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的研究综述

2012-04-08黄三生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普世价值体系价值观

黄三生

(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当前学界就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全景式、多视角的研讨,凝练出8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表述。但至今还没有一种表述能取得政界、学界、民众的一致认可与共识,这与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存在不同解读有莫大关系。因而有必要对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解读进行梳理,以期能更准确地把握概念。因为把握概念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解读

1.1 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和称谓

国内学界关于价值的内涵已取得基本共识,大多持“关系范畴说”①。对价值观内涵的理解也大同小异,一般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②。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是近年来学界出现的一个新提法、新表述。基于视角的不同,解读有所不同。李德顺[1],孙伟平[2],宋惠昌[3]13-14从价值观所处的基础性、支配性地位来理解核心价值观;基于不同功能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4];能维持社会基本团结的价值观[5];能够成为人们的精神路标)理解核心价值观[6];祝灵君[7],王绍光[8]既强调了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又界定了其外延;韩振峰[9],戴木才[10],公方彬等[11]基于地位、功能和特征的视角理解核心价值观;侯惠勤[12]则认为核心价值观可概括为“制度精神”。

“价值观总是和特定的主体相联系,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13]我国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主体有所不同,因而称谓也有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政治话语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称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术话语中,因主体不同而称谓多样,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等,但多数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学界代表性观点是: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当前要说的实际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

2)从国家与公民两个主体出发,将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称为主导价值观,而把以公民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叫做共同价值观[15]。

3)认为“国家”、“社会制度”、“政府”、“政党”都是价值主体,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最根本,也最重要[16]。

1.2 不同称谓的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个性共性论”观点具有代表性。李忠杰[17]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既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又有中国的个性,还具有时代性。如前所述,李德顺也持这一观点。

2)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同中有异说”认为,如不谈及政治制度,两种提法是一致的。而如果要凸显制度属性,应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要突出功能属性,则提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这一提法在当前形势下更有其意义和价值[18]。“核心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核心部分。因社会结构、阶层、宗教等差异,有的并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但也可以是爱国主义者[19]。

3)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徐国民[20]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最核心的观点和看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驱使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该社会近期奋斗目标的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最终价值驱使,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近期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文献虽多,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严格定义的并不多见。学界主要根据已有的对价值、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性共识,从来源、构成、特征、作用等方面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于来源、构成及特征的视角。陈秉公[21]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由国家凝练和建构并由国家公共权力普及推行的价值观念系统。它由一组价值观念有序构成,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和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价值规范,具有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包容性和开放性,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2)基于来源、构成的视角。徐根初[22]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信念、价值标准的总和。”

3)基于作用、构成的视角。孙其昂等[23]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整个社会价值观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由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价值信念、价值信仰、价值目标、价值观念、价值规范等维度组成并发挥正向性行为导向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倾向系统,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原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逻辑结构系统。”

从这些定义可知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其来源、构成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不仅要明确其内涵,而且要区分其外延。这就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世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的关系。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对于二者关系,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内核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较多。戴木才[24]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张利华[25]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完整的结构,其内核是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由里到外有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等。有学者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整个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是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稳定的部分[26]。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它浓缩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27]。还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本质和内核,处于“硬核”部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统率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28]。

2)“一致说”。有学者指出,二者在本质和外延上是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9]。宋惠昌[30]认为二者虽有联系和区别,但在本质内容上一致,可以通用。当然要考虑不同的语境或场合,恰当地加以运用。

3)“一致且区别说”。这观点在学界较为普遍。陈静等[31]认为,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质性。从广义上说,二者是同一的,都属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范畴,受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从狭义上说,二者在切入点、目标和内容方面有区别。方爱东[32]认为,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质性。都属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范畴,受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的两种不同概括。但二者各有侧重,有所区别。韩振峰[33]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严格意义上说又相互区别。

4)“概括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存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内,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集中体现这种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根本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34]。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无疑会遭遇当前尚有一定市场的普世价值观。对于二者关系,学界代表性观点是:

1)“对立说”。靳辉明[35]认为,“以人为本就是普世价值”是对以人为本做抽象的理解,和人本主义联系在一起,主张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思想成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这和当前所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陈先达[36]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性质相一致的主导价值,不是普世价值在中国的体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视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交流中形成的以普遍形式出现的“价值共识”,但拒绝西方中心论的普世价值观,特别要揭穿它的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顶住其以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而对发展中国家施加的政治压力和舆论攻势。侯惠勤[37]认为,“普世价值”以当下大多数人的认同为其存在和力量的前提,因而必定是时下西方强势话语的渗透方式。提炼出简单、明了、制度特征鲜明而又与优秀传统、人类文明未来相一致的核心价值观,并着力加以培育,是当务之急。还有认为,作为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集成芯片”的普世价值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我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中国自身的“价值芯片”[38]。

2)“超越包含说”。李德顺[39]认为,我们对自己核心价值的确立与表达,如果它是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那么就不应该与对当代普世价值的认同和担当相冲突,而是可以揭示出二者之间的交叉之点和重合之处,自觉地将普世价值担当包括在核心价值之内。徐景安[40]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是社会主义特有,区别于资本主义,一定包含而决不排斥资本主义创造的普世价值观。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特有的,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对一种更自由、更民主、更公正社会的价值诉求,因而具有更高的普世性[41]。

3)“普遍与特殊关系说”。有学者认为,普世价值观是人类最根本的共性[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相比较来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要针对价值观适用的具体条件和场合。可以承认从人性的普遍共性出发的普世价值观,批判别有用心的人或敌对势力所界定的普世价值。

近年来,普世价值思潮盛行,对中国核心价值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原因。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代表性观点是:

