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
2012-04-08林梅
林梅
(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浙江 湖 州313000)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根据教育部高等医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基地以及社区护士培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医院—社区”联合性质的实验基地[1]的精神,近年来,我们在原有学校与医院培养护理人才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了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实践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
1.1 学校实践 学校实践在原有课堂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开放实验室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训练机会,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建立创新实验室项目,组建创新实验室,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建立模拟医院病房结构的实验区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情境模拟,以缩短与临床的距离;加强岗前模拟情景训练,在学生实习前的第六学期安排约36学时的岗前模拟情景训练,内容包括: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人文关怀、临床护理技能培训、护患沟通培训以及摸拟招聘会等,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专业社会实践,其中,专业实践主要针对1~2年级学生,时间3周,以暑期参观、调查和访问当地医疗卫生单位的布局、卫生资源的配置、卫生服务现状等形式进行认知实践活动。同时,根据社会热点和社会形势,紧密结合专业,确立实践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如红丝带活动、生存体验、“三下乡”等,对社会适应能力、应激应对能力进行拓展培养。
1.2 社区实践 努力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建立了以医学院附属医院所负责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护理本科生的实训教育基地6个,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组建社区师资队伍,在社区中选拔中级职称以上从事社区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优秀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和在校老师结合《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一起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指导学生进行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大三期间利用学生周三下午,周六上午空课时间,每周安排学生去社区见习,时间4周,跟随社区护理人员进行档案建立、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等工作,加深学生对社区护理工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应用小组学习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对社区进行评估,并在班内进行汇报表演,加深学生对《社区护理学》的难点“安德逊社区作为服务对象”模式的理解,学会如何在社区实践中应用护理程序对社区整体的健康进行护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常见慢性病调研,并针对问题结合所学的医学知识开展健康宣教,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教育技能;和学生处联合组织各种专业性公益活动,如在社区、养老院为老人血压测量、健康宣教、急救演练;在幼儿园为小朋友传授最基本的健康卫生知识,爱牙护齿,用眼卫生;在艾滋病日、高血压日等专题节日中,组织学生与与疾控中心、科协、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合作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3 医院实践 拓展临床教学基地的作用,通过临床见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递进式实习模式全面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大一、大二学生为临床见习实践阶段,要求学生在暑期进行2周的医院见习,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医院的环境、护理职业的要求及工作氛围,形成对职业和服务群体的认同感;大三学生为教学实习实践阶段,在第六学期安排4周的医院教学实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体护理的理论具体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实施,了解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与诊断及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加强对专业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大四学生为毕业实习阶段,安排在最后一学年,时间44周,目的是强化已学的医学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和巩固护理专业技能包括健康教育的技能,综合提高自己观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实施成效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模式的实践体系,是突破我国现有的传统护理教学实践体系,培养创新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新途径。由于浙江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大多都是挂靠医院,其中社区护理人员由医院护理部统一安排调动,因此通过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模式实践体系培养的学生既能适应马上临床护理的工作,也能适应医院所负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0%、98.8%,99.6%,高于全省同类高校。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显示,近几年来,73.0%就业去向为省市三级医院,27.0%去向为县镇二级医院。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态度好、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临床适应能力强、善于与患者沟通。
3 讨论
3.1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构建的意义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密切医疗卫生机构与护理教育机构的联系和合作,适应护理专业实践发展的需要[3]。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对于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地方培养提供既适合临床专科护理,也能为社区人群健康需求提供服务的实用型卫生护理人才,充分发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推动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确保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功的基础。
3.2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构建的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重新定位,即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高的就业岗位适用性。社区实践是护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职业训练阶段,也是护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4]。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社区护理人才的实践体系的构建,有效地弥补了传统高等护理教育“学校实训加医院实习”的实践模式缺陷,使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以此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临床护理,而且能较快的成为适应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3.3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构建的优势 据统计,全国护理专业的年招生量已是2001年招生量的两倍,其就业率面临严峻挑战。而另一方面,据卫生部2007年5月10日公布的资料,2006年年底,我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护士仅为10万人。因此,如何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培养适应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协调育人和用人的关系,是地方高等护理院校能否办出特色、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将为地方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也为同类高校的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1]何国平,郭佳.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51-54.
[2]林梅.小组合作学习在健康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55-1556.
[3]卫生部文件《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4]黄万琪,舒剑萍,程清洲,等.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