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研究
2012-04-11周新城王世崇
周新城,王世崇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研究
周新城,王世崇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目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足于这一国情,国有经济控制力不仅应体现在宏观调控、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增长、引领社会科学发展等各个方面,同时也必须在关系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科技攻关、缩小贫富差距、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关键问题上发挥基础性作用。可以说,国有经济只有实现对上述关键领域的控制,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也只有实现了对非国有经济的引领,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现阶段突出矛盾才能得以根治,共同富裕和科学发展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国有经济;控制力;国民经济
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1]但关于“控制力”的科学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其增强途径等问题,报告并没有明确,实践中也难以操作。
十五大报告从一般意义上明确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量的方面,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要占优势;二是在质的方面,国有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要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力上。究竟从时空视角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评价这种“控制力”呢?目前,学术界还缺少系统的研究。这也是本文就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做一解释的根本原因。
一、国有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与引领
1.国有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控制力。所谓“现阶段控制力”,也可以称为“现在控制力”,立足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国有经济现阶段控制力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履行社会责任、拉动经济增长、引领社会科学发展等各个具体方面,是一个可操作、多方面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而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国有经济要发挥上述功能,坚持国有资产的量能优势、尤其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量能优势是必然前提,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如资源性国有资产等虽也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非经营性的特征决定了这部分资产在量上只是随着消费的增长而减少,并不能为国有经济持续发挥控制力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而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在持续经营中实现保值增值,从而可以为国有经济持续发挥作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因此,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现在控制力体现量能优势的资产载体只能是经营性国有资产而不包含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但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量能优势具体表现为多大比例,则取决于其运营效率的高低。一般而言,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较高的情形下,其量能优势所占比例可以适度低一些;相反,则要相应提高这一比例以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有效发挥。
第一,发挥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国有经济相对于非国有经济,无论是在资产规模上还是在经营效率上都具有显著优势,这就要求国有经济在规模和效率上应具有相当水平,以期为实施宏观调控提供较强的经济实力及后盾,同时,国有经济也应布局在那些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上[2]。这不仅是由规模化效益显著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宏观调控,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体系之下进行的,是间接的宏观调控。一般的,中央政府只能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予以宏观调控,而国有经济及国有企业则可以为经济和法律调控提供坚实基础:一方面,国有经济及国有企业积累的大量存量资产可以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坚强的经济后盾;另一方面,国有经济及国有企业在经营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制定、实施、评价等提供重要借鉴。更重要的是,国有经济布局于能源、交通、装备制造、通信等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也有利于政府宏观政策措施的及时、稳定、持续地推进,更有利于保持调控中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第二,积极践行国家方针政策。国有经济作为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先锋,只有通过建立上通下达、高效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以及通过建立健全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实现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函数与国家整体的利益目标函数的一致,并用信息透明来克服国有企业决策者的机会主义倾向。也就是说,通过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及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既可以确保国有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也可以加强国有经济各行为主体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虽然国有经济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可能在某些阶段、某些方面会出现与社会整体利益或长远利益相背离的现象,但这些背离只是实践探索中付出的必要代价。随着对国有经济及国有企业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化、科学化,这些必要代价会逐渐减少,国有经济与社会整体的利益函数、长期与短期利益将日益拟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及控制力的实现形式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目标偏离与失误还在所难免。因此,将国有经济执行政策的先锋作用作为控制力实现的评价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履行社会责任。是指国有企业在加入全球契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科学发展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以提升国有经济的影响力。中央国有企业是当前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基本布局在维系国家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规模效益显著,综合实力强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示范意义。据国资委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2万亿元,同比增长20.8%;累计实现净利润9 173.3亿元,同比增长6.4%;累计上缴税金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截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净资产 10.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4%。由此可见,中央企业在经济规模、收益水平、纳税贡献等方面在国有经济中居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内在要求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要率先垂范和表率。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既是其肩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谋求自身发展、巩固国有经济主体地位的必然选择。
第四,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拉动经济增长是国有经济最基本的责任,也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以促进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的根本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坚实的经济基础。国有经济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体现控制力,既需要有一定存量优势,也要在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营业收入、利润、缴纳税金、吸纳就业等各项具体指标的增长速度上至少不应低于非国有企业,也要用增长事实引领非国有经济自觉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11年1-12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为: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67 855亿元,同比增长21.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 22 556.8亿元,同比增长12.8%;应交税费29 934亿元,同比增长17.9%;成本费用总额为 348 981.3亿元,同比增长22.4%,从同比看,实现利润增幅较大的行业为:化工、建材、电子、有色、烟草。从国家财政部最新公布的这组数据看,国有企业在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应交和已交税费以及盈利和运营能力等经济效益方面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对持续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国有经济也显示了强大的控制力。
2.国有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未来的引领。国有经济控制力不仅表现在对“现在”的控制上,而且也应表现在对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引领上。国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解决当今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基础,而且在重大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关系社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上仍将扮演重要角色。为此,国有经济及国有企业必须在关系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科技攻关、缩小贫富差距、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关键问题上发挥基础性作用,并从中华民族大局和长期利益出发,妥善解决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之间的矛盾[3]。这不仅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对世界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普遍经验的积极借鉴。
当前,美国国有企业产值约占国内工业总产值的5%,占美国GDP的1%左右。美国的国有企业主要布局在邮政、军工、环境保护、电力、铁路客运、空中管制、博物馆和公园等事关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从数量上看,美国国有企业数量较少,但规模较大,控制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
日本国有企业在改善民生、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有进有退”的改革,日本国有企业牢牢控制了地铁、机场等社会基础设施、公共产品领域以及广播电视等意识形态领域,从而确保了国家的战略安全。
