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土地上的农家客店

2012-04-08李平

新天地 2012年7期
关键词:张燕汽车站张波

李平

2011年,女儿陪我到南方旅游,在云南昆明遇到一位摄影记者,我们请他介绍一下附近的景点。他推荐我们到昆明北郊的东川去看看,并极力推荐住到当地很有名气的张开权的家庭旅店,吃住方便又干净。

张开权的家庭旅店就在汽车站旁边,过往的司机都认识。年过五旬的张开权,身高一米六,尖下颚、黑红脸。他家的环境应该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了,刚落成不久的楼房,床单白、房间干净、有抽水马桶、能洗热水澡。

张开权家门口挂着“影友之家”的匾额,他发家致富全靠摄影爱好者的口口相传。张开权曾在外打工20年,回乡后种地、收土豆为生。一日,摄影家黄国伟在他家歇脚,从与摄影家的交流中受到啟发,张开权决心开一个家庭旅店。没有启动资金,他就把自家的牛棚改造了,买了12张木床,开了东川的第一个农家客店。第一年住宿的人不足80人,但是随着黄国伟的摄影作品的传播,红土地的风光出了名,住在张开权店里的人越来越多,张开权一边提供食宿,一边为大家当向导,帮着选景拍照,他们对在不同季节、气候和时光下的哪个地方的红土地最精彩了如指掌,节省了摄影人的时间精力。他的诚心换来了摄影人的热心,有人资助他扩建旅店,有人赞助他照相器材。如今,张开权已经盖了一栋三层小楼,买了载客的汽车,每年有近二万五千人住在他家。

张开权也成了农民摄影家,他为人精明也很仗义,他率先富了也让村里人沾光。他收来村里人养的土鸡和土羊,做了纯天然的农家饭让游客们念念不忘。因为他,村里修了现代化的厕所,通了自来水,孩子们也开始坚持念书了。

我和女儿在途中结识了来自哈尔滨的摄影家王浚崎。傍晚时分,我们投宿张开权家,向他提出我们仨一起拼车游览的要求。当天,张开全家入住了145人。正值晚餐时分,旅客轮流用餐,张开权忙得脚不点地,他说:“你们去用餐吧,我一会儿安排你们的事。”我们洗漱完毕,走进餐厅,还没见到张开权的身影,心想,他肯定把我们这种散客忘到脑后了。谁知我们刚端起饭碗,张开权却出现在饭桌旁,爽快地说:“安排好了,明天早晨6点,我儿子张波会开车送你们去。”他接着说:“先照顾自助游的老先生,你和闺女想一天内看完全部景点,我建议各个景点都到,重点景点仔细看。摄影家王先生重点在选景拍照,最好的时间是日出、日落。如果明天天气不好,我建议多住几天再找机会。你们看好不好?”我们感觉张开权为我们安排得很周全,异口同声欣然称好。

谁知第二天清晨,我因高原反应,感觉很难受。可是日程安排,我们当晚要赶回昆明。女儿发愁,张开权的儿子张波考虑片刻说,为了保证老人安全,避免疲劳,老人可以在车上游览,先去锦绣花园观赏日出,其他景点途中看看,最后去落霞沟。下午尽快送我们去东川汽车站,坐公交车回昆明,尽量不给老人留遗憾。女儿感激地说:“就按你说的办。”

我坐在车里边走边看,张波不时询问我感觉如何。东川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远眺之,层层叠叠的梯田似乎是被天地塌陷后的熊熊天火猛烈地燃烧过,呈现出一种极致的艳丽色彩一直铺到云里、天边。有的土地收割了,有的还种着土豆等作物,深绿、金黄、土地红,一块接着一块,宛如油画大师巧妙地玩弄着色块,加上此起彼伏的山峦的映衬,成了这如梦如幻、真假难辨的画卷。农民们举家劳作,牧牛而耕,小孩子也在田里帮忙做着力所能及的农事。朴实的脸孔、憨厚的笑容、纯净的眼神都是这片土地上美丽的风景。

渐渐地我感觉好起来,不但可以坚持观赏沿途景色,还在锦绣花园和落霞沟下车,拿出写生本心满意足地画了两张速写。我们观赏完毕已是下午3点,而王浚崎还等着日落好拍片子。张波先载上我们疾驰了七十多公里山路,又让姐姐张燕驾车在山下等候。他对我们说:“时间不够了,你们坐我姐姐的车去车站吧,我折头去接王摄影师。”我们转乘张燕的车,及时到达东川汽车站。张燕帮我们买好回程的车票,又把我们送上车,找好位子,才安心地离开。

我感叹:“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两个孩子做人讲诚信,可见家风忠厚。”在离开影友之家的时候,我被告知在东川这一带,由于泥石流非常严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这里严重的生态问题。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云南政府已经明文规定要“退耕还林”,在大量的红土地上种植松树。也许几年之后,东川红土地就将改变模样,但我深深地知道,老张家的幸福不会变。(责编:孙展)

猜你喜欢

张燕汽车站张波
入木三分
张燕副教授
科技前沿
My City
Best fight
浅析汽车站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乌鲁木齐高铁国际汽车站投运
南城秋意
FuzzinessinEnglishAdvertisingTranslation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