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泾县宣纸出口现状分析
2012-04-12叶锋
叶 锋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各国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必须在世界范围的紧密联系中才能正常运行,这不仅决定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也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在客观上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各个国家只有尽快融入到国际贸易的潮流中,广泛的开展对外贸易,寻求对外经济合作,才能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我国意识到对外贸易对国家经济腾飞的极端重要性,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下,经过多个回合艰难的谈判,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市场自由化程度更高,市场更加开放,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外贸总量不断增加,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但是随着开放领域的扩大、市场透明度的提高和法律法规的健全,我国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我国的对外贸易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摸索着发展的。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经济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整体竞争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泾县宣纸企业的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通过对它的普遍性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我国县市开展对外贸易的一般情况,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通过对它的特殊性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泾县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泾县基本情况介绍
泾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总面积2059km2。年人均生产总值(GDP)10083元。泾县面积2054.5km2,资源十分丰富,不仅盛产林茶粮棉,还有煤铁铜金和石材等矿藏。传统名产首推宣纸,在唐代就是贡品,纸质致密、洁白、柔韧、吸附力强、润墨性能好。同时具有抗老化、防虫蛀、耐搓折等特点,宜于长期保存,又有“千年寿纸”之称,被书画家视为“瑰宝”。
1.泾县宣纸产业基本情况概述
宣纸业是泾县的传统手工业美术产品,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先后形成了以“红星”、“红旗”、“汪六吉”、“汪同和”等十几个著名品牌产品和企业,产品行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红星”牌宣纸先后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金奖、免检出口创汇产品。目前,泾县宣纸业、包括书画纸、宣纸加工纸在内共有生产企业125家,其中规模以上宣纸生产企业7家,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年销售收入达14500万元,利税总额达5600万元,年出口创汇达800万美元,形成年生产宣纸1500t,年产书画纸3500t的生产加工规模。
2.泾县发展宣纸产业的资源优势及历史渊源
2.1 发展宣纸产业的资源优势
宣纸的选料和其原产地泾县的地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青檀树是当地主要的树种之一,故青檀树皮便成为了宣纸的主要原料。初期所用原料并无稻草,后在皮料加工过程中,以稻草填衬堆脚,发现其亦能成为洁白的纸浆,以后稻草亦就成了宣纸的主要原料之一。而稻草中以泾县优质沙田长秆籼稻草为最佳,这是因为此稻草比一般的稻草纤维性强、不易腐烂、容易自然漂白,所以自古便有这样的说法:“宁要泾县的草,不要铜陵的皮”。
2.2 发展宣纸产业的历史渊源
中国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地处宣州得名,其生产技艺独特,具有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而坚、百折不损的特点,被称为“纸中之王”,古今诸多名家字画、文书典籍、历史档案、讲道经文,因为有了它得以收藏传承,为历代皇家御用贡品。宣纸最初是以小家庭、小作坊形式在泾县及周边的老徽州地区生产。
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个行业已经很脆弱,作坊倒闭,工人流离失所。为了恢复宣纸这个传统产业,县政府招股募资,成立了宣纸联营处,商标是红星,进行统一经营管理。这就是中国宣纸集团的前身。那个时候,进行捞纸(制纸的工序之一)操作的纸槽只有5个,年生产总值只有一万多元。到如今,已经发展到80多个纸槽,年销售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
