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启示

2012-04-09

关键词:儒家道德德育

胡 峻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浙江桐乡311400)

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启示

胡 峻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浙江桐乡311400)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出现困境,本文在对儒家教育思想思考的基础上,对高职教育各环节的借鉴和启示进行阐述。从素质教育和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结合高职现代教育理念,对儒家教育思想的资源性价值作出新的诠释。

儒家;教育思想;高职教育;德育教育

引言

儒家思想是由春秋末年孔子确立基本的理论形态,经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学派和思想体系。德目规范成体系,道德教育思想内容深刻。儒家伦理道德是我国道德传统的精髓,渗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儒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沉淀下来一些优秀的道德观念,启迪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奉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的引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大难题。本文基于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深入思考,从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为视角,结合高职现代教育理念,为提高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儒家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的启示进行诠释。

一、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源于儒家思想,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对受教育者在政治理念上的灌输,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教化”,即通过政教风化形成大众化政治心理,借助教育感化,升华为政治情感和价值理念。孔子曾经对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范畴“礼”与“仁”,进行过系统的阐述,为后来的礼学做了很好的积淀。

(一)儒家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为本”

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①在先秦时期,表现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意思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爱护生命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是一种创造生命精神。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当今时代,致力于实务,不图名利,就是该优秀品质的体现,能在自己的学业上扎扎实实地学习,做好分内的事,不为炫人耳目地高谈阔论。只默默地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这种大德无言,感动人灵魂深处的,就是这种儒学教育的彰显。天地生生不息,万物变化无穷。由此告诫我们作为万物的主宰,更应该生生不已、自强不息。人需要效法天地,穷通变易,德配天地,发挥人的禀赋与潜能,发扬创造性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故,孔子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②此种尊重生命,主动求知的创造思想,同天地的创造完美结合。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③人通过道德理性的把持而发挥自己的本性。

可见,儒家教育思想的本体是人文主义,儒家教育思想重身心的修养。从孔子的主张,便可见儒家教育重人格和道德的教育,后孟荀及孔孟弟子均不遗余力地极言倡导。

(二)儒家教育的目的是“终于至善”

“有子曰:‘……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④。此句的意思就是各种方法,只有在君子专心于根本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那么,“仁”的根本就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啊!可见,做到“仁”需从孝悌忠信着手。而施教以仁,乃儒家教育的方针。

(三)儒家教育思想的精华是“知行合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⑤道出了为学的几个递进阶段。“博学之”,要求首先需要广泛的猎取,目的是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的兴趣何谈为学之欲望,博学又怎么能实现呢。拥有了“博”的兼容并包,为学才能放开眼界,实现“纳百川”。

博学就会生疑,即进入第二阶段的“审问”,存疑就要问个究竟,通过认真考察和仔细分析,将所学为己用,即经过第三阶段的“慎思”。进入第四个阶段的“明辩”。“博学”经过辨别,区分真伪。进入最后的“笃行”阶段,即学有所得不是最终目的,只有经过努力践行,落实所学,做到“知行合一”,才是最终的博学的实际价值。在践行的过程中,需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坚持不懈的“笃”。

(四)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目的是“学以致用”、“均衡发展”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不论学生的出身、背景高低贵贱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讲的是教不教的教育的原则。因材施教,是根据各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讲的是怎么教育的教育策略。可见,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目的是育英才,其中的原则是“学以致用”、“均衡发展”。

二、现代高职学生德育现状剖析

(一)思想道德问题问卷调查与分析

笔者对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思想道德问题,在二、三年级200名学生中,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职业道德。对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在公众场合的行为,符合公共道德标准的达76.8%,但是日常行为,能按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的仅仅占21.7%。83.1%的学生认为社会道德有制约作用,16.5%的学生认为目前社会公德意识在滑坡。如今社会朝着多元化发展,道德观发生转向,价值观与道德评价体系模糊,立场鲜明度下降,道德取向呈多元化。