1)“辩证统一说”。陈秉公[43]认为,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本质体现,后者是前者的知识基础和价值基础,对后者具有提供优质价值资源的作用。

2)“本质一致说”。李德顺[44]指出,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之间有本质的一致性。一般说来,阶级、政党、国家的价值观念,就是它们的意识形态,二者本质上是一回事。因为任何一个社会意识形态体系的核心,实质上就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念体系。

3)“核心说”。冯周卓[45]则认为,意识形态的核心就是社会价值观。

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5年,李忠杰[46]就认为争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可能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推向前进的一个着力点,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切入点。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学界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个视角,对这一论断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1)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层面。田海舰等[47]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更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徐景安[48]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吴向东[49]认为,如果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就不可能建成真正的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价值观上的自觉,我们就不能真正懂得社会主义。曹建文[50]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戴木才[51]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是一个事关如何进一步科学、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3)从文化视角,李德顺[52]认为,探索价值体系,表达价值观念……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大突破,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含有的一种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至“兴国之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理论高度,凸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重要意义。

通过相关文献综述可知,学界在对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对未来研究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一是尝试从来源、构成、特征、作用等方面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这为人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提供了借鉴;二是区分了不同主体和称谓的核心价值观,这有利于人们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三是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中国的重要性,这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但学术研究难免见仁见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新概念尚未取得共识也纯属正常。为了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尽快凝练出具有共识性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范畴,以下方面需要学界进一步关注。

1)要跳出纯理论研究的窠臼,注重现实层面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一个在当下中国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的课题。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必须重视对现实层面的关怀。这里的现实,不仅包括纵向的古今现实,也包括横向的国内外现实。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必须面向现实,注重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否则就失去了理论研究的价值;二是只有重视对现实层面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引申出正确的、针对性强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当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层面的研究还亟待加强。

2)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摈弃脱离最广大人民主体的自说自话。我国的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属性,而最广大人民是社会主义的主体。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是以最广大人民为主体所追求的价值价值理想、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对其进行研究不能不关注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而当前的研究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取向,缺乏对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的关怀,不利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因此,有必要建构面向现实、关注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的自下而上路径,以凝练出契合最广大人民价值实际、满足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的核心价值观。

注释:

① 参见李德顺.价值论[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9;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4;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

② 参见李德顺.关于价值与核心价值[J].学术研究,2007,(12):13-16;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1]李德顺.关于价值与核心价值[J].学术研究,2007(12):13-16.

[2]孙伟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3):1-5.

[3]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13-14.

[4]包心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建构[N].光明日报,2012-01-14(011).

[5]潘维.论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C]//潘维,廉思.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30年(1978-200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5.

[6]孔寒冰.大国崛起要有道德尺度[N].环球时报,2007-03-30(11).

[7]祝灵君.国外建立社会核心价值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4):27-31.

[8]王绍光.国家能力的重要一环:濡化能力[C]//潘维,廉思.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30年(1978-200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8.

[9]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一回事吗?[N].光明日报,2011-01-24(011).

[10]戴木才.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2.

[11]公方彬,崔春来,张明仓.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24(5):29-32.

[12]侯惠勤.“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5-12.

[13]吴向东.论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J].哲学研究,2008(5):22-28,57.

[14]李德顺.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N].北京日报,2011-08-22(017).

[15]杨明,张伟.国家与公民视野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7):100-104.

[16]周光琴.多元价值主体视域下国家核心价值观建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12-16.

[17]本刊记者.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李忠杰教授[J].科学社会主义,2005(2):3-7.

[18]公方彬.确立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C]//中华战略文化论坛丛书编委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战略文化.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111-118.

[19]万成才.核心价值观之我见[C]//中华战略文化论坛丛书编委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战略文化.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180-185.

[20]徐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辨微[J].兰州学刊,2008(1):30-32.

[21]陈秉公.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N].光明日报,2011-02-25(007).

[22]徐根初.第三届中华战略文化论坛开幕词[C]//中华战略文化论坛丛书编委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战略文化.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1-7.

[23]孙其昂,侯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代性境遇与超越[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2):58-63.

[24]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36-39.

[25]张利华.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32-37.

[26]公方彬,崔春来,张明仓.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24(5):29-32.

[27]任建东,仝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4):33-36.

[28]孙其昂,侯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代性境遇与超越[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2):58-63.

[29]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4-18.

[30]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13-14.

[31]陈静,周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探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85-88.

[32]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127-135.

[33]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一回事吗[N].光明日报,2011-01-24(011).

[34]王孝哲.关于凝练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6):76-81.

[35]靳辉明.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1-6.

[36]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J].哲学研究,2009(4):3-9.

[37]侯惠勤.“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5-12.

[38]高立伟.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角度看“普世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4):136-141.

[39]李德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当代普世价值[J].学术探索,2011(5):1-7.

[40]徐景安.中国未来与理念革命[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60-165.

[41]何锡蓉,曹泳鑫.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与价值观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53-162.

[42]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4-18.

[43]陈秉公.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N].光明日报,2011-02-25(007).

[44]李德顺.关于价值与核心价值[J].学术研究,2007(12):13-16.

[45]冯周卓.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J].道德与文明,2009(6):94-97.

[46]本刊记者.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李忠杰教授[J].科学社会主义,2005(2):3-7.

[47]田海舰,戴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7(1):63-67.

[48]徐景安.中国未来与理念革命[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60-165.

[49]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50]曹建文.凝练核心价值观是时代重大课题——专访教育部社科中心副主任张剑[N].光明日报,2011-02-25(007).

[51]戴木才.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2.

[52]李德顺.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N].北京日报,2011-08-22(017).

猜你喜欢

普世价值体系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
关于“普世价值”的审思