三、宣纸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1.主要企业近几年出口的总体情况
目前,宣纸行业生产企业主要有14家,全年共生产宣纸800t左右,由宣纸和书画纸带给中国书画市场的年交货值为200亿元以上。
以宣纸进口量最大的日本为例,在该国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年进口宣纸为220余t,2008年年底开始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对宣纸的需求相对减少,而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使2008年全年日本进口宣纸大约只有200t,2009年同比2008年也有所减少。如果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国外市场每年大约需要240t左右。
以千洪乡为例,宣纸是千洪乡的主导产业,也是千洪乡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千洪乡党委政府加大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注重特色产业的发展。目前,全乡已有宣纸企业5家,规模企业1家。尤其是宣纸的出口对千洪的出口创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千洪规模最大的宣纸生产企业是浮玉堂纸业有限公司,它也是第一家创办的宣纸生产企业,生产宣纸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一开始只有2名员工,现在已发展到了160多人,去年年产量达600多万张,日产量达到3万张,年销售产值超过500万元。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产品的出口形势非常好,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现在,全年的订单早已满了,年产量有望达到1000万张。目前,已有6条生产线在抓紧生产,下一步计划投入50万元增加2条生产线,扩大企业规模。
泾川镇是泾县宣纸生产的主要产地,现有镇、村办宣纸生产厂6家(其中镇办1家,村办5家)。本年,县对外贸易公司和泾川镇镇政府为提高宣纸出口量,增加外汇收入,认真抓好镇、村两级的宣纸生产。技术上由县对外贸易公司派人下厂指导,改变过去的传统原料配方,采用树皮、地产的竹料和其他补助材料,产品质量符合出口标准,而且每担宣纸的原材料比原来减少30%;资金上由县对外贸易公司扶持生产资金32万元,解决工厂资金不足的问题;原材料上由县对外贸易公司从加拿大进口浆板23t,价值达13万元,解决了原材料不足的问题。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提高了宣纸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年生产宣纸100t,比上年年产80t增长25%;产值达220万元,比上年的120万元增长83.3%;创汇25万美元,比上年的10万美元增长1.5倍。出口宣纸受到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客户的欢迎。
2.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2.1 宣纸企业的主要出口产品类型
宣纸作为传统工艺,其制造工序的复杂与对原材料和手工技术的严格要求,使其与一般的制品之间的差别很大。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目前泾县所保留下来的宣纸工艺品种中,以下是主要出口产品类型。
宣纸的品种按用料的不同分为黄料、棉料和皮料三大类。黄料类宣纸,指的是这类宣纸所用原料质量稍次,且含檀皮较少,色泽呈黄色,因而在宣纸中属较低品位。这类宣纸主要用于加工熟宣、屏对等,是作仿古之高级纸,主要品名有短扇、长扇、二三接半、二四接半、尺四条头、尺六屏、尺八屏等。
棉料类宣纸,即皮料与草料的配比中,皮料所占比率超过草料,主要品名有棉连、四尺单(又名料半)、五尺单(又名科举)、六尺单(原名十刀头)、四尺夹、五尺夹、六尺夹、四尺二层夹、五尺二层夹、四尺三层夹、五尺三层夹、六尺二层夹、六尺三层夹、白面等,此类宣纸宜于书法、作画。
皮料类宣纸,即皮料与草料的配比中,皮料所占比率在三类宣纸中最多。在清以前生产的古宣纸中,经有关专家采样化验,曾是百分之百檀皮纤维,而无草纤维。清代开始,才见掺和稻草纤维。根据研究,掺和适量草料比用纯皮料纸更为优良。皮料宣纸的主要品名有净皮、特净、罗纹、龟纹、扎花、四尺单、五尺单、六尺单、四尺夹、五尺夹、六尺夹、四尺双层夹、五尺二层夹、六尺二层夹、八尺匹、丈二匹,蝉翼、金榜、白鹿、露皇等。此类宣纸是绘画、书法之精品,金榜是在封建社会将生宣加工为熟宣后专供开科取土、出皇榜之用。
宣纸按用料不同分为棉料、净皮和特种净皮三大类。
棉料类宣纸,即皮料与草料的配比在30~40∶60~70之间。主要品名有四尺单、重四尺单、五尺单、六尺单、四尺夹、五尺夹、六尺夹、四尺双层夹、五尺双层夹、六尺双层夹、四尺三层夹、五尺三层夹、六尺三层夹、四尺四层夹、棉连,以及新夹连、短扇、长扇、二尺三接半、二尺四接半等。
净皮类宣纸即指皮料与草料的配比中,皮料所占比率在60%左右。主要品名有净皮四尺单、净皮五尺单、净皮六尺单、净皮四尺夹、净皮五尺夹、净皮六尺夹、净皮四尺双层夹、净皮五尺双层夹、净皮六尺双层夹、净皮四尺三层夹、净皮六尺三层夹、净皮六尺双层夹、净皮棉连、净皮四尺罗纹等。
