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探讨
2012-04-10奚继军
奚继军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也不断加快,市政工程质量逐步走上系统法轨道,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关系着城市化建设的成败,施工阶段是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性阶段,因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一、市政工程的特点
市政工程有其独有的特点:一是市政工程是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其产品为公众使用;二是市政工程的投资效益不是项目本身发挥,也不是短期内能产生效益。长期以来,市政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管理不规范,法规滞后和执法不严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管理和素质与城市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不尽人意。
二、市政工程前期施工质量
(1)参与工程计划与施工的人员都要对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进行详细的学习,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同时根据该目标制定工程质量管理的计划,建立和完善项目部门关于施工技术、质量等问题的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工程技术质量管理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
(2)在进行施工之前,所有参与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应当对施工图纸进行熟悉,对图纸的内容、要求以及施工的特点进行了解;同时,编制施工组织程序,对于施工过程中关键性的分项要分别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根据规定的程序对该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批。对参加施工的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特殊工种进行资格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使项目部每个施工管理人员都要明确所担负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安全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熟悉现场。项目部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熟悉现场地形、地貌,环境条件;掌握水、电、劳动力、设备等资源供应条件;并应核实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构筑物、河湖、绿化、杆线、文物古迹等情况。
(4)进行测量复核及建立测量控制网。项目部对设计单位所交桩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复核测量,对校核无误的桩位进行栓桩控制,并建立测量控制网、线、点,避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1.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 构配件等的质量控制
合格的工程必须要用合格的材料,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牢牢把住材料关,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杜绝不合格材料上工程。无论钢材、水泥、砂石、砖瓦、混凝土管以及一些半成品、成品、构配件等都要经过严格检查,从外观几何尺寸到实验室的抽样检测,从出厂合格证到化验报告,只有确保了材料的合格、安全,才能为放心的工程质量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些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市政工程施工中所需原材料、成品或预制构件的品种、规格、型号和强度等级等,首先应符合设计要求;另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的标准规定。国家或地方明令淘汰、禁用的产品严禁使用。
(2)工程所用的主要原材料、构配件等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并妥善保管。首先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质量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口产品的商检报告及证件等,否则不得验收;其次,检查产品的外观;另外,还应按规定在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下,送样到具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复检试验。各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专检等质量控制
每个分项工程的每道工序开工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参加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及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从图纸设计、施工程序到交叉配合、成品保护,都要有详细交底,其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技术安全措施、规范要求、质量标准、有关设计变更等,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技术和要求,并有详细的交底记录。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要有质检人员在现场进行现场监督控制,发现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成品和设备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有权制止,必要时可向项目经理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首先技术人员应及时填写工序自检纪录,并将各种资料分档保存;其次,必须有现场质检员或技术负责人对工序质量予以检验评定(凡属隐蔽工程,质检员填写自检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单并通知现场监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2.以工序质量控制为中心,设立质量控制点
以工序质量控制为中心,设立质量控制点,就要要求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正常情况下,每星期进行一次工程质量检查,每道工序进行至少一次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不做整改或不按要求整改的,将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使施工质量不断提高。对整体质量评优,就必须确保有优良的分部工程。在每一分项验收达不到优良标准的,必须返工,绝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
3.把好工程项目的验收关
工程验收包括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各种验收有各自的程序和参加人员,验收后要做好施工工程的成品保护。只有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按照国家验评标准对施工过程的每道工序都严格验收,才能保证工程最后的竣工验收满意、放心。
四、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措施
1.增强施工单位质量意识
施工单位应该从意识上增加工程使命感与责任感,城市建设离不开市政工程,市政工程是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给人民群众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在实际中应做到吸取经验和教训,以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对于反面教材常拿来敲响警钟。
2.落实施工单位质量责任制
实践证明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质量责任制,实行每一级都必须负责的制度。不论工程大小,必须指派专人负领导责任。勘探、施工、监理、物资供应根据分工分别对各个环节负责,落实到具体某个人负责相应的责任制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直接追究对应的责任负责人。
3.切实加强市场信誉的约束能力
当前加强诚信建设工作日益重要,我们要严格执行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试行)》文件中的规定,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和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理单位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以及不符合工程技术标准等进行记录在案,将不合格的责任主体逐出建筑市场,促进市场规范以保证工程质量。
4.实行现场跟踪工程施工的方法
许多的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是现场跟踪检查发现的。质量管理人员切实做到勤跑工地,勤于观察和勤于记录。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和解决问题,把质量问题从源头上消失,减少损失。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监督施工人员,针对现场施工材料等进行随时抽查,遇到质量问题,施工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共同解决。
5.增强强制性标准执行的监督
工程强制性标准用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保证结构使用安全,必须严格执行。加大处罚力度,根据《建筑法》等有关规定对违法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纠,针对建设单位干扰施工设计、监理单位降低质量、施工单位违反强制性标准及不按图纸施工偷工减料的,监理单位职责没有履行的,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坚决给予处罚,确保质量监督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6.高度重视设计质量
目前,国内的市政工程较多,设计工作量较大,难以做到精心设计,监督管理设计单位的体制尚不健全,因此经常发现设计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设计资料与实际情况不吻合的问题。设计质量对施工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桥梁桩的施工,监理人员经常要求钻得深些,不敢及时终孔,入岩深度达到要求数倍,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存在质量隐患。
7.提高设计人员的水平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中的质量问题,许多是关于新工艺和新技术,专业性较强,有的设计技术已突破了设计规范,工程设计人员应做到对标准强制性文件进行跟踪学习,尤其针对新技术规范进行加强学习,尽量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
8.加大环境治理建立监理队伍
市政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战线长、涉及远外层协作量大的特点,气候、环境对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特别大。混凝土道路路面工程施工中,应当做好防雨、防冻、防晒等施工的准备;零度及以下施工时必须对混凝土路面采取保温措施;高温下施工时又必须采取遮阳和及时养护的措施;雷雨季节施工时还必须做好防雷雨的各项保护措施;沥青路面施工时,更应注意施工时的温度,低温、雨天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施工,对沥青路面工程的质量影响尤大。桥染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大部分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恶劣的施工环境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低温下对砼强度的增长也会在时间上有相对的延长,再由,长距离的管道工程,尤其是大管经的管道工程,地下水位的控制对管道基础的影响也很大。施工中都应当予以重视。市政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理是一项项目多、难度大、任务重的工作,由于其是综合性的工程,对于普通专业人员来讲,一般只精通于自己所学专业,对于监理工作很难胜任,因此要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胜任监理工作。
9.完善质量检测设备;健全监理制度
在中小城市中,市政工程质检设备落后,精密仪器匮乏,不利于监理工作的开展。质量检测除依靠先进的设备外,还要依靠人与设备的有机结合才能出优良的工程。监理公司必须制定严格的检查方法和质检标准,遵守诚实、公平、信用、合理原则,把好市政工程质量关,建立奖惩制度,在进行工程监理时秉公办事,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质量信息及时反馈。
结语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管理和施工人员都具备非常高的素养,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自觉的遵守各项施工程序的规定,用理论指导施工实践,不断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使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于天生.全面质量管理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关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流2003.(08).
[2]谢荣翠.李晓路;浅谈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
[3]张蕾.周建华;浅析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J].科技广场,2010,(02).
[4]郑建英,胡淑香.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的若干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经济[J],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