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

2012-04-09孟洁

河北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腹痛循证胰腺炎

孟洁

·护理园地·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

孟洁

急性胰腺炎;妊娠;循证护理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妊娠合并症,具有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一旦发生,直接威胁母婴生命[1]。我们将循证护理方法运用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35例,年龄20~36岁。发病原因:孕前高蛋白、高脂饮食诱发5例,胆石症等胆道疾患9例,感染因素14例,原因不明7例。其中,妊娠大于37周5例,妊娠少于35周30例。其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8例,均为单胎妊娠。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2]。

1.3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5例患者均有恶心呕吐、急性持续性上腹痛。腹痛向腰背部、肩部放射者22例,伴腹膜刺激征13例,20例患者伴有发热,平均体温38.4℃。27例患者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白细胞最高达30.8×109/L,中性粒细胞0.93。29例患者血淀粉酶升高,最高达2 350 U/L,35例患者尿淀粉酶均有升高,最高达6 880 U/L。电解质异常32例,血气分析酸中毒并低氧血症1例。B超提示胰腺肿大29例,胆道结石5例。

2 护理

2.1 确定循证问题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询问,采集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将其特定化、结构化,针对不同患者,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结合患者及家属的需求,确定急需解决的循证问题[3]: (1)由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且重,病情观察是重点;(2)心理护理;(3)基础护理;(4)腹痛的护理;(5)产科护理;(6)营养支持护理;(7)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2.2 查找相关文献,收集有关证据 根据所列问题确定检索关键词,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检索、手工检索相关书籍等方式,系统寻找国内外关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文献。具体步骤为:(1)从检索到的文献题录中筛选出最重要的题录;(2)依此题录查找期刊原文或用数据库查找全文;(3)评判性阅读全文并从中发现证据。

2.3 应用严格的文献分析与评价 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系统评价。同时,根据每个患者发病原因、妊娠时段、治疗方案的不同,确定真实可靠的最佳证据,从而制定出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措施。

2.4 护理实施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十分凶险。我们根据以往所收治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变化特点,总结护理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通过查找文献确定如下护理措施。

2.4.1 心理护理:由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病因复杂,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临床症状明显,且多数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患者异常紧张、焦虑,可致Oidds括约肌痉挛,胰管内压力增高,致使胰液排出不畅,加重病情。我们针对患者不同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疾病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于个体化心理疏导。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疾病发展与转归、治疗措施等。并列举以往此类疾病治愈的典型病例,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避免情绪因素加重和影响病情,促进疾病康复。

2.4.2 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应用心电监护,当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考虑循环衰竭,立即配合医生给予强心剂,血管活性药物。②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患者若出现呼吸急促、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缺氧,PaO2<60 mm Hg、PaCO2>50 mm Hg时,提示呼吸窘迫,立即遵医嘱给予吸氧,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③观察24 h出入量。当患者尿量急速减少、全身水肿、短时间内血肌酐、尿素氮急剧增高,提示肾功能衰竭。④监测凝血功能,观察皮肤粘膜有无瘀点瘀斑等出血倾向。⑤注意观察患者腹痛情况。观察腹痛、腹胀的程度、性质及特点,子宫收缩引起的腹痛需与胰腺炎引起的腹痛相鉴别,胰腺炎引起的腹痛多为持续性疼痛,子宫收缩引起的腹痛往往是不规律的腹部阵痛。若出现剧烈腹痛,应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⑥观察患者呕吐物、排泄物颜色、引流液性状,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⑦观察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监测白细胞计数、血尿淀粉酶、血糖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2.4.3 基础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促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禁食、胃肠减压期间,做好口腔护理,每天更换胃管、引流管并保持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更换汗湿的衣裤,勤翻身,排除压疮等使皮肤受损因素。

2.4.4 腹痛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范围及持续时间。指导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教会患者使用转移注意力,放松术,心理暗示等减轻疼痛的方法。疼痛剧烈者,在排除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遵医嘱合理应用解痉、止痛剂。

2.4.5 产科方面的护理: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时,因胰液及血液渗出,可引起子宫收缩多发生早产,亦可因长时间不协调子宫收缩、低血容量、重症感染等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胎死宫内[4]。因此,必须做好以下护理工作:①监测胎儿情况,指导孕妇自测胎动,如出现胎心减弱、胎心率 >160次/min或 <120次/min,胎动明显减少或异常增加,提示胎儿宫内窘迫,立即配合医生应做好剖宫产准备;②有早产征象给予硫酸镁保胎治疗、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时,给药速度宜缓慢,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立即遵医嘱进行处理;③行剖宫产术后,观察患者腹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及时更换切口敷料。注意子宫收缩情况、阴道出血及恶露排出的量和性状,及时更换会阴部护垫,予冲洗会阴1~2次/d,;保持会阴清洁;④观察患者有无乳汁淤积,必要时应用热芒硝外敷,预防乳腺炎发生。

2.4.6 营养支持的护理:近年,全胃肠外营养(TPN)用于SAP的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维持重要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防御能力[5]。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禁食、胃肠减压、频繁呕吐等因素致营养失调,水电解质异常,更由于胎儿生长,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早期采用TPN,用连续输注法(输液泵)均匀将TNA液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入,使患者每日所需能量、氮量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处于持续均匀状态。待患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血淀粉酶正常,约第5天左右试加肠内营养,营养液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浓度由低到高逐渐滴入。当患者完全适应时,开始行全肠内营养,同时恢复经口进食,开始由流质逐渐向半流质饮食,循序过渡直至正常饮食。期间注意无菌操作,严密监测患者血糖、血电解质、血尿淀粉酶等指标变化,详记24 h出入量。

2.4.7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指导:由于该病病因主要与胆道疾病(胆石症)和饮食因素及家族性高血脂有关[6],因此要加强对孕产妇及家属的健康知识宣传与教育,避免诱因,预防复发。妊娠期胰腺炎应以预防为主,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代偿性变化,其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改变使得妊娠期胰腺炎的风险增高。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可能诱发妊娠期胰腺炎的因素,避免高脂饮食、暴饮暴食、合理营养。同时积极治疗胆道疾病,以预防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在进行循证护理实践时,护士会进行更多的理性思考,寻求更多的科学证据支持,制定的护理计划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运用循证护理,使护理工作者能以最新、最可靠的科学依据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护理,真正体现了整体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将循证护理运用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循证问题,找出理论依据及循证支持,对患者施以最科学有效的护理,有效提高了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方珍.1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全科护理,2011,9: 561.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73-774.

3 马思娟.循证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0,26:325.

4 许玲.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当代医学,2010,5:111.

5 洪丽.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35.

6 黄鹤光,卢星榕,赵文新.晚期妊娠并发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治.中华普通外科,2005,20:409-410.

R 473.71

A

1002-7386(2012)17-2710-03

10.3969/j.issn.1002-7386.2012.17.096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肝胆外科

1.4 治疗 入院后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抑酸、抑制胰腺分泌药物;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胎盘灌注,预防休克;加强营养支持及器官功能保护;给予高效广谱易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等。经上述综合治疗后,妊娠大于37周,胎肺发育成熟且血尿淀粉酶在1 000 U以下,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有胰周化脓、局限性坏死,确诊为坏死性胰腺炎,同时予胰腺坏死组织清创并空肠造瘘,术后胰周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恢复良好。妊娠少于35周,有早产征象者,予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

1.5 结果 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35例患者中,痊愈28例(80%),好转7例(20%),孕妇及胎儿无1例死亡。

2012-02-10)

猜你喜欢

腹痛循证胰腺炎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稿约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