特种类宣纸,即皮料所占比率在60%以上。主要品名有八尺匹、丈二、丈六、特种净皮四尺单、特种净皮棉连、特种净皮五尺单、特种净皮六尺单、扎花等。
2.2 产品的主要出口方向
被誉为“纸中之王”的宣纸,09年1至9月总销量比08年同期增长30%,由以前的日销100~500张,增至平均日销1000张。
主要出口方向如中国港澳、台湾和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海外尤其是受中华文化影响颇深的亚洲国家每年对宣纸的需求量稳定,并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据经营国内最好的宣纸品牌——泾县红星宣纸的广州三多轩文房用品商店,以及广州文一文化用品公司、广州文具批发部等单位透露,时下购买宣纸的国外贸易商及私人团体主要是东南亚的新加坡、韩国及日本。选用“生宣”品种和中低档价者占70%。宜纸的“生宣”,是用纸帘把纸浆抄出来以后,再经烘干便直接使用的纸,售价中、低档居多,“生宣”适用于水墨写意,初学书法美术者和中、小学生们都采用。而宣纸中的“熟宣”(矾宜),是把生纸再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纸,它沾墨而不晕,适用于工笔画,便于细细描写,可以微入毫发。安徽省泾县的优质高品位“熟宣”,特受文人墨客和较高水平的书画作者推崇,争相购买。
行内人士预测,10年宣纸的需求将会增大。据广州某市场研究中心调查表明,09年广东地区宣纸销售可达10~11亿张,10年将会递增30%以上。宣纸巨大的需求量,吸引了不少省市竞相生产,如北京、四川、杭州、浙江、广西等地,其生产供应的品种规格达60多个。虽然宣纸的生产量增多,但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产品质量良芳不齐,经营宣纸的单位又渗进不少个体、集体商贩,其经营的宣纸有的纸质以次充好,售价远超国营商店1~2倍;有的采取不正当手段与国有单位抢夺市场。因而,如何高质量、价格合理地提供优质宣纸,满足社会各阶层多档次的新需求,保证企业合理经济效益的增长和更好地理顺市场正常秩序,已成为有关部门急切解决的问题。
3.出口产品市场结构分析
据了解,近年来,国外家庭尤其是亚洲国家对下一代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视,学习美术、书法的孩子不断增多,而广告设计业旺盛的发展势头,也刺激了青少年学习美术、书画的兴趣。宣纸具有良好的吸墨性及耐久性,在社会日趋专业化、配套化潮流影响下,逐渐取代了报纸、一般白纸等“杂牌军”,迅速抢占了书画用纸,令其消费量日渐增多。
其次,不少爱好者购备宣纸学书法、学美术,以丰富和充实文化生活。再次,一些国外广告设计和印刷业为提高作品的档次和质量,大幅度选用宣纸。2006年被认为颇具品位的6种中国历代名家名作国画挂历,也是特选宣纸印制,效果甚佳,产品售价虽超出一般挂历数倍,预订者甚众。
由此看来,宣纸产品国外市场前景乐观,呈现发展潜力大,长期需求稳中有长、对宣纸优质品种需求增大的几大特点。一方面,作为全国宣纸行业的主要生产基地的泾县会从宣纸出口方面收获不少的外汇收入,帮助当地创收,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看到巨大市场前景的国内其他地区的生产商会加紧学习工艺,努力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带动全国宣纸行业的蓬勃发展。而市场结构方面,主要由国外书画用品贸易经销商,国外书画爱好者,国外青少年宫及书画社团构成。这些主要的目标群体保证了宣纸在国外每年稳定的销量,在宣纸的出口贸易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宣纸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出口贸易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国际市场竞争格局随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外部环境的恶劣状况,泾县宣纸企业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策略,认真评估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企业应对危机的前景和对策,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修正企业的发展战略。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海外市场需求萎缩,一些宣纸的外贸出口企业受到强烈冲击,出现企业停产、倒闭现象,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外贸需求疲软。金融危机对宣纸外贸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出口订单的减少、出口更加困难。由于地区经济不景气,失业人数始终高居不下,民众消费意愿普遍不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据红星宣纸出口贸易部门的数字统计,2008的出口金额比2007年回落了8.5个百分点。2009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去年7月,产品出口额虽说已经连续第5个月反弹,但是从同比来看,下降的幅度依然很大。7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3%,延续了6月份出口额下降21.4%的势头。
