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英雄”奖召唤影业新规则
2012-04-08胡碧菁
胡碧菁
年近6旬的灯光师黄志明坐在大厅一角,他穿着随意的圆领条纹T恤、深灰色棉质外套,硕大的近视镜片快遮住半张脸。由于长期驻扎剧组,他的皮肤晒成古铜色。站在觥筹交错、衣香鬓影的派对中,他看起来并不融入。
然而,9月13日晚上这场五光十色的派对,黄志明恰恰是最重要的主角之一。这是“汉米尔顿幕后英雄盛典”的现场,在美酒、美女的簇拥下,摄影师余力为、美术指导奚仲文、录音师陶经等华语电影圈的幕后工作人员依次登台领奖。没有明星,他们第一次当上了自己人生之外的主角。
这可以看做是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然而在更多个平凡的日子里,这些“幕后英雄”的境遇是否有了想象中的飞跃?黄志明在大厅一角沉默不语的身影似乎把我们拉回了他默默无闻的常态。
“幕后英雄”来坐庄
大约30年前,黄志明与香港著名导演林岭东合作《龙虎风云》和《监狱风云》时,认识了初出茅庐的王家卫。几年后,王家卫拿着他的处女作《旺角卡门》剧本来找黄志明,那时候王家卫没有当导演的经验,对摄影、灯光、造型的要求不似如今这么高。他问黄志明:你能给我什么?黄志明提出,从整部电影的风格来说,《旺角卡门》灯光的基调应该是黑、灰、蓝,王家卫同意了。
《旺角卡门》的灯光设计有两处经典:片中有一幕“阿杰”和黑帮在大排档火并的重头戏,黄志明在片场布置了大量日光灯管,营造出一种如幻似真的冷峻、疏离感,远远看去,破烂的大排档仿如巨大的金鱼缸。影片上映后,几乎全香港的灯光师都打电话来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后来,日光灯管成为香港电影中最流行的道具之一。
还有一个镜头,张曼玉身穿白裙站在窗前,柔和绚烂的灯光投射在她背后,美腿隐约可见。这一幕不仅令影迷津津乐道,事后刘德华也承认,这个浪漫的画面曾击中他,在他心中盘旋多年。
拍完《旺角卡门》,王家卫便对黄志明说,以后只要我拍电影,你一定要来帮我。其后,王家卫的影像美学独步江湖,而黄志明的灯光在其中功不可没,成为王氏风格重要部分。
黄志明与王家卫的故事,至少说明一个事实:一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台前的导演和演员之外,编剧、监制、布景师、灯光师、造型师、化妆师、特技人员、作曲、剪辑等幕后人员,都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而2002年著名演员阿尔?帕西诺主演的一部电影则给了人们另一种启发。在这部名为《西蒙妮》的电影里,天才程序设计师创造出一位极其逼真的三维动画女明星,她完美得无懈可击,光芒胜过一切真人演员,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影迷追捧的顶级偶像。
电影畅想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未来哪怕没有真正的演员,但只要有强大的幕后技术团队,照样可以拍出卖座的电影。
随着《变形金刚》、《特种部队》、《猩球大战》等影片相继大获成功,这种畅想似乎比人们预期中更早成为了现实。今年上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让观众得以在14年后重新领略沉船的震撼时刻,吸引人们重回影院的,不是尚显稚嫩的莱昂纳多,而是精彩3D画面背后超过300位技术人员的创意和高强度工作。
在电影越来越依赖高科技、追求视听效果的今天,技术所创造的电影奇迹开始不胜枚举:不久前上映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除了令人炫目的超强明星阵容和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著名特效指导克里斯?科尔鲍德、世界级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等“幕后大咖”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且不说片中空中搏斗、蝙蝠飞车、两军对垒的特效场景如何加分,美国知名电影媒体Indiewire的影评人埃里克?科恩甚至认为,汉斯?季默气势恢宏的音乐弥补了影片故事和情节的很多缺憾,也是《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一大功臣。
如果说还有人是为了片中的性感女配角而观赏《变形金刚》,那么当《阿凡达》横扫全球影院,人们谈起詹姆斯?卡梅隆和片中炫目的特技时眉飞色舞,再也没有人提及任何一个主演的名字。160分钟的巨制《阿凡达》没有一个真正的大明星,所有令人瞠目结舌的画面全部由48家公司、共计1858位工作人员制作完成,影片放映结束时,演职员表在大银幕上滚动了长达7分钟——这是幕后团队一次登峰造极的发力,宣告了电影工业化时代,幕后力量对一部电影拥有着绝对的主权。
从业20年,终于有人为灯光师设奖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米尔顿幕后英雄盛典”已经在好莱坞成功举办了6年,这个一年一度向电影幕后创作人员致敬的盛会9月13日终于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然而当黄志明因为《桃姐》拿到“最佳灯光指导”大奖时,他对媒体说的话却不乏凄惶:“终于拿到了我人生中第一个灯光师的奖项,为这个奖,我等了20多年。”
华语电影的片后字幕要像好莱坞大片一样长,显然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幕后工作人员的困顿和寂寞,不仅外人看不到,圈里人也常常体谅不了。
一部电影的气氛、影像风格受灯光的影响很大,黄志明最常合作的王家卫、许鞍华、刘伟强、关锦鹏几个导演风格各异,他通常会按剧本设计独特的灯光,例如《桃姐》的灯光都很柔和,刘伟强的《古惑仔》则用了大量自然光,而《花样年华》的布光斑驳绚丽,为了配合张叔平设计的旗袍,还加了很多彩灯。可是12年前《花样年华》在香港做首映礼那天,一位香港制片人从影院出来,从背后拍了拍黄志明的肩膀说:“你有没有搞错?为什么拍王家卫的电影灯光就布置得这么好看,拍刘伟强的《古惑仔》灯光就这么难看?”黄志明无语,看了他一眼说:“如果我把《花樣年华》的灯光放到《古惑仔》里去,你觉得搭吗?”
