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
2012-04-11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刘 娅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刘 娅
一、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通常是根据教学大纲讲授英语,忽略了对英语文化背景的讲解。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怎样讲授,学生就怎样接受,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最后会导致很多的学生忽略语言的根本是文化,不能真正地理解一种语言,妨碍他们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
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是让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并能在应用场合很好地使用英语。在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且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时,如果不是很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很容易造成交流不畅等问题,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导致矛盾,违背了进行交流的初衷。鉴于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对英语及其背景知识产生兴趣,继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每名学生都能很好地用英语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Carrel和Eisterhold说过,理解课文就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课文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较好地将语言材料的内容和文章所涉及的文化知识联系到一起。这样,既传播了语言文化知识,还进行了一定的文化导入。
1.阶段性。在组织外语教学或让学生了解文化时,教师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浅入深地讲解英语知识,英语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入手,先简单地介绍西方人的一些生活习俗,然后再引入文化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依据外语教学的基本大纲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2.实用性。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是否会用到英语等情形,在实际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在重视文化的渗透的同时,还要重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并从这个角度来进行英语教学。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步骤
1.从词汇教学入手,体会词语的深层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的不同内涵及可能产生的不同联想。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有些对应词本义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却可派生出不同的内容,联想意义迥异。因此,只有在熟知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这些词语。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是一个幸运儿)中,dog一词在英语文化背景下就不是一个贬义词,因为在西方国家里,狗被认为是人类的好朋友,很多人都会把自己养的狗视为自己的家庭成员之一,西方文化中的dog一词并不包含任何蔑视或诋毁的含义。与此相反,在汉语文化中,“狗”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如,狗眼看人低、狗腿子等词。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这些文化内涵较丰富的词汇的讲解,除了要解释清楚它们的字面意义外,还要介绍其社会文化含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这些词汇应用自如。
2.从语篇入手,挖掘其文化底蕴。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许多英语课文是由语言和文化相互融合构成的有机整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已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在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及对语篇的理解上。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读者在阅读时,头脑中已储存的与读物有关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文章的理解与保持。阅读理解语篇的过程是学生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及语言知识对语篇内容进行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讲解语篇之前,要准确把握与文章相适应的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知识,并针对课文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利用与阅读材料配套使用的图片、教学光碟等教学工具,或准备与材料相关的实物、影片等,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的深层内涵,从而较好地把握篇章的整体内容。
3.利用课外活动渗透文化教学。通过大学英语课的设置可以看出,英语课堂时间很少,一般每个星期只有一两节课程。鉴于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将英语课融入到课外。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课外的活动来向学生讲授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这样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西方语言背后的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课外学习英语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如,看英语原版的电影等,学生一般很喜欢看国际大片,可以播放《泰坦尼克号》、《复仇者联盟》等热点影片,通过观看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看英语原版电影既可以娱乐,也能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一举两得。
四、结论
在现代化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教学理论层出不穷,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大学英语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以语法为主,强迫学生去接受信息,而是要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适时适量地增加文化背景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英语。广大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探讨更有效、更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