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文化认同的构建
2012-04-10李春燕
李春燕
近年来,中医一方面凭借自身独特的疗效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借用西方医学领域中先进科技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使中医在当今世界有了更快更全面的发展,在某些医疗领域如针灸等甚至出现了全球性的“中医热”。但是,在中医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国内对“中医是否科学”的质疑之声仍未消失;国际上,中医学仍被定义为“替代医学与补充医学”,中药仍没有取得等同于西药的药品地位,只能以保健品的身份出现。在这个医药事业发展全球化的时代,如何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可,使其能够获得长足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2011年12月2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抓手。”笔者认为,中医药独特的文化本性决定了解决中医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遇到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是要从文化建设入手,构建中医药文化认同。
1 中医文化认同度和中医药事业的涨落
文化认同是人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这种共识与认可能形成支配人类行为的思维准则与价值取向,文化认同一旦形成,事实上也就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支配人的行为、创造、左右人的观念的认同体系[1]。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生命、疾病、健康等内容的文化体系[2]。中国传统文化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易学的思维方式、道家的养生学、儒家的伦理思想、释家的修持之道都对中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中医从基本概念到理论、方法,从思维方式到治疗手段都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而在西学东渐以前,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统治地位毋庸置疑,因此国人对中医文化的认同度很高,这种较高的认同度反过来又为中医药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二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支持的良性循环。
但近代鸦片战争开始后,西方的坚船利炮动摇了当时的中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并且随着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不仅逐渐在数学、天文学、农学等许多领域取代了中国传统的知识体系,而且极大动摇了国人对中医的文化认同,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知识的典型代表的中医药的地位日益式微,进入困境重重的尴尬境地。近百年以来,多次出现过中医废存之争就是一个例证。表面上看,这些争论的焦点是“中医是否科学”,但仔细研读中医存废之争的过程,不难发现,中医药的命运实际上是和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联系在一起的。自从20世纪初,当整个社会思潮倾向于推崇西方文化时,不仅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批判和抨击,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也随之受到各种质疑与责难。时至今日,仍难以逃脱来自上个世纪除的质疑。20世纪是西方文化与科学在中国广泛转播、迅速发展的100年,也是中医药面对挑战的100年。早在20世纪初,以余云岫为代表的人即公开提出废止中医的主张,时至今日,许多不断改头换面、重新包装的的“余云岫”仍在时急时徐地阻挠中医的发展。2006年,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指出“中医不科学,中医绝大部分概念和陈述没有经验基础。而且提出中药也都是些污物、异物、毒物,不但需废医,更需要废药”[3]。目前仍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医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用药经验有可取之处,属于经验学科范畴,可以加以保留,但中医理论(文化)应该废除,如“反伪科学斗士”何祚庥就明确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知道了,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其观点最大的特点是以文化为切入口攻击和否定中医药。中医在捍卫自身存在的正当性抗争中,一度处处被动挨打,甚至有些狼狈不堪,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及文化遭到彻底否定,中医的悲惨境遇只不过是中国文化命运的缩影。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加深,中医文化的认同还面临着由于文化全球化而带来的的危机。
2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医文化认同的危机
文化全球化指世界上各民族、国家或地域文化间广泛而快速地互动的现象与历史进程,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向全球文化系统发展的一种趋势[4]。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各种文化有更多的机会平等交流,融合互补,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冲击的机会和程度也随之增多。以医学文化为例: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西医文化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就对中医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中西医结合的过程,不仅是科学技术层面的结合,更多的是中西医文化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医药文化认同感的强弱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强烈,那么在西医文化的冲击下,不但能够存在,而且能找到新的发展、新的社会定位,焕发出新的生机。但是,如果没有强烈的文化认同,那么在西医文化的冲击下,中医药文化在和西医文化的融合中,很容易迷失自己。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中,中医文化认同的构建尤其要注意“文化霸权主义”对自身的消殚作用。文化霸权主义是指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凭借自己经济、政治优势,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的思想。理论上来看,文化全球化可以使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影响、合作互动,使文化的共性得到发展,而且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推广到全球并不意味着抹杀各种异质文化的个性,因为只有个性文化的存在,共性文化才有生存的载体和基础。照此看来,文化全球化对于中医文化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机遇,一方面它有利于中医文化吸纳多元文化中的精华、促进自身的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全球化给中医文化提供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可能性。但在现实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推广自身价值观、确保自身意识形态安全,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凭借其经济与科技上的强大手段,积极谋取文化的主导权,导致各国的民族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同化”或者“弱化”的困境。中医文化也难以摆脱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出现文化认同危机。众所周知,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模式,首先是谋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过程中,再不遗余力地把西方国家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推向全球,最终导致全球化过程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向欠发达地区推销其精神文化产品和价值观,传播资本主义的世俗生活方式和典型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念,力图使处于非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民众直接或间接地认同西方的价值观,转而怀疑和否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种趋势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为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目前网络传播所载送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正在动摇着人们既有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进而造成人们精神困惑,消弱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发掘、重构、输出”三步走的中医文化认同构建策略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医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需要根据全球各种因素的变迁不断调整。