第二,企业资金链紧张。国外市场不振,使得宣纸出口企业的产品出现积压,资金回收出现问题;或进出口双方未曾在贸易合同中约定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货款,导致海外客户延期付款,海外货款回收期延长。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时,虽然可以寻求融资,可问题是金融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2009年开始,信贷环境有所宽松,但是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来说,无论从贷款的额度或者期限上都无法和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相提并论。
第三,经营成本上升。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引起的。随着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用工成本上升,如企业需要为农民工交纳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2008年8月份以前,国家对较多的出口产品维持较低的出口退税率,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竞争更加激烈,通过提价来转移成本压力几乎不可能;另一方面由于需求下降使得产品积压,企业为了加快存货周转,短期内降价是速动的办法,这样就形成了成本上升与售价降低的两头挤压,使得利润空间进一步紧缩、甚至亏损,经营压力增加。
2.不堪承受假货之祸
由于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宣纸需求大增,宣州各地产纸也供不应求。同时,宣纸因越来越多的名家们的独特表现手法和技巧而被重视起来,这大大刺激了宣纸业的发展,加上宣纸制造工艺的日趋成熟,宣纸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政府积极扶持,在泾县城东乌溪建立了如今全国最大的中国宣纸集团,即红星牌宣纸的生产厂商,使宣纸业得到复苏并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而今,这家真正生产宣纸的国有企业却面临种种困境,市场上的假冒宣纸,不仅使泾县宣纸在国内的销量始终无法有较大突破,也让红星牌宣纸在国际市场失去了优势,让企业举步维艰。海外客户由于在真品和仿品的鉴定上没有科学精准的标准,因此往往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这无疑使泾县宣纸的名誉受损。
2.1 仿冒之风盛行
近年来,由于假冒宣纸现象比较严重,使千年国宝失去往日的风采。据了解,宣纸是根据东汉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造纸术发展演变而来的。有史料表明,东晋时产生了藤纸,隋代又大量地制造了楮皮纸,唐代出现了宣纸。泾县宣纸产生后,经历了由少到多,由衰而盛,盛衰交替的历程。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假冒宣纸呢?主要是利益的驱使。生产一张真正的宣纸,要经过100多道工序,并且选料和生产工艺也都极其复杂、考究,原料里还要加檀皮、燎草等,全部是用手工操作。假冒的宣纸产品得益于生产成本上的大打折扣,参与到国内市场流通中,乃至于国际市场以后,以其明显的价格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调查显示,泾县只有一家国有宣纸厂,生产的“红星”牌宣纸享誉全国。但在一些门市部,记者看到,叫这个“星”,那个“星”的宣纸很多,商标也和“红星”相仿。在泾县,生产宣纸、书画纸的厂家大大小小有数百家,其中,在丁家桥镇就有一二百家。除了几家正规的宣纸厂生产宣纸以外,其他的都是个体作坊式的生产,一家一户,连厨房里都能生产宣纸。据介绍,正规的宣纸厂生产宣纸要经过100多道工序,并且选料和生产工艺也都极其复杂、考究。那些个体作坊又是怎么生产的呢?这些大小作坊都没有生产许可证,可他们的生产并没有因此受到限制。宣纸生产已经成了泾县的经济支柱,丁家桥镇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税收是靠生产宣纸完成的。也正因为这样,一些管理部门对生产假冒伪劣宣纸的行为也就听之任之,不加约束。
调查数据显示,每年从安徽泾县流出的假冒伪劣宣纸有400t,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出口到了国外。现在小厂生产的低质产品、假冒产品,对老企业、大厂应该说冲击非常大。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主要出口日本的“红星”牌宣纸。现在伪冒“红星”牌宣纸充斥日本市场后,造成纸销量大幅下降,特别是价格,原来是90多美元一刀,现在是30多美元一刀。这个损害比较严重,特别是对中国产品、中国形象的冲击比较大。日本人说中国产品质量不好,价格低廉,日本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度降低。他们认为“红星”宣纸就这样,其实他们没有用到真正的“红星”宣纸。
目前,国内外的假冒伪劣宣纸有很大一部分出自泾县本地。作为泾县执法管理机关的是如何管理泾县宣纸制造业的呢?工商部门遵循垂直管理的原则,一是尊重地方政府领导不变,二是发展私营经济不变。工商部门认为不能因为打假而打乱了县委县政府的部署。
假冒伪劣宣纸虽然给泾县带来了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最终只能使泾县宣纸自毁品牌。安徽泾县生产宣纸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如今这样只求短期利益,不顾长远考虑的不健康的发展模式危害是可以预见的。
