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衡桂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改善技术

2012-04-10

湖南交通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绿化高速公路公路

陈 江

0 前言

当前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对促进沿线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沿路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兴建高速公路有大量劈山、挖土方、填方、架桥等建筑工程,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破坏、桥梁隧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因此,高速公路建设中沿路的生态恢复,已成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湖南省正处于高速公路建设大发展时期,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当年湖南就有邵阳至永州、邵阳至怀化等9条共计858 km高速公路在建。2007年,先后有长沙至湘潭西线、醴陵至湘潭、邵阳至怀化、怀化至新晃4条共计362 km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08年,相继开工建设的永蓝高速等12条高速公路,年底通车的常吉和韶山高速公路都面临着生态恢复问题。

为此2011年12月笔者对湖南境内的长常、常张、常吉、邵怀、衡炎等多条高速公路的绿化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对沿线生长的植被类型及植物种类进行实地考察、对比分析,为衡桂高速公路的生态绿化与景观改善提供了宝贵的科学理论依据。

1 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改善的基本原则

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改善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工程结构物达到尽可能的协调,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调整公路景观逐渐趋向完美,达到路景交织协调、流畅安全、舒适优美。笔者认为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改善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

高速公路的景观与绿化设计应以安全为前提,确保绿化景观效果对行车安全不构成干扰,并且具有一定的交通导向性。植物不能遮挡标志标牌,标志标牌有效视距范围内以小乔木及灌木配置为宜,以确保视线通透,在公路弯道内侧及路口附近保证通视条件,保证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安全、司乘人员视线的安全等。

1.2 改善环境与整体协调性原则

环境保护与恢复是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的基础。绿化是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植物的组成和布局与公路的总体环境相协调,可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景观质量,缓解驾乘人员心理压力,利于行车安全的效果。

高速公路是一个具有线性特征的工程,纵向跨度大。在景观环境设计中,要求将高速公路自身的平纵线形、路基宽度、桥隧、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等与沿途地形、地貌、生态特征以及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考虑,使高速公路这一人工系统与沿线自然系统和其他人工系统配合协调,并努力使高速公路在满足运输功能的基本前提下,完善原有景观环境。高速公路上的各种人工构造物的造型与色彩应考虑景观效果和驾驶者的视觉效果,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各种构造物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1.3 自然协调性原则

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将沿线自然和谐的景观展现在公路使用者的眼前,是公路设计者和建设者不断探寻的目标。高速公路景观改善应重点体现对原有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以及高速公路主体与原有自然及社会环境的相融。植物绿化选择上与公路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使公路有机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同时要在施工中贯彻“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思想,尽量减少人工痕迹,使公路这一人工系统与沿线自然系统和其他人工系统配合协调。

2 衡桂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工程设计

2.1 项目概况

衡桂高速公路是湖南省规划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的第三纵岳阳(湘鄂界)至临武(湘粤界)的南段,是湘潭至衡阳西线高速公路在湘南地区的延伸段。主线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 km/h,整体式路基宽33.5 m;衡南连接线采用设计速度为80 km/h,路基宽度15 m的二级公路标准;常宁连接线采用设计速度为80 km/h,路基宽度12 m的二级公路标准。新田连接线采用设计速度为60 km/h,路基宽度12 m的二级公路标准。

本项目位于湖南省南部偏东位置,地势总体北低南高。最高海拔高程603 m,最低高程50 m,地面标高一般在120~300 m之间。路线大致平行于近南北向分布的湘南成矿带,路线走廊带所历经多为湘南丘陵、岗地、中低山地为主,多夹溶蚀洼地。经过的主要县市为:衡南县、常宁市、桂阳县、嘉禾县、临武县、宜章县。

由于本项目路线里程长,空间跨度较大,气候特征呈现较明显的变化。其中衡阳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春湿多雨,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项目区域内郴州段属华中地区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兼具光温丰富的大陆气候特色和降雨充沛、大气温润的海洋气候特色,温暖湿润,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冬寒夏暑。

2.2 设计目标

本次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体现衡桂高速公路项目的特色,在确保满足行车安全,稳固边坡,防止水土流失等主要功能的同时,力求改善公路景观、美化环境,实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2.2.1 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通过对该高速公路沿线地形、地质、植物生态资源、植被空间形态等进行深入的评估、分析和认识,对建设中受影响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提出整体的景观规划思想。在此基础上力求创造源于自然、融于自然的公路景观,真正做到恢复和更好地建设该路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2.2.2 源自本土文化的生态景观体验

充分挖掘和利用沿线各地的本土文化资源,赋予该带区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突出深厚的本土文化特色。并在保证道路安全性、经济性、便利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引入环保、生态、美化、人文的概念,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3 设计内容

