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设施在农业抗旱中的重要性

2012-04-11王献玲曹玉玲虞城县水务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23期
关键词:虞城县机井抗旱

□王献玲 □曹玉玲 □李 彬(虞城县水务局)

1.概述

河南省虞城县位于豫东平原东部,豫、鲁、皖三省结合部。处于东经115°40'~116°12',北纬34°00'~34°37'之间。全县总面积1558km2,耕地面积92000hm2,地形基本平坦。全县河流分属南四湖、洪泽湖、涡河三大水系,总属淮河流域。虞城县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气候多变,降水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根据历年资料和有关水文图表计算,年平均降水量741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型)1102.3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型)为年降水量的1.5倍,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干旱、少雨是该县主要气候特征,给虞城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全县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基本上形成了兴利与除害相结合,中型与小型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历史上“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变,为改善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降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土质保水性能差等不利因素仍是制约虞城县农业发展的瓶颈,所以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进行调节,是提高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

2.水利设施在农业抗旱中的重要性

虞城县历史上旱涝灾害发生十分频繁。据史料记载:自明代成化三年(1476年)至1949年,本县共有40多个年份发生大旱,平均12年一遇。当时人民群众受条件所限,没有水利设施,靠天吃饭,小旱小收,大旱颗粒不收。自1959年至1986年计干旱49次,平均1年1.8次,其中重旱20次,平均3年2次,累计受旱面积115.3万hm2,成灾面积57.5万hm2。严重的干旱灾害造成农业欠收,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水利设施建设,虞城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逐年加大,打井配套和引黄配套两个灌溉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巩固发展,确保了在严重干旱灾害下夺取农业丰收。例如1994年旱灾,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当时的水利设施,全县有22万人次参加抗旱,行动机井7500多眼,抗旱浇地4余万平方公顷,补种秋作物0.5万hm2,抗旱增收粮食1.59亿kg,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再如1997年旱灾,全县共投入抗旱人员16万人次,行动机井11380眼次,提灌站2处,抗旱浇地14.4万hm2。抗旱灌溉的平均每hm2产粮比靠天收的平均每hm2增加13.3kg,当年全县抗旱增收粮食26.18亿kg,净增收入12.58亿元。2008年的冬春特大旱灾,全县在动用已有的水利设施进行抗旱的基础上,又新打机井848眼,修复旧井1885眼,修挖各类引水沟渠168km,新增各类水利灌溉设施3650台套,由于极大地改善了全县水利灌溉设施,使当年的春小麦产量较往年还略有增长。历年的抗旱效益如此显著,虽然是各种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水利设施在农业抗旱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且愈是干旱年份水利设施在农业抗旱中发挥的作用愈大,收到的效果愈突出。

3.水利设施的现状与问题

3.1 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灌溉设施老化失修

水利设施在抗旱减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抗旱效益的更好发挥。由于在水利建设上,长期存在着重建轻管的倾向,致使一些水利工程失修、老化和损毁,加之缺乏必要的维修、改造资金,工程长期带病运行,致使工程效益衰减严重。尽管近年来虞城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但是在资金的使用上仍显得捉襟见肘,杯水车薪。

3.2 设计标准低,工程质量差

虞城县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工程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率低,造成工程“先天不足”。加之工程已运行了30多年,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如水库工程不同程度的出现渗漏、软基、涵管断裂、堵塞及蚁害现象,这些病险水库有的需降低水位运行,严重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有的带病运行,这样势必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失事,将会造成惨重损失。一些堤防工程存在着堤顶高程偏低、堤身断面单薄、土质差、堤身堤基渗漏严重等问题。

3.3 水库工程配套不全,影响了水库效益的发挥

在修建石庄、王安庄两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中,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只重视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对渠系配套的建设和管理,使受益范围窄小,影响了灌溉面积的正常发挥。每遇到干旱放水季节,上游淹死,下游旱死,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4.措施及建议

4.1 加大水利建设和政府资金投入力度

水利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兴建新的水利设施,政府应承担建设的主要任务,把水利建设纳入地方预算和财政预算基本建设范畴,设立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各级财政每年对水利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借助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实保证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水利资金全部用到水利建设上,保证水利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

4.2 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

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一是积极与上级政府部门联系,努力争取专项资金。二是认真落实配套资金,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三是积极引导农民筹资投劳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小型水利建设;四是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增强项目资金的透明度,确保发挥投资效益。

4.3 强化工程管理机制

为保证水利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应坚持建管并重,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认真落实各项运行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如在机井管理上,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对个人投资的机井属投资者所有,井长由机井所在地块主人担任,村委投资的机井由村委集体所有,指定机井工程所在地块户主为管护人等。这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做到了有人建、有人管、有人修,确保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

4.4 大力推广现代灌溉技术

农业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因灌溉技术落后而导致的过度浪费问题。对于后者则主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水技术来提高农业用水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水资源的作用。同时,也应加强农作物的筛选工作,重点推广耐旱性强的农作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确保粮食增产。

4.5 重视生态环境,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在强调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同时,还要重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地绿化工作,提高土壤中水分的涵养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逐步形成特定区域内降水、储水和用水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虞城县机井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河南虞城:春节里的暖心“饺子宴”
河南虞城:春节里的暖心“饺子宴”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护秋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虞城县
防汛抗旱
农用机井管理
虞城一村民破坏基本农田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