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3A”理论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

2012-04-12滕娇月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一题动机意识

滕娇月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9)

基于“3A”理论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

滕娇月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9)

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依据Leo van Lier的意识原则(Awareness)和自主性原则(Autonomy),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薄弱,动机不强。3A理论的启示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意识;学习动机;“3A”理论;意识原则;自主性原则

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但长期以来,高职高专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实际的社会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学习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英语教师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而学习意识和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不小的考验。一些学生由于尚未养成学习习惯,上课时不能充分投入,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其意识,激发其动机,使其真正地行动起来;还有一些学生在上课之初感到很新鲜,但其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没有长期的努力,语言学习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尚未养成英语学习习惯的学生需要教师给予鼓励和帮助来维持他们的学习动力。面对诸如此类情况,高职高专院校及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问卷调查,尝试发现Leo van Lier的意识原则(Awareness)和自主性原则(Autonomy)的指导意义,并提出几点建议供读者评鉴。

1 Leo van Lier的意识理论(Awareness)及自主性理论(Autonomy)

Leo van Lier所著的《语言教学大纲中的互动:意识、自主和真实》(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Awareness,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一书以“3A”教学大纲为例,就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大纲设计如何从传统范式向理念型范式转换作了详细的论述与示范,从操作层面上尝试提出了具体的“3A”指导原则——意识(Awareness)、自主(Autonomy)和真实(Authenticity),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从而使教学活动收放自如。

外语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虽然对语言意识的具体定义人们至今还持有不同观点,但Donmall[1]的观点具有普遍代表性。他认为语言意识是一个人对人类生活中语言本质和作用的一种敏感性及有意识的感受。Leo van Lier则赋予了语言意识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他认为语言意识与社会、认知都有紧密的联系,它不仅包括学习客体的认识和注意,还包括对学习本身以及学习中采用的策略和学习环境等等的意识。要想学习某一知识,就需要学习者先注意到这个知识。所习得的方面不同,给予的注意力也应不同。不论是有意的学习意识,还是自发的学习意识,都是语言学习中关键性的方面[2]。

自主原则(Autonomy)实际上包含了两方面要求:选择(Choice)和责任(Rresponsibility)[2]。虽然教与学密切联系,但教并不等于学,学习的过程最终还必须由学习者本人完成。自主的一个实际意义还在于它为学习者持久的认知努力提供保障。Leo van Lier认为,学习者要能对他所要学的内容以及采用的学习方法作明确的选择,同时要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在自主性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动机(Motivation)。动机是制约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效率的主要变量。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来自于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外在动机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内在动机与长远的成功有关,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有关[2]。因此,如何使学习者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或将更多的外在动机转化成内在动机,是做好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正如Clark.L.H所说,“由于每个教师都有有价值的商品卖给有时是不情愿的‘顾客’,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找出办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重要的”。

2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于2011年12月对曾任职的某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口头访谈,以期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根本原因。按照个人性格、英语学习成绩、综合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选取研究样本30人,男女比例为1∶1。

2.1 对英语的学习意识缺乏、涣散

在“你对现在社会的就业形势的认识是怎样形成的?”一题中,有50%的学生选择了“通过父母或身边的朋友对其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描述中得知”,25%的学生选择了“通过与同学、朋友的聊天中探讨出的”,20%的学生选择了“通过各种媒体报道得知”,10%的学生选择了“本人亲自投过简历或参加过招聘会”。

在“你觉得自己学习勤奋吗?”一题中,10%的学生选择了“我相当勤奋”,30%的学生选择了“我挺勤奋的”,35%的学生选择了“反正我不懒”,25%的学生选择了“我挺懒的”。

在“你觉得你的学习习惯是如何形成的?”一题中,70%的学生选择了“一直都是这样(不论勤奋与否)”,30%的学生选择了“真正努力过,但结果总不令我满意,后来就懈怠了”。

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英语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没有亲身的、深刻的体会,对英语学习没有深刻的认识,英语学习意识涣散。