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是保障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基础,中国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较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更加紧迫、更加重要。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的积极经验,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时要把国有经济对“现在”与“未来”的控制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情况,科学地调节二者的比重。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国有经济控制力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创新、重大科技突破、先进制度创新、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等方面。
二、国有经济应强化对关键领域的控制和引领
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4]这实际上明确了国有经济的空间布局,就是应支配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但具体涵盖哪些行业并未明确,也无法明确。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相对地位和作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国民经济命脉具体涵盖的行业也是动态调整的。
究竟如何来界定国民经济命脉呢?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国民经济命脉应统筹现在和未来两个发展阶段,即关乎国计民生的能源、交通、通信、自然资源开采、军工、装备制造业、基础理论研究、农业、文化及前沿技术研究等领域。国有经济对上述领域的支配和控制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确保中国未来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条件。至于国有经济采取何种控制方式及实现何种控制程度只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在实践中可以探索创新,但实现国有经济在质和量两方面的控制力是根本目标,具体体现如下:
能源领域的石油石化、电网电力、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资源产业,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通过国有资本独资或绝对控股、实现规模经济和高效率,可以体现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比较优势[5]。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的逐步成熟,国有经济可以从确保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选择关键领域继续体现控制力,并有步骤地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行业逐步退出。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质量、关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国有经济应依法实行专营,实现按比例协调开发,体现出完全的控制力。通过国有资本独资,政府要结合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统筹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要求,合理、适度、协调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通信和装备制造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对其他经济部门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对于其中的关键企业必须采取国有资本独资或绝对控股以确保其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并引导全领域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交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命脉,兼具规模效益显著、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为国有经济的进入准备了必要条件。通信事关公民个人、组织和国家的信息安全,同时通信行业显著的规模效益和易于形成垄断,由国有经济对其实施控制,既可以保证消费的合法权益、提供社会福利水平,又可以确保通信安全、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
装备制造业的发达程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直接标志,也是中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不仅是衡量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一国经济比较优势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不仅决定一国经济的现在发展水平,还预示其将来的发达程度。失去了对装备制造业的控制,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也就无从谈起。为此,一方面,国家应通过制定《经济安全法》,设立专门的经济安全评估机构对准备制造业的并购、重组等行为进行安全评估,以防外资等的恶意收购;另一方面,应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形式,对装备制造企业及自主研发项目进行扶持和政策引导。
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基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发挥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保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有效手段,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化领域必须由国有经济主导主控,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高度,确保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先进性[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门,农业发达程度是当前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尺,农业安全是关系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课题,对现阶段占世界1/5人口的不发达的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国有经济只有真正实现对农业的控制,实现了农业的大发展和比较优势,才能确保中国现在和未来的粮食安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在”及“未来”也才有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国有经济要致力于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要以科技创新确保农业基础的安全。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也是不可能的。
军工行业的发展与否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历来是国有经济控制的重点。近代中国的历史无不证明发达的军工是维系国家安全之本,当今中国领土完整仍然受到一些国家的严峻挑战,优先发展军工、确保领土安全是国有经济的历史使命,也是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重点内容。国有经济增强对军工领域的控制也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西方的军工优势,不仅造就了显著的军事优势,而且军工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是带动重大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从瓦特蒸汽机的改进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互联网的引进等,军工及军事需求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将军工纳入国有经济控制,既是历史发展经验证明了的正确选择,也是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必然要求。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还体现在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方面。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是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更是确立中华民族世界地位的前提条件。但是,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一定的过程,投资回收期长,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逐利性的非国有经济一般不愿意涉足,国有经济必须从中华民族的长期利益出发,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予以强化控制、重点引导。这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历史总结,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体现必然要求通过独资或控股等形式控制那些规模效益显著、易于形成垄断以及对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有深远影响的部门与行业,如铁路、民航、电信、石油石化以及煤炭等资源性行业等。国有经济如果失去对这些行业的控制,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必然导致这些行业或部门的私人资本垄断,从而降低全社会的福利水平、阻碍社会进步。国有经济是全体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国有经济对这些行业的控制,可以通过合理的政府定价改善民众的现实社会福利水平;可以通过合理制度安排实现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的统一,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自然以及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国有资本对上述行业或部门的独资或控股经营不仅可以丰富国家调控经验数据,而且可以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确保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民众未来持续的福利增长。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并不是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必然结果,而是执行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所致,恰恰是没有切实贯彻控制力的表象,是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扭曲。
综上,国有经济只有实现对上述关键领域的控制,才能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主导作用,才能引领非国有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也只有实现了对非国有经济的引领,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现阶段突出矛盾才能得以根治,共同富裕和科学发展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1]周新城.关于公有制为主体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35 -42.
[2]刘光杰,程明高.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探讨[J].理论月刊,1998,(8):20 -22.
[3]刁永祚.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32 -39.
[4]顾钰民.科学把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77 -80.
[5]张继良.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J].经济学动态,1999,(5):11 -18.
[6]周维富.论提高我国国有经济的控制力[J].经济纵横,2004,(10):17 -19.
F276
A
1007-4937(2012)04-0052-04
2012-03-15
周新城(1934-),男,江苏常州人,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和苏联问题研究;王世崇(1975-),男,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陈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