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感到责任
2012-04-10王春燕
王春燕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两百多年前的西方伦理学著作,并不是单纯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所阐述的观点能够跨越时空,历久而弥新,所以温家宝总理多次推荐党政干部阅读这一经典,我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将这本经典读完。《道德情操论》一共修改过六次。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其特有的严谨和细致,科学的逻辑思维及富有想象力的形象思维,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道德情操论》中他指出,人是高级的“社会人”,对物的追求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感觉”,人是复杂的,不仅有私欲,也有情操。
亚当•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保持和谐的奥秘。在他看来,人天生是社会的动物,时刻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中:为了顾及他人的感受,人不得不对自己原始的激情加以节制和改造,从而产生羞耻心和荣誉感,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从日常琐事和人情世故之中引发出深刻的哲理,如同一位深明事理的老人在絮叨家常,不知不觉之间令人深受感染。这种贴近凡人生活的智慧,跨越了时代和国界的局限,打破了学术的高墙,让每一个普通读者都能受益匪浅。
经济学家邹恒甫说:“其实亚当•斯密一生中非常看重《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他的《国富论》揭示了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而《道德情操论》则指出人的精神属性是利他的。亚当•斯密去世前曾经想把《国富论》这本书烧掉,单独留下《道德情操论》,因为他担心《国富论》会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样被胡乱打开。”
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许多人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逐渐迷失了自己,在追求财富、满足私欲的道路上越行越远。而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道德情操论》于我们而言就像一面明镜,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到自己,去明白我们内心真正的渴望,去了解我们心中实质的追求。不被欲望蒙蔽,在纷乱浊世中拥有一双慧眼,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对于现时代的每个人都是及其重要的。
一、洁身自好,谦虚谨慎。
亚当•斯密认为:“人之所以一心向上爬,就是为了想得到他人的尊敬和钦佩,想得到这些只能用两种方法:一是升官发财;二是洁身自好。不同的道路又导致了不同的心理状态:一种是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一种是谦虚公正。前者虽然带着光环,却华而不实;谦虚谨慎的人显得虽然很得体,但除了那些慧眼人之外,很少有人注意。大多数人总是目光短浅地注视前者的财富和地位。后者虽然低调,但却是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是社会的栋梁。我们若要效仿,也应该选择后者,不应该选择前者。”
洁身自好是极好的美德,而对于我们政府工作者,这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必须遵从的规范。王安石说:“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只有为官清廉,才能做到寡欲、心平,否则,推行法制就没有保障。只有清廉,才不会因情害法、因私枉法,才不会放纵罪犯、冤枉无辜。读了《道德情操论》,明白了贪官污吏的本末倒置,他们被虚荣之心、被舒适安逸的生活状态迷了眼,而这一切,只是来源于他们对幸福和完美的抽象的想象,他们原是希冀借此获得他人的尊敬和钦佩,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但却不幸本末倒置,被欲望指引,被物质蒙蔽,最终忘却了自己追求财与权的出发点。
谦虚谨慎,实际上我们的先贤也有很多的教诲。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经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做事到结束都像开始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发生;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也说过:“慎而思之,勤而行之”。考虑事情要谨慎,三思而后行,做事情时要勤奋;而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也提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致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这句名言,更是成为凝聚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一个无知到有知、由浅入深逐步认识的过程。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有才华,但对世界的认识和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是有限的;一个人无论经验多么丰富,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难以考虑周全,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在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持谨慎态度,切忌急躁轻率、鲁莽冒失。从近期反腐警示教育中一些干部犯错误的教训来看,不洁身自好、谦虚谨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先公后私,谨慎用权。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党员干部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要做到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改革创新闯在先。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建筑行业管理部门手中掌握着全市建筑企业监管的大权,政策、制度一旦有所改变,就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出来打招呼,开后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都是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限度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运行的。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权力,应该明白“权为民赋,责重山岳”的道理,把权力看成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工具,而不是当成谋求利益的手段。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越应该保持头脑冷静,把持住自己,谨慎用权,勤勉工作。
三、自我慎纵,公平公正。
“友谊、仁慈、大度”,这些美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听任我们自己的选择;但在遵守正义时,我们感到自己按照正义行事,会比按照友谊、仁慈或者慷慨行事受到更为严格的约束。”
周恩来总理说过:“情义只有建立在人民的利益之上,才是伟大的、崇高的”。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社会交往中坚持讲党性、讲原则、守纪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防止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坚持按照正义行事。
亚当•斯密认为正义这种美德不同于仁慈等其他的美德,它是用压力强迫人们在遵守,对它的遵守并不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愿,谁违背它就会招致愤恨,从而受到惩罚。他在18世纪就提出:“当权者可以强制那些在他管辖之下的人,彼此按照一定程度的礼仪行事。这种强制普遍为人所赞同。市政官员可以制定法规,这些法规不仅禁止公众之间相互伤害,而且要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行善。”
建筑管理,管理的是整个行业状态,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的发展,行业的平衡。在工作开展中,既要确保行业规章制度的运行,在建工程的安全状况,也要时刻“以人为本”,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要时刻端正心态、摆正位置,自觉将自己置于组织管理、纪律约束和群众监督之下。特别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应该能够坚持原则、恪守道德,绝不能言行相悖、表里不一。我们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谨防手中的权力被人利用和赎买,使自己被权力之剑所伤。不管是面对政府机构、企业老板还是建筑民工,我们都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正义为导向,做到无愧于老百姓。
高尚的道德是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加强修养、保持本色的有效途径。当然,提倡谦虚谨慎不是胆小怕事,提倡谨慎用权不是固步自封,提倡公平公正不是患得患失,而是希望我们出言和做事都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情感是人类共有的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而我们要做的是从高尚的道德情操中提炼出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对人民负责,要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细致严密。责任的履行往往要和勇敢结合在一起,表现为谦虚、公正、廉洁、利他,要胆大而心细,讲究策略而又注重成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