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社会性交互研究文献综述

2012-05-28乔海英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陈丽社会性学习者

□李 良,乔海英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1989年美国学者穆尔(Moore)指出远程学习过程中存在三种类型的交互,即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1]。在远程教育领域,社会性交互主要指后两种交互,即学习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与教师和其它学习者之间实现的交流互动。曹良亮、陈丽(2006)[2]定义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为个性交互,学习者阅读他人的帖子为替代性交互,学习者参与讨论为社会性交互。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者或教师开始回复帖子,社会性交互才得以实现。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社会性交互是远程学习中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交互,学习者才可以实现与教师和同伴的协作,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共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同时,有效的社会性交互还可以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个性交互和学习者的社会化进程(陈丽、仝艳蕊,2006)[3]。近年来社会性交互的设计与教学资源的设计相并列,逐渐成为远程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高质量的社会性交互既是远程教育中的难点,也是远程教育研究的焦点。本文旨在分析归纳国内社会性交互的相关研究,总结社会性交互研究的成果,展示目前国内社会性交互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会性交互研究的努力方向。

我国的远程教学已经发展了数年,但是远程教学中的社会性交互却很少能够有效开展。为了研究国内社会性交互的发展现状,我们通过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了远程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和入选2010-2011年度CSSCI检索源的期刊,包括《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距离教育》七家期刊。2000年以后社会性交互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陈丽,2004[4]),因此检索时间始于2000年,截止2010年12月。由于社会性交互主要包括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检索主题限定为“社会性交互”、“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共检索到相关期刊论文126篇,从折线图可以看出,社会性交互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增加,2006年达到高峰,之后数量有所回落,但在2008年之后作为远程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社会性交互的研究数量再次回升,并于2010年达到最高点。因为个案研究包含详尽的课程描述、具体的研究方法以及深入的问题剖析,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国内社会性交互的现状。我们主要综述关于高等院校网络教学的个案研究,即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展开的研究。

远程教育中社会性交互的论文分布图

一、生生交互的现状分析

国内关于生生交互的研究主要分为普通高校的在线教学研究和电大系统的开放教育研究两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在线教学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丽博士主持和参与的研究为主。陈丽(2004)[5]研究了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过程中学习者的参与度、核心参与者和交互质量,指出学习者参与程度差异很大,大多数学习者习惯于观察他人的交互;核心参与者决定了交互的方向和深度;多数交互活动的社会建构水平仍停留在低级状态。2006年,曹良亮和陈丽着重研究了异步交互中参与者和观望者的行为方式及其原因,发现在线讨论的参与者、观望者和逃避者参与讨论的程度和能动性依次递减;参与者在异步交互中通过个性交互、替代性交互和社会性交互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而观望者的在线学习主要依靠前两种交互(曹良亮、陈丽,2006[2]);而导致学习者观望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学习风格、态度和交互的软件环境(曹良亮、陈丽,2006[6])。其他研究者针对学习者的社会性交互情况,也做了一些研究。例如,刘虹、崔粉之和范孜铁(2008)[7]列举了在线异步交互过程中成人学生的三个突出需要,即情感需求、教学教务信息需求和交流自身经历的需求;并指出两类受益人群:积极参与者和需要个别提醒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李远航、王子平(2009)[8]利用社群图分析了Moodle平台上一门研究生网络课程,将19位学习者划分为积极参与者、消极参与者和孤独者三类。

电大系统开放教育BBS平台上的学习活动是生生交互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不同平台、不同课程、不同论坛的交互情况存在不同。林红(2006)[9]采用“引导入门、导学先行、突出服务、互动实践、兼顾情感”的远程教学模式,不但获得了学习者的普遍认可,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然而,其他一些课程却存在生生交互比例低、质量低、效力低的问题,很多学习者突击发帖,时间集中、内容单一(罗丹、蒋国珍,2008[10];杨波,2010[11])。调查研究表明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取得形成性考核成绩成为交互的主要动机,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是生生交互不成功的主要原因(鲍日勤,2007[12];杨波,2010[11])。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虽然有一些网络课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在生生异步交互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者参与度不平衡、交互内容不深入、交互动机不强烈等问题。无论从研究时间、数量、内容和方法来看,我国生生异步交互的教学与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生生异步交互的研究应该是今后远程教育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且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寻找有效的生生交互模式,开发系统的交互评价标准,从而激发学习者的交互动机,提高交互教学质量。

