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利县水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2-04-11李军
李 军
(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勃利 154500)
勃利县渔业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突出结构调整,狠抓科技兴渔,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水产业,以渔为主,综合经营,挖掘潜力,提高效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二五”期间,我县渔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加快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水产业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产业持续稳定发展,2010年水产业产值1342万元、水产品产量1720吨、渔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养殖平均单产280公斤,分别比2005年增长26.60%、48.28%、23.68%和47.37%。水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水产品产量有较大提高,供需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步趋向平衡;水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渔民收入,引导农民脱贫致富方面。
2、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步增强,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一定的措施和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
3、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及产品结构。
一是重点依靠内涵扩大再生产,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养殖业,逐步重视质量和品牌效应,九龙鱼种场已经完成了"渤龙鲜"牌无公害鲤鱼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商品量。
二是着力品种调整结构,全县名特优品种放养面积突破1000亩,产量占养殖总产量的15%左右,主要名特品种如河蟹、团头鲂、美国大口胭脂鱼、黄颡、野生红肚鲫、丁鱥鱼、斑点叉尾鮰、黑鱼等有了较大发展。
4、不断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保持了渔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加强乡镇水产站的建设,较好地开展了技术推广、渔政管理和为渔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工作。技术推广和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渔政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渔业法规不断健全。
二、主要经验
1、发展渔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调节配置作用。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依法调整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限制或避免利益驱动下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2、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与增长模式。必须下决心克服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环境、资源、效益的现象,逐步转变粗放经营、外延扩张的增长方式。
3、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素质。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4、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各地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联手发展各具特色的渔业产业。
三、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县渔业的发展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结构虽得到一定的调整,但在资源和市场的开发上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部分传统品种资源衰退;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近年来主要产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价格下跌以及养殖病害蔓延等问题;渔业效益提高和渔民增收面临较大的难度。
2、渔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支撑体系尚不健全。表现在:科技储备不足,成果转化率低;良种繁育和病害防治体系以及市场信息和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不配套。
3、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一些建设项目因缺乏资金而搁浅,严重影响了产业化的进程;一些科技攻关项目也因资金问题而无法进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也因经费问题使各项工作难以开展。
4、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国有鱼种场举步维艰,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缺乏市场竞争力。虽然近年来也涌现了一些效益好的个体渔场,但数量太少,而且规模小,影响力不大。
四、"十二五"水产业发展对策
1、加强宣传,动员有条件和能力的水库养殖经营者,加大水库养鱼的投资力度,提高水库的鱼产量。同时有条件的水库要从事水库绿色水产品养殖。
2、大力引进、试验、推广适合我县的名特优水产品种。
3、扩大休闲渔业的规模,提高休闲渔业的档次和质量,提高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4、加强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咨询、鱼病防治、渔需物质调剂等方面的服务,为渔业生产发展提供保障。
5、加大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无公害水产品的质量。
6、充分发挥国有鱼种场的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带动全县渔业生产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