更加剧了他的异化进程。先是妻子玛德琳与取得世俗成功的好朋友通奸,为了维护其个性和尊严,他从律师、心理医生和朋友那里寻求支援,可是得到的却是一颗滴血的心,他们不仅背叛他,而且把他批驳得一无是处。残酷的现实使他迷茫到人性的堕落,道德的败坏。他无从理解,无法接受,徘徊、烦闷导致了他精神的错乱。

三、赫索格人格的统一

好似作用于三个角的拉力形成的三角形,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补充、相互对立,是犹太文化的影响和爱的召唤重塑了赫索格人格的和谐统一。在一个荒诞和异化的现代社会里,高尚的犹太情操支撑着赫索格的灵魂,正如摩西带领犹太人找到上帝所指示的“流着奶和蜜”的栖息地一样,赫索格试图从犹太文化的价值和信仰中寻找出路,追寻家园。终于,他在乡村的古屋中获得了心灵的宁静,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家园。另外,一份亲情,一份至爱润泽着赫索格破碎的心灵,当他在警察局听到百万富翁哥哥威利关切而熟悉的声音后,他复活了,对爱失去信心的赫索格发出了“他爱威利,爱海伦,甚至也爱瑞拉”的呐喊。当他见到女儿时,“孩子用一双小手捧着他的脸颊,吻着她…他紧搂着她娇小的身躯,结结巴巴重复着说:‘琼妮,我的小宝贝,我多想你’”。[2]一份温情,一份爱意滋润着赫索格久已干涸的心灵。在爱的感召下,他开始顿悟人间的真情,他开始化解心中的怨恨,在远离喧嚣的安静的乡村古屋中,他终于释然了。他释放了内心的压力,人格达成了和谐的统一,重获了生活的勇气。

四、结语

本文应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赫索格神经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分析解读,而本我、自我、超我的统一促成了赫索格重新溶入社会,并为理想而奋斗,在当今世界,“赫索格式的危机”广泛存在着,所以也通过本文号召生活在与赫索格同样危机中的现代人学会分析自己,解剖自己,摆脱困惑,积极树立全新的生活态度,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Freud, Sigmund. 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M]. New York:W. W. Norton,1969.

[2]宋兆霖主编.赫索格[A]. 索尔·贝娄全集(第四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查尔斯·L.埃默.基督教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殷企平.小说艺术管窥[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玛德琳神经质犹太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玛德琳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阿莱雅维的《犹太女》
玛德琳不是疯丫头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玛德琳》
寻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