首先需要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利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积极发掘出中医文化中的优势,对中医文化的特色进行批判性认同,要在同各种外来文化的交流中,正视外来文化的冲击,正视外来文化的优点。通过人类文明发展史可知,各种文化之间是可以相互交叉、渗透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可能会产生出创新的火花。在当今医学文化中占优势地位的西医文化正是在借助多种文化、多种学科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取得最多成就的,因此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医文化认同,也需要和各种外来文化交流。 著名中医邓铁涛曾说:“要想完成中医药学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发展,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不采用多学科的最新成果是无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中医之振兴,有赖于新技术革命。”可见,结合多种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西医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来发展中医、构建中医文化,是中医文化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也将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但是,在借鉴和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合,对于来外文化必须彻底分析并且要适度引入,如果盲目照搬,为了得到认同而拔苗助长,反而会导致中医文化变得不伦不类、不中不西,更谈不上对其认同的形成。
其次,要在理解、宽容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重构中医文化,使中医文化与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全球化的要求相适应,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医文化在深层次上得到全面发展以及世界范围的认同。应该看到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医文化强调“治未病”的理念与医学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之间是相互关照、相互吻合的,这不仅预示着中医文化与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全球化的要求相适应,也是在世界范围内中医文化认同得以构架的重要基础。现代医学模式经历了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即将进入一种更为先进的科学的医学模式,即“病人开展的自我保健和预防)与被动(医生开展的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新世纪医学模式[5]”。中医文化中许多优势特色正是未来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所擅长的预防、养生以及辨证施治、整体观与天人合一等理论和实践,都将是未来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把中医分为针、灸、砭、药与导引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导引医学属于内源性医学,它特有的呼吸运动、肢体运动与自我穴位按摩于一身,它是未来医学精粹中一个科学、实用组成部分[6]。”中医文化完全可以顺应未来医学模式的要求,使自身的文化认同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正如卫生部长陈竺所言“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
最后, 积极输出中医文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世界上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越来越多,因此各个民族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文化的多元性需要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因此可以通过积极输出中医文化,在更大范围内构建和中医文化认同,使中医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体系中重要的一份文化资源。当然,中医文化认同在世界范围内的输出和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据文献记载,从公元5、6世纪起,中医文化逐渐传播到日本、印度、朝鲜、越南、阿拉伯等地区,这是中医文化得到世界认同的第一次活跃期,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医文化再次走向世界,在这次活跃期中,中医文化凭借其中的针灸文化作为排头兵迅速传播到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谋求世界范围的文化认同,这是一个前景看好,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任重道远的过程。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其基本知识难以在短期内被各国公众所了解,是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医文化认同的困难之一。在加上国内外的中医药医疗市场上存在鱼龙混杂、管理不严的现状,一些因为缺乏中医基本知识而导致的偶然事故,往往被西方政府及其媒体过度宣传,给中医文化的认同构建带来恶劣的影响。这种情况要求中医药要能够更加积极的“走出去”,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和民间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关于中医药的英文版网站,向国际宣传中医药的力度严重不足[7]。显然在积极整合国内相关资源的基础上,推动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扩大中医文化的国际交流,是提高中医文化的必由之路。具体措施包括:翻译中医古典文献中的经典著作,并通过发行外文版的杂志、创办外文版的网站,向世界各国和地区传播中医文化的核心理念;注重政府与国际组织间的交流,让行政力量在中医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继续扩大国外的正规中医教育和中医医疗活动,通过扎实的疗效为中医文化的认同提供土壤,等等。
总之,人的文化活动往往是受到已经形成的认同支配的,某种文化能否存在存在并发展,往往也取决于是否具备对其的文化认同。当人们认为一种文化有其存在的意义、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那么人们就会有足够的动机去保留、改进、发展这种文化;相反,如果人们认为一种文化没有存在的意义和现实需要,那么这种文化的丧钟也就必然被敲响。可见,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药的发展能否走向世界,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建立对其的文化认同,因此可通过“发掘、重构、输出”三步走的策略提高世界对中医文化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0.
[2] 何其灵.对中医文化研究现状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1,22(6):36-37.
[3] 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4):14-17.
[4] 魏海香.对文化全球化及其相关概念的考察与辨析[J].新视野,2008,(5):70-72.
[7] 董志林.中医药在海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