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佳单位

2012-04-11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8期
关键词:海工海洋国家

十佳单位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集军工、造船、海洋装备、修拆船、重工等五大业务板块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有能力提供船舶产品研发、设计、建造、维修、改装、拆解等全寿期服务的特大型现代化船舶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近10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200 亿元。

大船重工是中国首家跻身全球造船企业前五强的世界著名造船企业,被誉为“中国造船业的旗舰”,造船基础设施完备,设计研发和生产建造实力雄厚。可承担包括千吨级渔船、30 万吨级超大型油船、常规散货船、万箱级集装箱船、大型LNG 船等各吨级、各类船舶的设计建造任务。

大船重工具有悠久的海工建造历史,自20世纪70 年代就已经开始建造中国第一代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国内率先进入海工装备建造领域的船企,也是国内制造海工产品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的船厂。目前已具备从修理到改装、从局部建造到完整建造、从分包施工到总承包建造的能力,设计建造的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已涵盖滩涂区的人工岛,浅海区的大脚型钻井平台、气垫组合式平台、自升式平台,深海区域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平台上部模块、浮式生产储油船、下水驳船、海洋综合检测船等;BG—9000 半潜平台、23 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JU 2000E型自升式平台、F&G9500 型半潜式平台等都是海洋工程的经典产品。

大船重工服务的对象不仅覆盖国内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三大石油企业,而且先后为美国、挪威等国外业主建造海洋工程产品。其中成功为美国CONOCO公司建造的23 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是中国首个完全按照国际海工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交付的海工出口产品,标志着大船重工具备了与国际海工要求完全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代表了世界一流的项目管理水平;成功建造的“海洋石油942”钻井平台,是中国第一个以总承包商身份承担的“交钥匙”工程,标志着大船重工可承担当今尖端的海洋工程产品建造;“胜利十号”自升式钻井平台创造了国内同类平台总建造周期363 天的最短纪录;开发了中国首座自主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 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标志着大船重工由许可设计向自主品牌迈进。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船重工凭借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修理、改装方面多年积累的业绩和经验,目前已成为国内海工建造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完工产品最多的海洋工程建造企业。在致力于海工装备建造的同时,大船重工在海工装备配套设备生产上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为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以及美国、挪威、以色列的一些公司建造上部模块、人工岛、单点浮体、FPSO 外转塔、艉卸载、锚桩、吸力锚、大型绞车、海水淡化装置、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基础等多项海工装备配套产品,部分产品正在向规模化、系列化发展,其中开发研制的海洋工作船大型绞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唯一从事海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的专业公司,在海洋钻进工程领域成绩突出,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石油科技进步奖

等多个奖项。公司组建以来,已拥有海上装备40 余台套,资产总额达到78 亿元,形成了集海上钻完井、试油采油及井下作业、海工设计与建造安装、船舶运输服务为一体的海上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具备90米水深的钻井能力,形成定向井、丛式井、浅海快速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海水基钻井液技术,特殊工艺井、疑难井、复杂井固井完井技术。公司利用船舶装备优势,积极参与国家海洋局组织的南海维权行动。公司业务范围遍及中国四大海区和波斯湾,2009年至2011 年10 月开钻166 口、交井159 口,完成钻井进尺39.6 万米,公司还独立设计、建造了中国石油首个中型海上油田南堡1-5/1-29 海上油田,为中国石油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做出了显著贡献。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 年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通过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 工程”建设,依托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不断增强开展学术前沿探索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能力,以海岸工程建设为核心,建立了从现场资料获取及分析整理、海岸水动力时空变化规律及工程条件确定、港口航道泥沙运动到模拟技术的完整体系,在河口海岸开发利用、淤泥质海岸建港、海岸灾害预报、海岸防护、航道治理、港航工程结构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完成了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解决了一批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973 课题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开展长江流域水动力过程与生态系统演变机制,以及河口污染、生态水质改善与功能提升等研究,为工程建设提供服务,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五年来学院坚持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并重,承担科研项目300 余项,总经费超过1 亿。其中主持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3 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 项、水利部公益性项目8项、908 专项3 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0 余篇,其中SCI、EI 等检索论文73 篇,获得各类论文奖10篇,出版科技专著10 部,申请发明专利32 项,授权发明专利2 项,登记软件著作权8 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5 项,其中2011 年度“河口海岸水灾害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系统集成”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水利部 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港口航道、海洋工程、滩涂资源开发及利用等方面的水动力泥沙研究,一直以来是整体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单位。拥有可用于海洋工程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的设施齐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973、 86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国家重点课题,特别是在结合港口、航道、桥梁建设以及滩涂、海洋能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为解决我国海洋工程建设中水动力泥沙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承担了我国沿海丹东港、大连港、曹妃甸、天津港、京唐港、连云港、上海港、广州、宁波、厦门、盐田等港口建设中泥沙回淤海浪防护的多项科研任务,开展了港珠澳大桥、琼州海峡等跨海桥隧建设前期论证和涉水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为桥梁选址及工程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对海上人工岛的研究为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沿海港口建设方面,在上海港开展洋山港区航道适航水深试验研究,在泉州港进行围头湾港区石井作业区港区规划和波浪、潮流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在厦门港开展厦门港总体规划(修编)东山湾云霄港区和古雷港区古雷作业区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在广州港开展广州港出港航道工程回淤检测的分析评估。在江苏沿海港口建设与滩涂围垦开发研究方面,开展连云港两翼新港区总规划及赣榆港区航道潮流波浪泥沙数学模型研究,连云港旗台作业区岸线、防洪堤及水域综合布置泥沙数学模型,连云港徐圩港区模型试验研究,吕四港挖入式港口规划方案研究。合作主持国际合作项目“河流上游到河口的沉积物及沉积物迁移”,主要研究高含沙水流、河漫滩的淤积过程及淡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及河口局部最大浑浊带问题。