2.2 国外伺机剽窃宣纸工艺
宣纸质量上乘,是纸中之精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所以一直为外人所垂涎,根据可考的材料,大约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直至今日,一些国家的情报人员特别是经济情报人员,相继对我国的宣纸产地进行探访,千方百计搜集我国宣纸生产技艺的情报,以便进行仿制,企图以假乱真,以便获取高额经济利益。英国人白恩首开宣纸窃密之例,但他对宣纸的了解并不甚得要领。
日本在近几年又有人来到泾县,费尽心机地在宣纸产地多次搜集一些泾县的青擅树籽,运回日本精心种植,因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尽相同,所以,长出来的檀皮质量低劣,用之制造不出高质量的宣纸,润墨性差。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外人无法进入宣纸产区对宣纸技艺进行窃取,有关国外专家只能购买正品宣纸,然后用现代科学手段化验出了宣纸所含的各种成分,许多公司竞相仿制。他们还处心积虑地深入宣纸产地直接获取第一手情报,其中有人顺手牵羊地“牵”走了些生产原料,带回国反复研究.用各种成分配比,意欲造出宣纸真品。
所以,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将真相诉之于众,使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客观的看法和评价。从事了20余年宣纸技术革新研究的专家,安徽农业大学林产工业研究所的潘祖耀教授对宣纸泄密和保密问题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处在信息社会时代,靠的是高科技领先,而我们的宣纸生产实行的是劳动密集型,许多生产环节仍然实行的是体力型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不是时代特色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不存在保密问题,因为外国绝不会仍然按照我们这套去做。外国人所要做的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你的东西,用更先进的东西来代替你,来超过你,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规律。与其这样在保密方法上不断改进,不如加快研究,使宣纸这门工艺技术进入世界造纸技术先进行列,永远保持领先的水平,否则,我们终究有天会落后。”
五、发展宣纸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
1.政策支持与企业自身改革相结合
国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以传统手工生产为主的宣纸产业来说,尤如春风吹遍山川,春雨洒满田野,给宣纸产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宣纸产业的发展。
第一,改变了宣纸生产的经营方式。宣纸生产从国家计划指定,向以国家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直至完全市场化的轨道进行转变,使宣纸的供需紧张关系得到改善,从而促进了宣纸产业的快速发展。1980年宣纸产量240t,到2007年猛增到985t,增长了4.1倍,已能基本满足国内外书画艺术市场的需求。
第二,推动了宣纸产业体制的根本转变。宣纸生产由纯国家独资经营的体制转变到目前的全部民营市场化。宣纸生产企业由1980年的2户,扩展到50余户,书画纸企业发展120余户,各色加工纸企业30余户,形成了宣纸、书画纸、加工产品企业共同发展的市场体制格局,确保了宣纸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第三,改善了劳资关系,确保了员工的切身利益。新体制改变和打破了企业用工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宣纸产业内部结构的改善,推动了宣纸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员工由1980年全县500余人,到2007年达到6000余人。职工工资由固定工资制逐步转向全部定额计件制。职工收入由1980年月固定工资人均45元,到2007年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企业用工全部面向社会,由企业自主聘用,以确保宣纸企业生产稳步发展。
第四,扩大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推动了宣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理念的转变,确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宗旨,以质量为生命,以品种求发展的新思路。改变了宣纸产业品种单一、市场狭小、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经营不活的被动局面。宣纸品种由1980年的生宣一个种类20余个品种,发展到目前生、熟两大类,以及书画纸、各色加工纸、宣纸深加工产品等多种规格型号1000多个产品,并积极利用市场经济的活力,多种经营、多项合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制和开发出一批新产品,挖掘和恢复了一批传统名牌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激活了企业,增强了企业抗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五,拓展了市场,增强了交流,推动了宣纸品牌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积极主动与书画家及艺术院校广泛联系,确保宣纸质量,打造市场信得过的品牌。