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旧档 百年中国的军人肖像
2012-04-09蔡逸枫
蔡逸枫
在和平年代生人的字典里,“軍队”很大程度上是个活跃在历史书籍和画册上的时间概念。
崇高感一般通过这样的时间错位产生:你拿着泛黄的,些许残损的,记录着战争进程的老照片,脚下正是他们为之浴血为之捐躯的土地。或许你脚下的土地早已高楼林立,亦或山花烂漫,甚至不幸早已荒芜,但在同一空间内的曾经,这些土壤都留下过军人的靴印,洒下过军人的热血——尽管时间让同一片土地如此不同,保家卫国的崇高感却总能满溢出老相片,引起你无可推卸的,恍若隔世的共鸣。
1906年,日俄战争期间的中国军队。这是两大军事强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
身为帝制支配下的满人少爷兵,头戴花翎弯弓搭箭,斗鸡走狗两不误,任由汉人扛着火枪当炮灰。终于,残阳败兵,西风瘦马,他们与大清一同沦丧。
而军阀是个复杂的词汇:他们割据一方,圈地为王,不为什么天下大同,只洒脱个王侯将相。兄弟各自为战不痛不痒,一腔抗日血,五色戎马装。时至今日,还总是有无数人津津乐道于段祺瑞政府是如何昏庸无能,张勋的复辟如何猥琐,张宗昌如何兵、钱、姨太太有多少“三不知”。而吴佩孚曾作为“中国最强者”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张作霖对日军“寸土不让”的故事,鲜有提及。只是被称为“军阀”者,或血气方刚,或吃喝嫖赌,无—不是真性情。
与寻常军阀相比,“国军”这个部队的建制要完善得多。他们埋葬了大清,剪掉辫子,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们帽徽上衬着天的青色,正中挂上白色小太阳。日本人打过来这些年,正是这些中华儿女赢得了最重要的胜利。
至于再后来,“国军”如何因为三大战役风雨飘摇偏安台湾,就是我们熟悉的故事了。他们说历史在此翻开新的一页,而这一页,清一色都是红。
军队,中国军队,自清末始就没有放弃过最坚决的抵抗。无论是大清的官兵,还是各路军阀,直到国共抗日,这片所谓积贫积弱的土地上始终传承着与贫弱的国力完全不对等的顽强军人本色。任由政体如何变,“军人始终代表着时代最强音。
有“军神”之美誉的蒋百里曾在抗战期间写过《国防论》,结论是“合万语为一言,信中国必有办法”。的确,坎坷强国路一路走来,无论是清军、军阀还是国军、解放军,只要军人还在,中国总有办法。
1.1925年11月,一名中国海军手持三筒机枪望着镜头。4个月前,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军事委员会设海军局。
2.1935年,抗战期间,一位身穿军装的女大学生坐在地上吃饭,这是她难得的闲暇时光。
3.1932年,淞沪抗战,上海闸北战壕中的十九路军。是役,中国军队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
4.1937年11月,南通沦陷后,法国警察设法控制住前往法租界避难的中国士兵。
5.1939年3月25日,行军途中进餐的中国士兵,几个人围着一盘并不丰盛的菜狼吞虎咽。
1.1950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在“反攻大陆”口号的号召下,国军女兵进行步枪射击训练。
2.1958年9月13日,天安门前的大街上,成千上万解放军高喊口号,拥护周恩来总理对台湾海峡立场的声明。
3.1961年,一排国民党的“蛙人”,组成了守卫金门的“沉默舰队”。他们身着海军短裤,手握鳍片,在海滩上听从指挥官训话。
4.1965年,一个解放军士兵在罗湖桥上为摄影师拍了一张照片,用于官方存档。
5.1970年代,上海姑娘们都要学会如何使用步枪上的刺刀她们是女民兵,训练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