该单位通过质量管理认证和实验室认证,项目质量管理规范,在河口海岸水动力、泥沙研究等专业领域有着突出的优势,在河口海岸治理及工程泥沙综合研究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和创新经验。近三年获得多项国家和行业奖励,综合效益显著。其中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方案优化泥沙回淤设计波浪研究开创了大型复杂河口海岸系统综合研究的先例,该研究成果作为“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获2007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作为我国船舶科学研究骨干科研院所,其科技成果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小水线面双体船获2011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十一五”期间承担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深海科技项目10 多项,在载人深潜创新技术、深海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国产化、深海空间站创新技术、海洋资源探测与深海支援作业平台技术、深水海洋工程研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由该所承担总体设计和技术抓总的国家863 重大专项7000 米载

人潜水器研制(“蛟龙”号),在完成1000、3000、5000 米海上试验后,又在7000米试验中获得成功。由该所承担的“十一五”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深海空间站主站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863项目“深海空间站关键技术水池试验平台开发”,以1000 米潜深大型自航式深海空间站为目标对象,重点开展深海空间站新概念总体技术的研究攻关,已初步形成了自航载人型深海空间站设计、研究和模型试验能力。该所还研制了新型深海救援装备和新概念水下机器人,并突破了大角度新型转裙、耐压减重、载体流线形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在深海工程技术研发方面,已自主建立和开发了深水海洋平台的理论建模方法、概念和设计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该所配置水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潜艇声隐身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1978 年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00 多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8 项、一等奖25 项。近几年共申报专利180 多项,拥有专利100 多项。由该所编写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达60多项。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是一座学科齐全、科技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综合型公益性海洋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从事海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促进海洋科技进步,为海洋管理、公益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及海洋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作为国内从事海洋调查与研究的主要单位之一,建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海洋局开放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所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包含海洋工程勘测设计研究中心、检测中心、海洋标准物质中心、海洋科技信息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支撑体系,拥有与国际接轨的、可用于近岸到深海海洋调查研究的、总价值上亿元的多专业内外业仪器设备。建所40多年来,该所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核心海洋研究机构,在海洋遥感、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底科学、工程海洋学和深海资源勘探技术等学科和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取得了许多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

该所承担了多项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防安全项目和部、省重点科技项目。近年来,该所在承担的大洋资源开发专项、“908”专项、外大陆架专项和大型海洋工程专项等调查和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其中外大陆架调查对维护我国外大陆架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取得重大海底(光)缆和管道工程选址、勘察和咨询等一大批成果。该所是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调查研究对外合作的主要窗口之一,先后与美、德、法、日、澳、荷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调查研究。主编出版海洋综合性国内学术核心期刊《海洋学研究》。拥有国家计量认证合格单位证书、国家级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证书和海洋测绘甲级证书等资质证书。共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0 多项,其中国家一、二、三等奖11 项,省、部级一等奖40 项。2008 年,在科技部统计的全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比中排名第一。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从事液体分离膜及其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工程咨询设计、产品生产与系统集成,是中国海水淡化事业的开拓者。该中心是我国在海水淡化工业纯水、中水回用、电子超纯水、食品饮用水、医药用水及废水回用、浓缩分离等领域膜应用技术的首创,也是国内唯一拥有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和电渗析完整膜分离产品的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奖项30 余项,国家领导人多次到中心参观、指导。

该中心承担了我国日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设。其中曹妃甸工业区50000立方米 /日海水淡化工程是由我国企业自主设计的承建规模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总承包项目,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我国企业海水淡化工程技术水平已经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行列,为我国大规模发展海水淡化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已正式进入国际海水淡化队伍,在中国台湾、印度、马尔代夫等世界各地都有该中心承建的海水淡化工程。

依托于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选址于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2年,总投资6.5亿元。基地建成后,预计基地主体部分年产值超过10 亿元人民币。

猜你喜欢

海工海洋国家
高性能海工结构钢API2W的研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海工公司与其某国际总包项目HSE管理体系对比分析
沿海电站海工工程的造价控制
惠生海工与VGS就浮式LNG再气化装置签署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