自1980年以来,“红星”牌宣纸先后三次蝉联国家质量金奖,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授予“中华老字号”品牌。具有一定历史牌号的“汪六吉”牌宣纸、“汪同和”牌宣纸、“曹氏”牌宣纸荣获“著名商标”称号。恢复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桃记”、“鸿记”、“鸡球”等老字号品牌宣纸的生产,创新出“三星”、“金星”、“明星”、“红叶”、“红旗”等一批新品牌。唐宋以来的“粉蜡笺”、“白鹿宣”“、露皇宣”“、硬黄纸”,明清时期的“梅花笺”、“描金笺”、“洒金笺”、“虎皮宣”等也相继恢复生产。采用宣纸加工制作的“宣纸折扇”、“宣纸素白册页”、“宣纸书画长卷”、“宣纸印谱”、“宣纸镜片”、“宣纸邮票册”、“宣纸信笺”、“尺八屏”、“丈二宣”、“丈八宣”、“二丈宣”、“三丈三宣”等大型或超大型手工产品也相继问世。宣纸市场由东亚扩展到东南亚、欧美等国。
2.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把握发展时机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使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泾县的外贸企业也不例外。在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下滑的趋势下,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外贸需求将有所下降,宣纸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将被削弱。近年来,外贸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但伴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肆虐,宣纸企业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面对日益好转的经济形势,宣纸企业应该适时加强企业转型和革新,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把握发展时机。
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目前,泾县许多宣纸企业成立时间短,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对松散,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这种松散的内部管理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开支成本。国际和国内有许多优秀的贸易公司的管理经验可以供新兴公司进行学习和借鉴,比如日本的NYZ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在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同时产品成本没有上升,靠的就是其精密的管理使成本在中间过程中消化掉了。因此,企业必须从加强管理、科学的安排与开展外贸业务、优化业务环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改进技术、节约使用水电、节省运输成本入手,在企业内部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消化金融危机的影响。
其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金融危机主要是对低端的产品产生影响,而对于中高档的影响相对来说就比较少。因此,宣纸企业应把低端的产品结构往中高档方向调整,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加大自身技术改革创新的投入与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将产业链向着设计、研发、品牌、服务、营销等环节延伸,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赢利空间,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
再次,提高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变动的不确定性加大,但从中长期来看,基本呈现出人民币升值的长远趋势。对于我国许多中小外贸企业来说,要提高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战略上重视汇率风险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泾县宣纸企业大部分由于自身实力有限,抗汇率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在开展汇率避险业务初期就一定要对避险产品交易中涉及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要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培养和引进相关的专业人员,增强处置汇率风险的能力,增强对外汇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3.