高职就业压力大,但学生中86.4%的学生对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专业喜欢,愿意从自己专业的工作,并坚信能按照职业道德标准行事。但也有21.1%的学生对自己未来不确定。在求职中,61.2%的学生看重大中型企业,15.7%的学生看重薪水待遇。67%的学生能每周给家长同电话以示牵挂,表明大多数学生有关爱父母的孝心。对家里事,能为家里出谋划策的占65%,完全被动听从父母安排的仅占9%。有过通宵上网的高职学生达84%,离不开网络的学生占94%,这惊人的数字显示出他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德育现状剖析

1.家庭协助力量不到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道德上,家长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家长的道德观与评价标准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做人行为。家庭德育中,家长的榜样作用需加强。家校、社会相结合,多管齐下才能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见实效。

2.社会多元化影响学生道德价值取向

社会的发展的多元化,导致学生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存在现代与传统的交锋,高职学生在伦理观念和行为认知上出现分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困惑与价值选择的失范出现冲突。

3.“应然”与“实然”的目标定位不准确

德育的价值目标,是帮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当时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的德育与学生的现实出现了错位,出现与青少年心身发展不同步的现象。行政管教手段多,过于整齐划一,对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甚少,内容局限于教材、场所拘泥于课堂,教育的方式过于简单乏味。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断了学生认识道德的桥梁,学生的德育不能内化信念升华为行为品质。

三、儒家教育思想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但凡提到传统文化,多数人会认为与当今的时代,不相适宜,因而在思想上就会出现加以抵触的现象。但是对于传统的道德文化,却不尽然。尤其是儒家的传统文化,儒家的教育思想,堪称一种现代社会主要的文化资源。开始被西方国家所借鉴,我们没有理由将这一瑰宝弃之书阁。

(一)高职德育教育需“以人为本”

给学生自由和平等参与的权利,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珍惜平等的学习机会,高职教育工作者,深入学生实际,以学生为本位,走到学生中进行平等对话式沟通。通过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情感,才能找到帮助学生改进的措施,通过思维方式的互动与碰撞,才能提出整改方案。帮助学生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借助儒家教育思想,变对抗为对话,变命令为交流,变封堵为沟通。

(二)高职德育教育需“知行合一”

部分高职学生,缺乏道德价值观,责任意识淡薄,自我价值否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对此,光靠每周的德育课程与学校管理部门的行政手段的高压是不可能见实效的。设计出一整套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实践内容和要求,并加以实施,这才是高职院校最需要在德育上解决的问题。需要结合儒家教育思想,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通过以各种活动为契机,在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因为德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职学生的德育实践是对集体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的补充与完善。因而,高职德育教育需“知行合一”。

(三)以专业的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由于高职学生与其他的高校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些学生具有很强的专业对口性,这就需要高职德育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结合学生的职业特殊性和专业性,将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学以致用”、“均衡发展”与实际的专业性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专业性的实操课堂教学中,将职业的道德标准,在具体的职业“环境”中讲解,增强对高职学生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具体举例学生的某个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社会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有宏观上的了解,在具体的职业环境中,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有针对性。

结论

如今,是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吸取各种对于高校教育有益的观点和经验,需要教育者站在历史的高度,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潮流,把促进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作为培养的终极目标,不断开拓创新,以战略的眼光,吸取儒家教育思想体系的精华,构建现代全新的德育体系,指导今天的职业教育和实践工作。把德育教育开展在职业实践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将儒家的教育思想中的“终于至善,知行合一”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落实在实处,并不断在实践中研究、借鉴和创新。只有这样,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取得实效。

注释

①《易·系辞传》。见张善文:《论易象——答周振甫先生》,载《象数易学研究(一)》,刘大钧主编,齐鲁书社,1996年,第127页。

②《论语·卫灵公》。

③⑤《礼记·中庸》。

④《论语·学而》。

责任编辑 王松

猜你喜欢

儒家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