衡桂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工程设计内容包括:上边坡生态防护、中央分隔带、路侧、互通、收费站及服务区(停车区)绿化景观设计。

2.3.1 中央分隔带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或分道行驶的隔离带绿化设计主要满足遮光防眩、引导视线和改善景观的功能。在满足交通防眩、诱导视线等多种功能的前提下,同时丰富路域景观,减少视觉疲劳,力求创造舒适、安全、富有地域特征的线性快速行车环境。

由于中央分隔带土层薄、立地条件差,树种主要选择常绿、耐热、耐干旱瘠薄、耐修剪、生长较慢的树种,因此在衡桂路依然以常见的塔柏为主体,在起点、中点及终点位置搭配红叶石楠球和法国冬青为加强段,在全国油茶之乡常宁境内采用茶花球和塔柏搭配凸显当地人文特色。地被植物仍以铺设草坪为主,局部加强地段两侧增加杜鹃和金叶女贞小灌木点缀,种植形式的变换控制在10 km左右。这样既满足遮光防眩、引导视线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又丰富了路域景观。

2.3.2 路侧

道路两侧绿化带通常指边坡、碎落台、填方路段、隔离栅内侧绿化带绿化。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路基边坡,稳定路基,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丰富公路景观,隔离外界干扰。主要采用乔、灌木相结合的形式,在树种选择上应遵循落叶与常绿间植,或落叶与常绿乔木连续栽植,达到层次分明,丰富景观的作用。

1)碎落台。

碎落台以常绿花灌木或间植小乔木为主,运用了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红继木、春鹃球等常见乡土树种搭配观花或观叶的花石榴、紫叶李;在挡土墙位置采用法国冬青绿篱形式予以遮挡,并在其顶部采用常春藤或迎春与以呼应,从而感觉是一支威武之师守卫在道路的两侧;宽平台处根据实际情况栽植两排或多排植物,乔灌搭配层次分明,并在沿线取弃土场适宜位置增补小景点。在地被的选择上放弃了以往的草皮满铺,而改为撒拨草籽花草混播,目前两侧绽放的波斯菊也成了碎落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路堤。

路堤处根据坡面实际长度以及全线土质情况的不同选择了香樟、杜英、大叶女贞、樱花以及桂花等常见且易成活乔木,并在低填方路段处种植花灌木或小乔木予以搭配(如花石榴、木槿、木芙蓉等),兼顾美化环境、注重季相变化,从而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师法自然。

2.3.3 互通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乘人员的视觉中心,也是高速公路进出口城市最感观的第一印象,规划在满足行车安全等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基地周围生态环境。互通立交绿化主要起诱导视线,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丰富道路景观的作用。绿化以植草为主,辅以同时满足行车功能和景观要求的花灌木和小乔木树种来点缀,体现乔灌草、高中低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植物的配置方式采用“树块”和“色块”相结合。“树块”以乡土树种组成块状的植物景观,体现生态效益;由花灌木组成的“色块”与互通区的交通流向相协调,形成具有一定寓意的图案,并构成一定的交通导向性,从而形成了从内到外,从高到低,层次分明,景色各异,风格统一的绿化景观。

2.3.4 收费站及服务区(停车区)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其管理楼是收费管理人员工作的地方。车辆驶入收费区后,车速减缓。所以,收费区在设计时应予重点考虑。例如可用彩色植物色彩渐变等方式,提示车辆进人收费区。管理楼是收费管理人员工作、休息的地方,在设计时应考虑美化和防噪音的问题。

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主要供司机及乘客作短暂停留,满足车辆维修、加油及人员餐饮、休息的需要。景观绿化设计主要考虑结合公路周边地区的风土人情,既要具有亲切感,又要表现出公路所经地区的地域特点。景观绿化除周边大块绿地需要与周围环境背景相协调外,其建筑、花坛、广场、绿地主要采用庭院式园林绿化手法,充分应用园林植物个体特征和季相变化造景。在植物造景的形式上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造景手法可丰富多样。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由于受到工程投资、人文环境、进度等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通常滞后于公路的边坡、路基和路面设计,绿化设计的周期较短,设计中缺乏对工程、景观、生态等多学科系统的综合考虑,往往做得不够细致、到位,忽视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生态理念。因此,加强对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的改善既是公路建设本身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1]王祖善.青海省高速公路绿化设计[J].青海交通科技,2009(1):47-48.

[2]金东日,许东海.公路路域环境生态恢复的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交通技术,2007(12):89-91.

[3]李宇伟,王新民,魏志华.关于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生态恢复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8(4):97-98.

[4]许冲勇,翁殊斐,等.城市道路绿地景观[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范玉洁,李 纶,杨碧聪.保龙高速公路景观生态建设体系中乡土植物的选择和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8(4):45-46.

猜你喜欢

绿化高速公路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高速公路与PPP
沙湖立交绿化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