这位制片人对于灯光师工作的无知并不是个例。在整个华语电影圈,包括内地金鸡奖、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等在内的电影盛事,都没有单独设置灯光指导奖,连好莱坞的各种电影奖项都很少把摄影和灯光奖项分开,以至于在摘得“汉米尔顿幕后英雄盛典”的最佳灯光指导大奖时,黄志明感叹连连:“终于有机构举办一个颁奖礼把灯光和摄影奖项分开。”
尽管在电影工业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但华语电影“幕后英雄”的境遇仍远远赶不上电影大片的表面辉煌,在内地尤其如此。贾樟柯的御用摄影师、凭《桃姐》获得最佳摄影奖的余力为,90年代曾在比利时学习电影,1994年他毕业的时候,恰逢香港电影陷入低谷,很多电影人都在待工,他作为科班毕业的摄影师也只能在王晶监制的三级片里当小工。然而,当他90年代末来到内地做摄影师时才发现,香港电影再不景气,至少还有一些制度、行规来保障工作人员的利益,而内地剧组居然连“加班费”都没有。
近些年明星价值飞涨,而幕后团队的工资水平仍然很低。余力为甚至认为剧组对内地幕后工作人员有 “剥削性”,有些灯光、摄影助理干了一两年,待遇不好,在剧组又得不到尊重,很快就转行去干别的,或者兼做副导演、制片助理的活儿,最后把专业性丢失了。
港台包揽,内地积弱
在内地,人们开始学会尊重演员,却始终没有学会尊重幕后工作人员,久而久之,国产电影只要稍有条件,都尽可能邀请港台团队加盟,相对成熟而优质的幕后团队几乎都来自香港、台湾。
去年,《法制晚报》曾做过一次统计,由于优质的幕后人才极其稀缺,華语圈大大小小的技术类奖项常常高度重合,并且基本被港台人才包揽,就拿金像奖来说,张叔平共获得7次最佳剪辑和5次最佳美术指导,黄岳泰拿过9次最佳摄影,奚仲文拿过4次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5次最佳美术指导。
此次“汉米尔顿幕后英雄盛典”共颁出11个奖项,其中80%以上也都给了港台的“幕后大拿”。凭借风格另类的小众艺术片《hello!树先生》打败《武侠》、《星空》等强劲对手获得最佳原创音乐奖的林强来自台湾,是个传奇人物。在80年代末台语歌曲被“悲情风”长期笼罩的年代,他自创自唱了一曲台语摇滚乐歌曲《向前走》,石破天惊一夜成名。1995年,著名导演侯孝贤邀请林强参演《南国,再见南国》,放手让他来负责这部电影的音乐。林强寻思,这样一部讲述台湾中南部黑社会的电影应该用一些非主流的音乐,于是他找来雷光夏、浊水溪公社、陈柔铮这些玩地下音乐的“怪咖”,第二年直接摘下了金马奖的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大奖,后来他又凭《千禧曼波》和《一年之初》两度再夺金马奖。
在大多数电影保守地使用观众习惯的钢琴、弦乐来打“安全牌”的时候,林强早早开始玩起了电子音乐,他和贾樟柯合作的《世界》、《三峡好人》、《东》几乎都使用了电子音乐,这种非传统的配乐也成了贾樟柯电影的标识之一。到《hello!树先生》时,初次合作的导演韩杰有些不放心,拿了一盘电影原声带给林强做参照,但林强只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同不同意这部电影的配乐不要太写实,要多一点抽象和突兀?就是这么一个提议,让《hello!树先生》获得了原创音乐大奖。
长期在两岸三地做音乐,林强认为,内地的积弱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来自于幕后人员的观念和修养,“如果从小接受美学观念的培养,把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转化成美的境界,最后落到你的作品上,这样出来的创意当然不同”。他甚至说,内地音乐圈、电影配乐领域,“除了窦唯一直在各个阶段不断突破自己之外,别人我还真没看出来”。
林强的感叹,也是华语圈“幕后英雄”的集体困境。颁奖典礼结束后,黄志明要火速赶往外地为一位新导演的电影做灯光指导,他苦笑着说,12年前,北京电影学院的副院长就来问过他,为什么内地有10多亿人口,却没有一个好的灯光师?他的回答到今天依然如是:内地的灯光师多半按部就班,只把电影当成一个“活计”,缺少自己的想法。看待自己的职业,年近六旬的黄志明只说了一句话:“你看我这么大年纪,还在一线做灯光师呢。”
什么时候能在内地找到自己的接班人,黄志明不知道。对那些日夜疯狂运转、吐纳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电影剧组而言,它们的明天就和幕后工作人员的明天一样,也是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