二、师生交互的现状分析

与生生异步交互的研究相比,师生异步交互的研究数量较少。罗丹、蒋国珍(2008)[10]统计得出中央电大“日常答疑”论坛上师生的交互以“一问一答”为主。李远航、王子平(2009)[8]的研究表明同一门网络课程的两名主讲教师在成功回复学生帖的同时,却忽视了彼此之间的交互。黄勇、牟艳娜(2009)[13]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师生个别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逐一解答学生的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回应学生的教学反馈,但缺乏对交互效果的数据统计。胡勇(2009)[14]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得出教师对社会性交互影响显著,教师的参与会极大地影响交互网络联接的紧密程度,而且与中学教师和新手教师相比,有经验的高校教师参与的教学网络更多的呈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点。杨波(2010)[11]分析了重庆电大BBS平台上学生帖的数量和质量与教师回帖满意度和质量的关系,指出学生发帖时间集中,内容单一会降低教师回帖的满意度和质量。

作为交互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交互中承担的角色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对社会性交互中教师行为的研究却比较匮乏,可能由于对教师行为的分析会牵扯到同行竞争、教学评价等问题,不便涉足。由此可见,师生异步交互应该成为今后我国社会性交互研究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教师发帖的时间、比重、方式、内容都可以作为研究的重点。

三、社会性交互策略

针对社会性交互存在的种种问题,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陈丽(2004)[5]建议加强教师在交互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设计建构社会关系的交互活动,发挥核心参与者的组织和管理作用来提高社会性交互的有效性。钱明红、周晓音、杨悦梅(2005)[15]探索了“基于网络、导学结合、多项互动”的教学模式,依托网络平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相结合,同时提倡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与信息之间的互动等多种互动形式。曹良亮、陈丽(2006)[6]提出正确选择讨论主题、匿名参与可以促进交互。陈丽、仝艳蕊(2006)[3]总结国内外社会性交互策略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在学习开始前、学习过程中、学习结束后三个阶段远程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采取的宏观和微观的交互策略,宏观策略包括建构学习社区、个别化交流、观察、竞争与合作、展示与交流、集体讨论、相互评价等,微观策略具体到自我介绍、主动联系同学、提问与解答、阅读其他同学之间异步讨论的记录、观察其他同学之间同步讨论的过程、观察其他同学的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基于主题的讨论、小组成果的相互评价、交流学习情况等。李远航、王子平(2009)[8]提出发挥学习领袖(包括教师和积极参与者)的作用、制定适当的奖惩策略、建立良好的社区氛围、异质分组、控制交互频度和加强师师互动六个促进社会性交互策略。黄勇、牟艳娜(2009)[13]基于师生个别交互式教学模式总结出灵活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积极参与、积极防治抄袭、学习活动与课程评价相结合等教学经验。胡勇(2009)[14]建议教师在开展网络教学之前参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杨波(2010)[11]针对电大平台异步交互的问题提出改变评价制度、限制每天发帖数、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及互相答疑、发布有针对性的主题帖以及发挥各分校班主任的作用五个对策。虽然研究者提出了诸多的提高交互质量的教学策略, 但是大多数研究仅从宏观的角度提出社会性交互的策略,对于学习者和教师发帖的时间、形式和内容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指导,对于学习者的交互行为也没有提出一个系统的评价标准。而且,其中很多教学建议缺乏研究数据的支持。因此,社会性交互策略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应该作为今后我国社会性交互研究的另一个研究方向,为在线学习者和一线教师提供更为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

总之,社会性交互是远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建构,也是教师开展网上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回顾近十年来国内社会性交互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社会性交互研究在生生交互、师生交互以及交互策略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每个方面研究的具体方向。在我国社会性交互的实践和研究,尤其是生生异步交互模式和师生异步交互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方面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注: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 “远程教育在线课程三位一体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立项课题“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能力发展实效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Moore, M.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989, (2): 1-6.

[2]曹良亮,陈丽.远程学习者异步交互的行为方式和特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1):15-19.

[3]陈丽,仝艳蕊.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策略和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6,(8):14-17.

[4]陈丽.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4,(1):13-20.

[5]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J].中国远程教育,2004,(13):19-22.

[6]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学习者观望原因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3):22-25.

[7]刘虹,崔粉之,范孜铁.师生网上异步交互类型的初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3):40-42.

[8]李远航,王子平.社会学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9):75-77.

[9]林红.网络环境下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4):55-58.

[10]罗丹,蒋国珍.师生在线异步交互行为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7):39-42.

[11]杨波.课程BBS平台师生异步交互行为反思[J].中国远程教育,2010,(2):45-46.

[12]鲍日勤.基于课程BBS平台的远程学习者异步交互行为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9):46-48.

[13]黄勇,牟艳娜.以师生个别交互式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54-57.

[14]胡勇.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2):92-96.

[15]钱明红,周晓音,杨悦梅.“基于网络—导学结合—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6):24-25.

猜你喜欢

陈丽社会性学习者
破解动态电路图象问题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小学数学解题中转化思维的有效应用
完形填空专练(五)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两次瘫痪弱女子:为丈夫支撑起生命的春天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