2.2 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你现在喜欢英语这门学科吗?”一题中,70%的学生选择了“喜欢”,30%的学生选择了“谈不上喜欢不喜欢,算是没什么感觉吧”,没有学生选择“不喜欢”。

在“你喜欢现在的这位英语老师吗?”一题中,85%的学生选择了“喜欢”,15%的学生选择了“谈不上喜欢不喜欢,算是没什么感觉吧”,没有学生选择“不喜欢”。

在“你觉得你对英语老师的喜恶影响到你对英语课的积极性了吗?”一题中,85%的学生选择了“有影响”,15%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影响”。

在“英语课上你出现过旷课情况吗?”一题中,75%的学生选择了“出现过”,25%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出现过”。

在“你的旷课情况多出现在什么时候?”一题中,80%的学生选择了“不一定”,5%的学生选择了“多出现在期中”,15%的学生选择了“多出现在一学期的后半部分”。

问卷调查和口头访谈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出现过英语课旷课的现象,而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的旷课情况出现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这两个时间段。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英语的原因仅限于喜欢英语老师或为了考证、毕业而不得不学。匮乏的英语学习意识,加之不牢固的外在动力,很难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收到令老师、学生本人都满意的效果。

3 依据Leo van Lier的理论得出的几点启示

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就会带来疲倦”。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穷尽性地学到所有知识,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却是可能的。从这个层面上看,3A理论实际上就是“授之以渔”的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理论远比“授之以鱼”的强调学习结果的产品性教学重要得多。由此可见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和主动性的重要性。

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在学制的最后一年安排学生进行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活动,目的是检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使他们对就业形势产生适当的认识甚至是危机意识。但是,学生如果在之前几年的校园内、课堂上的学习意识不强,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即使在毕业前的实习中意识到了这点,未免为时已晚。所以,笔者建议在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年便安排实习活动,实习时间可相对缩短,目的并非希望学生在实践能力上有所提高,而是希望学生认识到目前人才济济的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对学生的内心产生真实的刺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这样,既给予或重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又促使学生产生了内在动力,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可行办法。

对于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也应作适当调整。学习意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当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意识缺失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学生如果具备了学习英语的意识和动力,英语各项能力水平自然会相应提高,面对未来就业问题的挑战,学生也能随时调整自己。作为教师,应当仔细地、反复地研究英语教学方法,如正确地使用课堂用语,伴以友好、委婉的态度,形成适当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或者通过自身优秀品格等努力让同学们喜欢上自己,通过吸引学生,使其不自觉地将对教师的喜爱转化成对学科的喜爱。在一个学期的前半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可以以IRF模式为主,但进入一个学期的中后期,教师应及时增加自己授课方式的多样性,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1]DONMALL B G.Language Awareness:NCLE Reports And Papers[M].London:CILT,1985:7.

[2]VAN LIER,LEO.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Awareness,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M].New York:Longman Publishing,1996:12,109-113.

[3]桂诗春.应用语言学与中国英语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4]黄晓雄,郑红莲.浅谈激发大学生内在动机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0):123-124.

[5]金洁.对外语教学的认识论思考——利奥·范·利尔《语言教学大纲中的互动:意识、自主和真实》评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3):46-49.

Research on the Learning Status of 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based on"3A"Theory

Teng Jiaoyue
(Graduate Schoo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9,China)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e in English teaching,and according to Leo van Lier's“3A”Theory(Awareness Autonomy Authenticity),the paper carried out a questionnaire on the learning status of 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Results showed that students'learning awareness and motivation was weak.“3A”Theory enlightened teachers to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to set up study awareness and to arouse students'subjective initiative

learning awareness;“3A”Theory;learning autonomy;awareness;autonomy

G712

A

1008-813X(2012)03-0089-03

10.3969/j.issn.1008-813X.2012.03.026

2012-02-27

滕娇月(1987-),女,吉林省珲春市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在读,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一题动机意识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