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规划

2012-04-10马雅楠于善蒙胡春璐

河南建材 2012年2期
关键词:防灾空间

马雅楠 于善蒙 胡春璐

郑州市人防工程设计研究院(450000)

0 前言

城市综合防灾是地上地下有机联系的整体,大量的地下空间必然是城市综合防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要想保证灾难到来时有足够的安全避难空间、救护场所和疏散通道,就必须要充分有效地来发利用地下空间。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联系起来,提高总体防灾抗毁能力,实现地下空间主动防灾。

1 地下空间主动防灾

近些年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断发展,就是响应国家的政策,主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在和平时期将建设与人防相结合,保障在非和平时期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主动防灾有两方面的含义:①为了满足平时经济生活的需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要主动兼顾防灾;②将地下空间作为防灾工程的重要部分,主动利用地下空间防灾。

2 地下空间在防灾中的主要功能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是以预防战争等自然或人为地极端灾害为对象,因此,我国城市的防灾是按战时用途,将地下空间的利用分为防护工程:地下空间兼顾防护要求的工程和普通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平时的开发利用是为了满足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通常分为六类:地下交通空间、地下商业文娱空间、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地下基础设施空间、生产经营空间、仓储物流空间。结合灾害类型对城市的威胁程度,地下空间按其灾时的又可分为四类:避难空间、疏散空间、救援空间、仓储空间。

3 地下空间的抗灾特性

地下空间具有抗暴、抗震、防毒、防护火灾、风灾、洪灾的特性。

1)地下空间覆盖在结构上部的沿途介质发挥了重要的消波作用。对核爆而言,空气冲击波遇到地面建筑时,迎爆面将会形成比入射超压提高2~8倍的反射压力峰值,对地下结构来说,经过一定深度的覆盖层后,冲击波的动荷效应会被大大减弱。岩土的覆盖层对核爆的光辐射、早期的核辐射、放射性污染等杀伤因素都具有屏蔽功效。

2)地下空间的抗震特性,在同一震级下,跨度小于5 m的地下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一般要比地上建筑物提高2~3个烈度等级,在发生地震时,地下建筑被岩土介质所包围,对其结构自振具有阻尼作用,并为结构提供了弹性抗力以限制其位移的发展。因而,地下建筑埋设越深,抗震性能越高,只要通往地面的出入口不被破坏或堵塞,人员在这样的地下空间内是安全的。

3)有毒化学物泄露及核事故造成的放射性物质的泄露,对城市居民的危害十分严重。在现代的战争中,如果有核袭击和大规模使用化学和生物武器的情况,对于地面上的人员防护非常困难,但对于地下封闭的空间只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有毒气体的进入其中的人员是安全的。

4)地下空间的介质具有一定厚度,地下建筑结构的覆土具有一定的热绝缘,具有天然的防火性能,地下建筑的防护设计满足早期核辐射的要求以后,城市大火对其内部人员基本没有伤害。

5)地下空间由于有地面覆盖物的保护,风只能从地下空间吹过对地下空间影响极小,很明显,地下空间具有极强的防风能力。

6)地下空间在自然状态下并不具有防洪的能力,遇到城市局部或者全部遭到水淹时,时常有向地下空间灌水的现象发生,成为地下空间内部的一种灾害,因而,地下空间防洪能力差是防灾特征的缺陷。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储水或者修建水库来调节水势和用水。

4 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规划内容

地下防护工程是战时和灾时人员掩蔽和物资掩蔽的主体,而地下防护空间规划布局形式是影响防护系统整体防护效率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规划布局形式是地下防护规划目标之一。因而地下防护空间的布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地下空间的布局应该与城市现在或者未来的布局相一致,这样在抗灾过程中有助于疏散人群进入地下防护空间。2)与城市功能分布相适应,城市地下防护空间要与城市地面功能相适应。在居民居住区,要修建人员掩蔽和应急避难工程;重要设施周围,配备建设救援队、抢修抢险队设施和人员;根据人口密度和分布来配备医疗救护和配套工程。总之就是要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建设和布局。3)与地下空间开发相配合,地下交通项目尤其是地铁的发展很迅速,因而要发挥地铁沿线战时灾时的机动防护能力。就是要以重大地下空间建设项目为源,与之相连接而形成地下空间网络防护体系,形成规模优势。

5 地下空间综合防灾的意义

将地下空间的合理防灾与经济建设、城市布局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地下空间主动防灾功能,在城市地面交通发展受限时,地下交通能够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 陈志龙,刘宏.城市地下空间整体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童林旭.地下建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 陈立道,朱雪岩.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防灾空间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防火防灾”大作战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