坚决打击仿冒,加强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经过实地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笔者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完善宣纸产品工艺的法律保护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第一,多管齐下地构筑宣纸制造工艺保护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泾县政府要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当地仿冒宣纸的外贸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除了行政保护和民事保护以外,当地还可以采取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由特定的协会负责的办法,在民间组织一个名为“宣纸工艺保护协会”,由其对宣纸的种类、享有者等进行编排汇总,代表特定的宣纸工艺的掌握企业进行诉讼活动等,构筑我国文化产权体制中的宣纸工艺保护体系,从整体文化产权体系来加强其法律保护力度,这样,宣纸制造工艺的产权结构就相对比较清晰,保护的效益也会得到提高。
第二,提高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加强艺术人文素质的教育。应注重民众的艺术人文素质教育,如果什么东西都靠进入博物馆来保护,我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失败,要让它“活”起来,还要在民间现代生活环境中“活”起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法律意识很有必要。加大法制的宣传力度,尤其是一般性法律的宣传。具体来说,在法律宣传的目的方面,应将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作为法律宣传的目标。让人人都知法懂法守法,加大法律宣传的普及范围。在加大法律宣传的内容方面,应由原来的具体法律规范和条文的教育为主转化为现代法律意识的教育为主,提高全民的法律素养。
第三,慎防国外不良分子伺机窃取民族瑰宝。宣纸企业在接待外国参观团队时,应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有组织地引导国外团队的参观考察,谨慎对待工艺外泄问题,不让核心技术流失。
4.保护民族文化,找寻新思路
在当前宣纸原料供应紧张、原料品质不稳定、宣纸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管理人员难以适应新形势、老制度严重滞后、新制度尚未建立的特殊时期,特别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普及与提高,我们不可能去改变这些现实,但我们还是有能力采取办法去适应现实。为此笔者调研后提出实现宣纸产业保护需要多条腿走路的构想。
第一,加强与科研院所联系,采取现代高科技手段来检测新宣纸、老宣纸以及现代原料与传统原料的差别,提炼出数据,改善宣纸的生产。
第二,选择宣纸产地生态条件佳、保护好的地方,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优质原料基地。
第三,提出传统宣纸与现代宣纸的保护概念,培养一批稳固的传承人,使用生态条件好的地方生长的原料,采用纯粹的宣纸传统工艺生产宣纸,这个生产点既可以作为宣纸传统工艺传习所,也可以作为宣纸原生态旅游点,此地生产宣纸可以不必大批量地生产。而现代宣纸的生产可以进入大批量、规模化的生产,在原料加工环节可以引用原来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的“氧—碱法”,将原料放入压力容器里,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完成蒸煮和自然漂白工序,后端可以采用机械成纸法。
第四,拓展新产品,引领消费,将现代需求与宣纸对接,使宣纸产业走出弱势,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此项工作已经开始,比如利用宣纸润墨性强、保存寿命长的特点,提出宣纸证书和宣纸邮票概念,现在已经使用,如奥运获奖证书和建国60周年纪念邮票采用宣纸印制。这些概念的提出,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汉文化圈使用宣纸,而且还可以拓展到汉文化圈之外的其它国家使用,需求量的增加势必会使宣纸得到进一步宣传,产业会走出一直弱势的阴影。
第五,致力培养宣纸新人。对宣纸1000多年来的传承模式、传承人、劳动中的肢体语言等等进行深度挖掘,可以形成一篇好文章进入中小学课本,可以形成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广泛传播,也可以编制成教材,在当地的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美术、印刷院校中进行普及,提高人们对宣纸的认知度。宣纸产业必须进行多条腿走路,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保护,宣纸产业才会继续生存,继续为地方经济服务,继续为中国的书画艺术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